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的领导力存在问题吗?

你的领导力存在问题吗?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劳动就业法通常不鼓励员工向未来的雇主告知前任领导者的真相。这种领导风格的领导者被称为是强势型领导,或者指导型领导。有社会科学家指出,人们在无意或有意中,对领导者的行为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且会依照这种标准对领导者进行评价。

你的领导力存在问题吗?

如今的商业政治和非营利领域都受到一种领导病的困扰。那什么是领导病呢?领导病是过分强调一种领导集权、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领导模式(见图1),这是一种过分简单化、形式教条、目光短浅的观点。很多领导都“感染”了这种疾病——他们被权势冲昏了头脑。他们认为,荣登了领导职位就好像有神授意,变得不可一世,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都要更聪明,将自己的意愿凌驾于其他人之上。我们肯定都见过这种人。

图1 领导病

领导病中的领导形象。

在中央集权、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领导模式中,领导被视为是一种角色,这种观点不仅助长了腐败、权力的滥用,还会导致人才的浪费。

在各行各业,我们都见识过这种领导病,甚至在学术界也不能幸免。大家以为学术界本应是一个极度崇尚自由、包容、开放精神的地方,但并不总是这样。我认识一个系主任,对他最佳的描述就是一个自大狂。他对待教师武断专制。但是对待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他优待有加。在分配奖励时,他完全无视教师的工作表现。不过,虽然他对待教师的态度不好,但是和他对待职工的态度相比起来,这都不值一提。他如此过分地欺凌教职工,令人十分不满。员工们试图纠正他这种行为。于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甚至集体上诉,要求罢免他的职位。但是这位系主任的好朋友,一名高层管理人员(也是一名极端的自恋狂),对他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却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因为这个系主任,许多教职工(最优秀的教职工)决定离开这所学校。实际上,这种身患重症领导病的低层独裁者随处可见。但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起初,这些“领导者”一般都很有魅力。而且,他们通常能带来短期的效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最终会认清他们的真实面目,而这些有领导病的领导者最终也会离开当前的岗位,到另一家新的机构继续祸害别人。但是,为什么他们能够一直获取新的高位,为什么他们又能不断地滥用手中的权力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下属们最终摆脱了这个独裁者,他们觉得太开心了,所以没有向下一个不明真相的新机构揭开这位领导者的真实面目。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劳动就业法通常不鼓励员工向未来的雇主告知前任领导者的真相。

对于这种领导病,教育者们也应承担一部分的责任。我们来回顾一下,领导学思想和教学背后的理念有哪些?人们对领导的定义,一般指的是身居领导职位的人,他们拥有自上而下的影响力。这种定义本身就体现出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它侧重于强调担任领导职位的人对其下属或者追随者行使权力。其中,基于“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的领导力学派是最糟糕的一种,但是这种理论却深受商学院教授的欢迎,它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大部分的人都爱“磨洋工”,公司的老板要特别留意这些“磨洋工的人”,以防他们做出“有道德风险”的事情,比如,员工不负责任,或者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机构的利益。基于这些假定,这种理论的推崇者认为应该采用极端的控制,以及严格的奖惩制度,作为管理员工最主要的手段。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难怪催生了那么多渴望权力的公司独裁者。

这种领导方式所推崇的观点是,在管理和领导员工的时候,我们应采用中央集权、等级森严、短视的领导模式。这种理论成为了大多数领导力研究和教学的基础。虽然在现代领导学研究的影响下,许多人认为领导科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领导再也不是传统观念中那种自上而下、独裁专治的老板形象。但是,领导仍普遍被视为是一种角色,是由一个人担任领导的职位,其他的人都是他的追随者。领导人学会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势,对下属施加影响,以达到满足自我欲望的目的。(www.xing528.com)

在20世纪之交,兴起了一股科学管理运动。当时的管理思潮,作为科学管理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深深地植根于这种领导观点。这种领导风格的领导者被称为是强势型领导,或者指导型领导。他们强调命令和控制,一般利用员工的恐惧心理,采取威慑的手段,以获得下属的服从。

这种领导风格的另一种表现是交易型领导,一般更容易被接受。他们侧重于基于奖励的影响力,但强调的仍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权力。另外还有转换型的领导风格,一般指的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富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他们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激励下属,或者通过共同的愿景来凝结人心,因此人们对这种领导风格的评价更为正面。即便如此,这种领导风格仍旧强调的是某个领导人的影响力。为了将“磨洋工”的人管理好,领导者才是知识和智慧的主要拥有者,以及决策的主要制定者。

实际上,这种领导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学专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的、由上而下的领导观点过于浪漫化。但是,在当代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中,这种错误的领导观点仍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为什么会这样呢?

社会科学家指出,人们在无意或有意中,对领导者的行为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且会依照这种标准对领导者进行评价。这种观念也被称为是一种“成见”,它通常是文化历史和媒体共同影响下的产物,一旦形成则极难改变,即使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而且,有研究显示,个人的成见如何逐步获取社会的认可(每个人的同意),成为大家共同持有的观点。另外,媒体上刊登的一些领导报道,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这种成见。新闻报道经常对某个领导者进行大肆的吹捧颂扬或者诋毁中伤。(媒体在报道公司的业绩时,不进行深入的调查,而只是关注领导者的个人行为,这当然要简单得多。这听起来是不是和某些假新闻很相似?)

遗憾的是,对于这种领导病,绝大部分的学生也需要负一定的责任,而他们的教授则是从犯。学生要求教授传授简单化的领导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在考试时更容易被记住。至于那些教授更为复杂的领导艺术的老师,反而受到学生的惩罚。学生们一般对这些可怜的老师评分很低。

因此,把“领导当作是一种角色”,这种观点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虽然如此,这种领导观点的形成还有其历史原因。我们认为,追本溯源才能更好地砥砺前行。所以,在下一章,让我们一起追溯领导病的历史,一探究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