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贵藏书《三宝征彝集》及《瀛涯胜览》的故事

珍贵藏书《三宝征彝集》及《瀛涯胜览》的故事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宝征彝集》是一部明钞本,清代以后忌讳“夷”字,故清嘉庆十三年范邦甸撰《天一阁书目》中“夷”改为“彝”,后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注录为《三宝征彝集》当也是此故。《瀛涯胜览》也随五劫流出阁外,后由沈德寿的抱经楼收藏。抱经楼藏书在沈德寿去世数年间开始散失,所幸未流到海外,现大部分被国家图书馆收藏。抱经楼旧藏善本,半页十行二十字,无边框行格。爱仿范氏天一阁、卢氏抱经楼规则,修订储藏,如数家珍。

珍贵藏书《三宝征彝集》及《瀛涯胜览》的故事

三宝征彝集》是一部明钞本,清代以后忌讳“夷”字,故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范邦甸撰《天一阁书目》中“夷”改为“彝”,后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注录为《三宝征彝集》当也是此故。此本至今未刻本传世,流传不广,为海内孤本,与此名称或许不无关系。书名虽改,但此书即为马欢《瀛涯胜览》。此本蓝格,每半页十行,每行字数不等,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天一阁藏书通常所说有五大劫难,因此阁内藏书从七万卷锐减到解放初的一万三千卷。《瀛涯胜览》也随五劫流出阁外,后由沈德寿的抱经楼收藏。抱经楼藏书在沈德寿去世数年间开始散失,所幸未流到海外,现大部分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抱经清抄本《列仙传》二卷,原题西汉刘向撰。抱经楼旧藏善本,半页十行二十字,无边框行格。前有康熙戊申汪士汉做序。《列仙传》收入三皇五帝到汉代神仙70位,简述每位神仙之形迹,并有赞语,所述事迹,几乎皆与长生仙去、神通变化诸方术有关,反映出两汉时期神仙方士的活跃情况。

附:

沈药庵先生生圹志

姻愚弟同县陈师范撰

旧史氏鄞县高振霄书[1]

沈先生德寿,字长龄,号药庵,窳民其别号也。世为慈溪北乡师桥人,曾祖讳廷鍪,祖讳纯礼,父讳汉才,皆业贾。

祖翁创药业,素好善。光绪辛巳(1881年)里中建造崇寿宫三清殿,慨助千金。是年病剧,至九月初十日势垂危,举家毕集,夜半忽闻庭前有舆马呵导声,咸相惊异。及昧爽,张目语家人曰:“余在三清殿供职。”于是延病后匝月而逝,人皆传为善果之征云。(www.xing528.com)

先生幼而聪颖,得祖翁欢,年十九随侍祖翁赴湖州新市镇,逰宋世滋先生门。未及一载,遭家多难,是年冬遂失怙。逾年而祖翁捐馆舍。庚寅乙未间迭丁内艰,逆境频仍。其间经营先人窀穸,兼为儿辈筹办婚娶,一手擘画,不遑朝夕,以致读书之志未遂,伙处里门,引以为憾。

甲申(1884年)春赴湖州晋谒陆存斋观察,修弟子礼。观察奖许,以为有儒者气象,相携登其藏书楼,悉发所藏令观之。并语以置书法,因是遂获门径。返里后一意搜罗断简残编,旧者新之,缺者补之无少间。爱仿范氏天一阁、卢氏抱经楼规则,修订储藏,如数家珍。瘁数十年精力,所得既富,乃筑楼以藏之,颜曰“抱经”。着有《书目记》六十四卷刊行于世,有《百幅庵书画记》待梓。

先生性嗜酒,喜交游,遇名人硕士造庐请谒,辄欢然引登书楼,开箧纵观,置酒讨论,娓娓不倦,即有人持去假阅亦慷慨不靳。故生平所交,皆一时英俊,如叶缦卿孝廉、叶俊笙大令、陈山农处士尤相笃好,久而无间。少时工篆刻,长能辨别书画真赝,远近有骨董待贸者,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咸服其赏鉴之精云。

先生治家谨严,待人和蔼,外宽而内肃也。配叶氏,同里春荣先生长女,侧室范氏。有子四,嫡出子三,长家骥,早卒,次家骧,三家騋,四家驹。家騋范氏出也。孙六人,祖尧、祖梁、祖陈、祖周、祖昱、祖濂。孙女四,长适丁,余未字。

先生生年六十有一,其寿域预卜于长岐山西首。予因从侄子和而识先生,其季子家驹,则子和婿也。先生继起多贤,故得退居林下,以书画自娱,优游以养天年。皓首庞眉,康强逢吉,正未可量。余上年既序其寿言,兹又循先生之请为志生扩,而系之以铭辞曰:“昔何清癯善深藏,旁摉秘藉集缥缃。咀嚼道味膄膏粱,气体充悦寿而康。域兆卜吉岐山阳,大地盘旋长发祥。祖宗泽渥子姓昌,视曜潜德之幽光。”

岁在壬戌(1922年)孟春

【注释】

[1]陈师范撰、高振霄书《沈药庵先生生圹志》原件藏于慈溪市博物馆,现据童银舫先生提供的依据复印件扫描和拍摄的资料录入(见徐良雄:《二十世纪宁波书坛回顾·书法作品选集》,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年。文本文档由师桥沈氏宗谱续编办公室点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