首页 理论教育 挫折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挫折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在遇到挫折时能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称为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许多心理学家对挫折及其行为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挫折的行为反应理论,包括挫折—攻击理论、挫折—倒退理论、挫折—奋进理论。挫折—倒退理论。表3-7挫折的行为反应三、挫折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客观现实。管理者要注意对受挫员工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的疏导。

挫折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挫折理论主要研究人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破坏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

一、挫折及有关概念

心理学上,挫折(Frustration)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造成人们产生挫折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类。

(1)外在因素是指那些让动机和行为不得实现的外部环境因素,既有自然或物理环境方面的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生活方面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管理制度以及一切政治、经济、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社会风尚、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的种种约束等。

(2)内在因素来自受挫者本身,包括个人相貌、身材、体质等生理因素,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知觉等心理因素,以及个人不同动机的冲突。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但人对挫折的感受却是主观的。即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挫折导致的挫折感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却是因人而异的。个体在遇到挫折时能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称为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生理因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其挫折容忍力往往比较强。

(2)以往经验。过去经受挫折并善于积累经验,就能提高容忍力。

(3)知觉判断。同样的挫折,每个人会因为知觉不同而感受不同。

(4)预见性。对未能预见的挫折,人们的容忍力相对较低。

(5)累积因素。即使一个容忍力很强的人,也难以经受反复的挫折。

除上述因素之外,个体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个性、兴趣、意志等心理因素,也都与容忍力密切相关。

二、挫折理论及挫折行为

关于挫折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研究挫折情绪如何产生的“挫折情绪产生源理论”;二是研究挫折情绪会引起哪些反应的“挫折的行为反应理论”。

挫折情绪产生源理论主要研究的是挫折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又怎样去调节和改变。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久负盛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有:挫折情绪是人的本能造成的;挫折情绪是由需要和紧张造成的;挫折情绪是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造成的;挫折情绪是由心理信念、观念系统直接引发的。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许多心理学家对挫折及其行为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挫折的行为反应理论,包括挫折—攻击理论、挫折—倒退理论、挫折—奋进理论。(www.xing528.com)

(1)挫折—攻击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米勒(N.E.Miller)等人在1939年首次提出了挫折—攻击假说(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认为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挫折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产生总是以某种形式的挫折存在为先决条件。也就是说,挫折和攻击是一一对应的:有挫折情绪,就会产生攻击行为;有攻击行为,就一定存在挫折情绪。米勒后来对这一假说进行了修正,认为挫折还可以产生除攻击以外的其他行为。

(2)挫折—倒退理论。

这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克(R.Barker)等人提出的。巴克发现儿童在受到挫折后不仅仅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有的还表现出更加幼稚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倒退”(Regression)。他认为挫折导致倒退,在挫折面前,多数个体会产生退缩反应,追求目标的动机会丧失,表现出情感冷漠、爱幻想、退化和易受暗示的特点。

(3)挫折—奋进理论。

挫折—奋进理论,亦称挫折—效应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姆塞尔(A.Amsel)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的观点是个体受到挫折后,有可能会引起活动效率的提高,出现努力奋进的行为。

挫折导致的行为反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两类:积极的建设性行为和消极的破坏性行为,如表3-7所示。

表3-7 挫折的行为反应

三、挫折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客观现实。员工对挫折可以有积极的建设性反应,也可以有消极的破坏性反应。消极的破坏性反应将会严重地影响组织绩效。因此,在应对员工遭遇挫折的管理工作中,组织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积极地发展员工积极的建设性行为反应,尽最大努力减少员工消极的破坏性行为反应。具体做法有:

(1)抓住源头。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分析和掌握产生挫折的各种内在、外在因素,提前采取措施,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挫折产生的因素,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挫折带来的破坏性后果。

(2)态度宽容。对受挫者的消极行为甚至攻击行为应采取宽容的态度,给予理解和谅解。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受挫者,更不应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化,甚至可能把员工推向危险的境地。

(3)改变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给受挫的员工调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可以消除或减少原来环境的心理刺激;通过群体建设的办法可以改善人际关系环境,给受挫者以同情和鼓励;听取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改进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员工树立起奋进的信心;改善管理者与员工的上下级关系,有助于帮助他们化消极为积极。

(4)加强培训。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减少挫折发生的机会;另一方面,培训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员工分享他人战胜挫折的成功经验,从而提高员工对挫折的容忍力。通过这样的培训来增加员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消除或减少产生挫折的主观因素。

(5)心理疏导。管理者要注意对受挫员工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的疏导。要耐心聆听员工的倾诉,一方面可以使员工的内心痛苦得到释放,防止出现忧郁压抑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许多情况下,受挫者只是需要有个机会进行倾诉,并不需要管理者给予什么承诺。有条件的组织,应当给员工提供情绪发泄、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