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独特有效方法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独特有效方法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尚无法真正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但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幼儿模拟社会生活,预演一些角色,使幼儿在扮演中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角色扮演法是社会性教育中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也是幼儿十分喜欢的。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独特有效方法

由于社会教育的特殊性,它具有了一些不同于其他领域教育的独有方法。这些方法的存在不仅说明了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规律,而且也体现了社会性教育的自身特点。

1.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在特定情况下一人对另一人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分享,换言之,就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情感。移情是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没有移情,人就不会有彼此的情感共鸣、同情和分享。但移情并非都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幼儿的移情需要在教育中、生活中训练。所谓移情训练就是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

移情训练的形式很多,适合幼儿的主要有讲故事、续编故事、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戏等等。比如通过让幼儿续编故事,来训练幼儿对故事主人公情感及故事情节的理解,体验故事主人的心态,幼儿续编出来的部分已包含着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和分享,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更引发了幼儿的移情。无论采用哪种移情训练形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提供的情境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或者是幼儿看得懂的,这样幼儿才可能理解产生移情,否则,幼儿可能出现误解,将移情引向歧途。

第二,移情训练的基点应是唤起幼儿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幼儿已有的体验与当前情境状态相关联,从而理解与分享,因此,教者应重视幼儿情感体验的特点,充分利用幼儿的已有体验,以唤起幼儿对情境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第三,移情训练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为了幼儿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的移情或具有自然而然地对他人的理解与共鸣,因此,应注重幼儿表现移情,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而是有更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仅能理解生病小朋友的痛苦感受,更能自然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

第四,教育者应与幼儿一起真正地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教育者的情绪对幼儿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者加入移情的情境中,会极大地感染幼儿,反之幼儿会产生疑惑和矛盾,不利于移情的发生。(www.xing528.com)

2.角色扮演

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中的角色,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按着社会的要求及自我的选择,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位,遵守着这个职位的社会规则。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就是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幼儿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尚无法真正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但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幼儿模拟社会生活,预演一些角色,使幼儿在扮演中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角色扮演法是社会性教育中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也是幼儿十分喜欢的。

教育者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创设幼儿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幼儿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

第二,尊重幼儿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育者只可指导活动,而不应经常分配角色、导演角色。

第三,以正面角色为主,尤应避免经常由某几个幼儿扮演反面角色。

第四,教育者尽量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扮演与幼儿平等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