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谱类型体系分析

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谱类型体系分析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根据前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浙江省的国家级节日项目有8项,省级节日项目有33项。在传统节日的内容中,特色性的手工技艺往往具有很大的成分,因此这些特色技艺也可以成为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类型划分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可以将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类

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谱类型体系分析

节日是人们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具有周期性、群众性、地域性和相对稳定活动内容的特殊日子。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据有关统计,我国56个民族从古到今约有1700多个节日,其中少数民族民间节日有1200多个,汉族节日约500个左右。根据前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统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类项目共有106项,占所有名录项目总量(1219项)的8.7%。传统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最具综合性的项目,作为囊括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活动时空,其涵盖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特别是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更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下面就以本书所设定的一些标准对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分类体系作一分析。

以表现形式为标准,我们大致上可以把传统节日类非遗资源划分为生产性节日、祭祀性节日、纪念性节日、岁时性节日、社群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综合型节日等不同类型。其中生产性节日又可细分为农事节日、渔事节日、手工业节日、商贸节日等;祭祀性节日又可细分为神灵祭祀节日、祖先祭祀节日、先贤祭祀节日、鬼灵祭祀节日等;纪念性节日又可分细为地域性纪念节日、民族性纪念节日、人物性纪念节日等;岁时性节日又可细分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社群性节日又可细分为女性节日、老人节日、儿童节日等;社交娱乐性节日又可细分为体育竞技节日、文艺表演节日、游戏娱乐节日等。通过这些不同的节日以及这些节日中的仪式、音乐、舞蹈、手工技艺等各种活动形式,可以编制各种不同的节日图谱类型体系,以达到对于我国节日形式的全面把握。

以地域分布为标准,我们大致上可以把传统节日划分为全国性节日、各省市节日、各地区节日等不同类型。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一些传统节日,基本覆盖到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基本都在相同的时间举行相似的节庆活动,因此,对于这些节日,可以编制出一些具有全国性范围的节日图谱形式,如我国春节习俗图谱、我国清明节习俗图谱、我国端午节习俗图谱等。而对于一些具有较强地方性特色的节日类非遗资源,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因主要局限于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则可编制出各种具有一定地域性特点的节日图谱形式,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习俗图谱、傣族泼水节习俗图谱、彝族火把节习俗图谱等。从不同层级的节日项目来看,层级低的节日项目其覆盖的空间范围相对较小,如区县级的节日一般仅流行于所申报的地区,而层级高的节日项目则覆盖的空间较大。当然,还有许多跨区域的节日,如开洋节、谢洋节等,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三月三节俗则流行于江南地区和西南部分地区。节日的跨民族、跨地区的特征,是历史上民族节日风俗互相交流、融合的结果,也是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反映。根据这些不同的地域性节日,都可以以地域分布为标准进行图谱编制,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保护需求。

以文化功能为标准,我们大致上可以把传统节日划分为祭祀性节日、竞技性节日、娱乐性节日、社交性节日等类型。祭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包括祭祖和祭神。祭祖是中国人的大事,已上升为祖先崇拜的高度,在传统时代,祭祖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全家全族的人一起祭拜,这也为合族睦亲提供了路径,当今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以及文化的变迁,祭祖功能更主要体现为家人团聚,共享人伦之乐;祭神则细分为各种不同的天神、地神、山神、水神以及佛道教中的各路神灵,各种祭祖祭神活动,后来都发展成为一些固定的节日,如白族的绕三灵、瑶族的盘王节、汉族的各种庙会,等等。在传统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节日是为了娱乐、社交、竞技等目的而举行的,如那达慕、傣族泼水节、三月三歌会。其中还有一些节日,则更是具有一定的恋爱婚姻方面的意义,如少数民族的歌会,以及汉族的七夕节元宵节。对于这些不同功能的节日,我们都可以进行不同的功能类别划分,并编制出相应的节日类非资源图谱形式。

以族群属性为标准,我们大致上可以把传统节日划分为汉族节日、满族节日、朝鲜族节日、黎族节日、纳西族节日、侗族节日等。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一统国家,除了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各少数民族如满族、朝鲜族、黎族、纳西族、侗族、毛南族达斡尔族拉祜族锡伯族、白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族群的节日,因其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传统节日也异彩纷呈。因此,运用族群分类的标准与方法对我国节日类的非遗资源进行类型划分,并编制出相应的不同民族的节日资源图谱,可以简洁明了地展现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具体描绘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有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www.xing528.com)

以标志特征为标准,我们可以把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划分为一些颇有典型意义的图谱类型。如春节可以按照“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拜新年”等标志特征来建构编制图谱,元宵节可以按照“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标志特征来建构编制图谱,清明节可以按照“扫墓祭祖”“吃青团”“踏青”“荡秋千”等标志特征来建构编制图谱,端午节可以按照“划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踏百草”“插艾草”“挂香袋”“除五毒”等标志特征来建构编制图谱,中秋节可以按照“祭月”“赏月”“拜月”等标志特征来建构编制图谱,等等。就标志特征标准而言,对于传统节日这样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需深入探究其核心内容及其当下的价值,即从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将其较为稳定的、体现其中心思想的内容作为标志内容,在此基础上方可建立其标识图谱。

对于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也可以按照保护级别标准来进行分类,即根据我国因保护的需要设立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等不同保护级别的节日类非遗项目来划分类型。如根据前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浙江省的国家级节日项目有8项,省级节日项目有33项。这种级别标准的设立也显示其文化价值与保护的投入程度。

在传统节日的内容中,特色性的手工技艺往往具有很大的成分,因此这些特色技艺也可以成为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类型划分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可以将传统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类型划分为“××节灯彩扎艺图谱”“××节糕团制作图谱”“××节服饰制作图谱”“××节乐器制作图谱”等不同的图谱类型。例如在浙江石塘小人节中,有一种专门制作纸亭的技艺,该项技艺的传承人骆业生25岁时师从民间扎制艺人学习扎制纸亭技艺,此后一直以扎制为生。2008年6月,骆业生被温岭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纸亭制作的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9月,又被浙江省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人节的代表性传承人。对于这类传统节日的特色手工技艺,可以编制各种专门的节日手工技艺图谱类型,以更好地呈现我国节日手工技艺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传统节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强,在节日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交叉或者混合的现象,所以在建构节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的类别划分体系时,多种分类标准的综合运用往往较为适合。例如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中既有岁时的特征,同时也包含了祭祀、信仰、亲情伦理、人际交往、娱乐、饮食等多种文化意义,因此在有关春节的非遗图谱类型设定中,就应当综合考虑多种文化因素与内涵的特点,任何一种单一性的标准都难以对春节这样的节日进行有效的图谱化表达与描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