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芳香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芳香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芳香疗法又称中医香疗,早在夏商时期就伴随着中医理论和中医外治疗法一同诞生了。中医芳香疗法历史悠久,西汉以后,随着大量香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我国,历代医家也逐渐开始使用本土以外的大量芳香物质治疗疾病。

中医芳香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芳香疗法又称中医香疗,早在夏商时期就伴随着中医理论和中医外治疗法一同诞生了。总的来说,中医香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气味芳香、具“芳香解表、芳香辟秽、芳香解郁、芳香化湿”等功效的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成适当的剂型,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的疗法。这种疗法可以归于中医外治法,始于夏商,成于秦汉,盛于明清,在治疗的过程中强调整体把握个人的健康状态,辨证论治、三因制宜,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治疗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在防治疾病、调养身体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

古代的中国人已经懂得以植物萃取精华当作药材及应用于饮食,大约与孔子同时,阿拉伯世界与印度之间就存在香料贸易了,经历了600年血腥厮杀的香料贸易,不但改变了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西方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但刚刚宰杀的牲畜如果不马上吃掉,就会变质。把胡椒肉桂放进肉里,这不仅能让保质期大大延长,而且它们散发出的美妙味道,让人胃口大开。埃皮西乌斯《烹调书》记载罗马人普遍将肉桂等香料用于蔬菜、鱼、肉类、酒和甜食调味。还有一些特制的香料盐,其中一种据说具有帮助消化作用,成分有盐、黑、白胡椒、百里香生姜薄荷、孜然芹、旱芹子、欧芹、牛至、番红花、肉桂叶等,香料繁多,气味浓烈。中世纪的烹饪呈现出新的着重点和创意,就是所有东西都必须加香料,而且要有浓浓的色泽。

古希腊和罗马,香料被认为是极有价值,极其重要的,人们用香料给几乎所有东西加味。对香料的美容和医药用途在希腊和罗马有广泛记载。但他们太过浪费——据说尼禄(Nero)在妻子的葬礼上焚烧了整个罗马一年库存量的肉桂皮。《出埃及记》:“你要取上品的香料,就是流质的没药五百舍客勒,香肉桂一半,就是二百五十舍客勒,菖蒲二百五十舍客勒,桂皮五百舍客勒。”《诗篇》:“你的衣服都有没药、沉香、肉桂的香气;象牙宫中有丝弦乐器的声音使你欢喜。”《以西结书》:“威但人和雅完人拿纺成的线、亮铁、桂皮、菖蒲兑换你的货物。”《启示录》:“并肉桂、豆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车、马,和奴仆、人口。”等等,对肉桂等香料都有记载。肉桂甘甜又略带刺激的香气,自古被视为是爱情与思念的象征,更是进贡王公贵族的最佳赠礼。

中医芳香疗法历史悠久,西汉以后,随着大量香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我国,历代医家也逐渐开始使用本土以外的大量芳香物质治疗疾病。历史上就有用乳香治疗结核及麻风病,将檀香运用于宗教仪式以及镇静安神;藏医会以杜松来预防疟疾,并置于庙宇中达到芳香和洁净的功效;明代的李时珍就已解析出:玫瑰具有“抗郁性”,洋甘菊有镇静等效果。

芳香疗法在中国准确的说法为芳香药疗,我国古代就有记载使用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艾叶藿香木香白芷冰片、麝香)制成适当的剂型,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强健体魄。中医利用天然芳香植物的芳香成分,通过按摩、沐浴、外涂、闻香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祛病和调养的作用。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佩戴香囊的习惯。先秦文献山海经》中记载薰草“佩之可以已疠”;《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有不少为芳香药物;名医华佗使用麝香、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病人的居处,以此治疗肺结核、吐泻等疾病;中国古代所使用的香料大概有172味。这172味当中超过150味都是中药材,少量不属于中药材行列的也是常见的花草,其中四味最为名贵的香药被称为四大名香:沉檀龙麝。(www.xing528.com)

在汉代,自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始,西域药物便源源不断传入我国。唐代通过贸易和朝贡,引进大量外来香料,如檀香、沉香、苏合香等。到了宋元时期,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通过贸易引入外来香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其实也是一条香料之路:宋代为了有效地管理香料的进口贸易,专门设立香料管理机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等港口吞吐量巨大,香药是最重要的进口物品之一。盛产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沉香、檀香、乳香等香料通过海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当时的中国,甚至产生了专门运送香药的船只——“香舶”。“香港”一名也是得源于香料:明朝时,香港属广东省东莞县管辖,东莞县内盛产一种芳香扑鼻的沉香,被称为“莞香”。莞香是著名的贡品,京师和江苏、浙江等地的达官贵人,都特别喜欢莞香,大批的莞香每年都由东莞各地运到九龙的尖沙咀(尖沙咀古时因此也称“香莞步头”),再渡海到港岛的石排湾(即现香港仔)集中,然后转销沿海各省。

历代医家对外来香药进行分析应用,将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纳入原有的中草药体系中,历代医籍也记载了外来香药的诸多应用。唐代药典《新修本草》补充了许多新发现药物和外来药物,苏合香、阿魏、安息香、龙脑香等外来药也被正式收入;宋代《太平御览》更有专辑“香部”3卷,专论香药以及典故;《和剂局方》也收录了很多香茶、香汤、熏香的方剂,几乎无一方不用香料,如著名的苏合香丸。

明代《普济方》中专列“诸汤香煎门”,收集97方,详细记载方药组成、制作、用法等;《本草纲目》记载“香木”类35种,“芳草”类56种,还介绍了涂法、擦法、敷法、扑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给药方式;清朝古今图书集成》载有香部4卷;《理瀹骈文》对芳香疗法的作用机理、辨证论治、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做了系统的阐述,作者吴师机认为芳香药物的作用在于“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俾令攻决,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已”。吴师机使用芳香药物虽以膏药为主,然亦兼用他法如敷、熨、涂、熏、浸、擦、嚏、吹、吸、坐等外治法,从而拓宽了芳香疗法的给药途径。清宫医案记载了透脑闻药方、清脑闻药方、避瘟明目清上散、避暑香珠、清静香、避秽香等。至此,传统芳疗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理论体系,并将中、西香药完全纳入、融合且应用自如。

近年来,中医香疗发展迅速,不仅在临床广泛应用,也开展了大量的药理和疗效研究,带动了芳香产业的迅速成长,作为替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医芳香疗法已经成为防治疾病、调理情绪、增强活力、康复理疗的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