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关系解析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关系解析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到目前为止,对于课程资源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一般都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2]这一定义目前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且在后来的一些课程资源的相关文献中被广泛引用[23]。课程与课程资源不是一回事,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因此,相对于课程而言,课程资源是课程系统的外部系统。图2-2-2课程资源与课程关系示意图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关系解析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最早提及课程资源(curriculum resources)这一概念的当属被誉为“现代课程论之父”的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Tyler),他早在1949年就曾论述过课程资源的问题,并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以及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等观点。[21]

到目前为止,对于课程资源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一般都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22]这一定义目前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且在后来的一些课程资源的相关文献中被广泛引用[23]

徐继存等(2002)对课程资源的表述与上述定义有一定区别,他们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24]

范兆雄(2002)在分析了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后,提出了对课程资源五个方面的看法:第一,课程来源是课程资源最主要的部分;第二,课程资源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认识的对象,是人类认识的实践,即人类认识的资源就是课程的根本资源;第三,必须加深有关课程资源对课程的制约作用的认识,以利于明确课程开发的各向度;第四,哲学观与课程资源观有密切的联系;第五,要把课程资源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25]他的这些看法有助于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来认识课程资源的真正内涵。

要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首先要明确资源的概念。在汉语中,“资”有“资财、供给、资助、取用、资料、具有”等多种含义,而“源”则指“水流所出”,可引申为事物的来源。《辞海》中对资源的解释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二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26]王子平等认为:“资源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或资产的各种要素。”[27]周鸿提出了“小资源”和“大资源”的概念。所谓“小资源”是指传统的自然资源,而“大资源”是指一个包含复杂结构的、有数种子资源构成的、具有强大整体性功能的资源体系,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政治资源和制度资源等六大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资源系统。其中,后五种资源是人类的社会劳动成果,又通称社会性资源。[28]

以上讨论表明,“资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的来源。即日常人们所说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这里的“资源”的实际含义是指从事这些行业生产所必备的物质;二是指某种事物相对于另一些事物是不可缺少的,是满足其他事物所需要的条件。既然如此,课程资源就应该是形成课程因素的来源。具体地说,就是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取得的一切成果——它们或是为课程的价值取向提供指导,或是为课程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或是直接成为课程内容这是其一;其二,课程资源是保障和满足课程活动进行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因素;其三。课程资源是无限的、丰富的,但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是有限的,任何一种课程设计方案都应该是对课程资源选择的结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对课程资源的界定是: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课程实施与生成的各种因素与条件,其既包括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又包括了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根据存在的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等。(www.xing528.com)

另外,在各门具体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中,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分类方法,如王苏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历史教材、学校图书馆、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沈敏将英语课程资源分为英语教材资源、英语实践资源、英语信息资源、英语人际资源等。显然,他们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各门学科课程资源的具体内容来划分的,虽然区分不严格,但在实践中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本书认为,对课程资源的分类,在实践中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逻辑上要清晰,不能自相矛盾和过多交叉重叠;二是要有利于分析和解决学校课程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做到基本合理并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先对课程资源进行大致分类,然后再根据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进行分类。按照这一思路,可以先根据课程资源的概念、功能和特点,将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然后再对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照需要进行分类。例如:根据课程结构和要素将素材性课程资源分为课程目标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程实施资源、课程评价资源等;根据课程资源的管理要素将条件性课程资源分为课程的人力资源、课程的物力资源、课程的财力资源等(如图2-3-1 所示)。

图2-2-1 课程资源分类示意图

(三)课程资源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资源与课程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反过来,有课程就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和基础。但是,尽管课程资源具有各种课程要素的某些特征,但是它们都不是课程要素,不能直接构成课程,正如矿产资源不能等同于钢铁材料,因为还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提炼。

课程与课程资源不是一回事,课程资源的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一方面,条件性课程资源并不能作为素材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即使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如知识、经验、技能、目标等只有经过教育学的加工和处理,才能进入课程系统,成为课程活动的目标、内容或实施和评价的方法与手段等,才能付诸实施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因此,相对于课程而言,课程资源是课程系统的外部系统(如图2-3-2 所示)。

图2-2-2 课程资源与课程关系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