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洋湖金仙寺:古刹重建,历史与抗战的见证

白洋湖金仙寺:古刹重建,历史与抗战的见证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洋湖,古称伯阳湖,据史书记载,白洋湖系古代潟湖,形成于两汉期间,其面积为1700亩。宋治平二年,因白洋湖又名金仙湖,朝廷赐额为“金仙禅寺”。旧有静观楼、望湖楼、鸥飞阁诸名胜,及米芾所书《金仙寺碑》等,惜早已湮废。抗日战争时期金仙寺成为三北游击纵队司令部驻地,为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1989年,慈溪籍旅港同胞姚云龙夫妇鉴于金仙寺地处白洋湖景区,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并于当年11月经宁波市政府批准对外开放。

白洋湖金仙寺:古刹重建,历史与抗战的见证

金仙寺位于慈溪市东南鸣鹤镇(今属观海卫镇),背靠禹王山,面临白洋湖畔,湖岸杨柳依依,湖中七塔映水,湖光山色,环境幽静。白洋湖,古称伯阳湖,据史书记载,白洋湖系古代潟湖,形成于两汉期间,其面积为1700亩。唐景龙年间(707—709),唐中宗李显梦到姚北浅滩白龙被困,令余姚县令张辟疆修建白洋湖,并与杜湖沟通。清嘉庆间(1796—1820),邑人叶天麟出资,将旧湖尽易以石。清末和解放后又多次加固修建。白洋湖西子般的风韵,璞玉般的纯洁,镶嵌在群山之中,烟波浩瀚,水鸟翔集。晚清诗人姚燮曾留下“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暝”的诗句。

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载,金仙寺初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5),初名“精进庵”。唐乾元年间(758—759),福林智渡(度)禅师驻锡于此,改名“福林寺”。宋治平二年(1065年),因白洋湖又名金仙湖,朝廷赐额为“金仙禅寺”。明天启、清康熙年间经重建和扩建,成为浙东名刹。道光十五年(1835年)、同治元年(1862年)两次毁于大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住僧募资复建。旧有静观楼、望湖楼、鸥飞阁诸名胜,及米芾所书《金仙寺碑》等,惜早已湮废。

金仙寺规模不大,却蕴含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著名的佛学家弘一法师就曾驻锡金仙寺,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以“夏令营”的名义培训抗日骨干。抗日战争时期金仙寺成为三北游击纵队司令部驻地,为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

民国十八年(1929年),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的法嗣亦幻法师任金仙寺住持。翌年初秋,弘一法师第一次云游至此,此后又三度驻锡,流连于这里的山水风光。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才华横溢,文采风流,在诗词、金石书画音乐戏剧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不凡成就,一生充满传奇,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培养出了画家丰子恺和音乐家刘质平等诸多文化名人。他曾留学日本,首演《茶花女》,揭开了中国话剧史,其所创作的《送别》更成为后世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

全面抗战爆发前,金仙寺由芝峰法师主持讲席,吸引了一大批佛教界精英,成立了佛学研究机构“白湖讲舍”和“人海灯社”,大兴佛教研究之风。1940年初亦幻法师迁宁波延庆寺,金仙寺由月西法师继任住持。1945年月西法师又去延庆寺,由性诚法师继任金仙寺住持。(www.xing528.com)

1942年8月,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在金仙寺成立,何克希为司令,连柏生为副司令,谭启龙为政委,刘亨云为参谋长,张文碧为政治部主任,金仙寺因此成为三北敌后抗日的重要场所。次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又在该寺举办了第一期教导队,训练学员70余人。1943年元旦,何克希、连柏生还邀请了三北各界著名人士在金仙寺举行新年茶话会,慰问各界人士,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月西法师及僧众都积极支持,并保守秘密。

金仙寺寺院为三进式,进入山门,一进为“大雄宝殿”,正殿端坐释迦牟尼塑像、阿难和迦叶,前后左右分别是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进“天王殿”,顶棚为清宫式建筑彩画,殿堂左侧置放“心经钟”。三进为“三圣殿”。昔日,金仙寺山门内古木参天,绿荫蔽日,空气清新,悠闲清静,实为一方胜地。

据资料介绍,金仙寺1954年尚存房屋99间,但至1958年因住僧外迁,寺院被改建为学校,仅存法堂、藏经楼等7间。

1989年,慈溪籍旅港同胞姚云龙夫妇鉴于金仙寺地处白洋湖景区,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并于当年11月经宁波市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此后开始历时近二十年时间修复,恢复了佛殿、天王殿、望湖楼、白湖讲舍及两庑客房;并新建玉佛阁、功德坛、万佛楼等建筑,现已有各种殿堂房舍172间,总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占地42亩,殿宇恢宏、佛像庄严,成为浙东地区较具规模之十方丛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