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优化

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优化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是幼儿十分熟悉的生存环境,对家庭及其行为规则的学习是社会性教育中必有的内容。他们彼此支持,相互模仿学习,因此,同伴的姓名、性别、体貌、爱好、特点,与同伴交往的规则和技能都成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多数幼儿的生活环境中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欲望、经验和技能均存在相应的缺失和问题,应引起社会性教育的重视。

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优化

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幼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但归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社会环境与行为规范

个体生活于人类社会,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适应和创造着社会,因此,关于社会环境与行为规范是个体永远需要学习的内容。对幼儿而言,可纳入其学习内容的应是最贴近幼儿生活、最具有启蒙价值的东西。具体应包括:

(1)家庭。家庭是幼儿十分熟悉的生存环境,对家庭及其行为规则的学习是社会性教育中必有的内容。家庭地址、通讯方式(如电话号码)、家庭用品、家庭一般成员之间的简单关系(如血缘关系)、家庭中一般的行为规则(如相互服务)均可成为教育的内容。幼儿对家庭的认知是比较容易的,况且家庭的样式各不相同,因此,绝无必要在认知上费时太多,重点应是激发幼儿热爱关心父母及祖辈的情感,引发幼儿对家庭最初步的责任感、归属感

(2)幼儿园。幼儿园(所)是幼儿最早接触的家庭以外的社会环境,这方面的教育可为其将来适应更复杂、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包括幼儿园的名称、地址,幼儿园的环境设施,班上的同伴,幼儿园的老师,幼儿园基本的集体生活规则,等等。

(3)社区与家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增加,他们的活动范围不再满足于家庭—幼儿园之间,他们的视野、活动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社区和家乡,比如自己生活的居民小区、街道、居民小组、乡镇、城市等,这时,幼儿身边的行政区划(如城市、县乡、小区、街道等)的名称、主要设施(如道路)、著名风景名胜、特产等就成了对其社会性教育的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幼儿的认识兴趣、关心周围社会、热爱自己的家乡,需要强调的是,不能随意扩大认识范围,只可选择幼儿接触过的、能感知到的内容。

(4)公共场所及其行为规则。幼儿接触社会必然要走进公共场所,如公共交通、医院、商店、公园、市场、银行、邮局等等。在公共场所必然要有公共行为规则,因此教育幼儿认识公共设施、遵守公共行为规则(最简单的,如不大声吵闹、不乱扔杂物、不破坏公物等)是必有的教育内容。这方面的学习几乎是幼儿步入社会的预演,通过学习,幼儿会逐步感受到自己和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公共道德印象和简单的行为习惯。

2.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通过人际交往,人才能逐渐从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成长为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幼儿也是从人际交往中,逐渐获得社会性的,只是幼儿人际交往的范围很小,交往的程度很浅,交往获得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后续性,即交往产生的作用不是立即全部体现出来,而是成为后面的经验。对幼儿而言,人际交往的内容主要有两类:(www.xing528.com)

(1)与成人交往。父母的名字、职业、亲子之间的情感是人际交往教育选定的最初内容。随着幼儿进入幼儿园,老师的姓名、师生的情感又成了新的教育内容。

(2)与同伴交往。除了与上述两类成人的交往,幼儿在家庭中(多子女家庭)及走出家庭所进行的交往主要是与同伴的交往。同伴主要有两类:随机而遇的同龄玩伴、伙伴;幼儿园中的同班、同园伙伴。同伴由于身心特点的相似,更具有交往的平等性和体验的共鸣性。他们彼此支持,相互模仿学习,因此,同伴的姓名、性别、体貌、爱好、特点,与同伴交往的规则和技能都成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多数幼儿(尤其是城市幼儿)的生活环境中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欲望、经验和技能均存在相应的缺失和问题,应引起社会性教育的重视。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之所以成为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基于几个理由:首先,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及个性发展的心理基础;其次,幼儿的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只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再次,其他的社会性教育内容不能包含有关自我意识的部分,自我意识部分的内容应单独列出。有关自我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对自己的意识和对他人的态度,比如幼儿对自我存在的认识和体验,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简单特点,相信自己、自尊等;对他人的态度也是很粗浅的,如友好与人相处,诚实、开朗等等。

4.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幼儿生活中常常涉及的内容。幼儿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尤其在大众传媒深入家庭的今天,幼儿常常直接感受到汹涌而来的文化信息。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两部分,比如国名、国旗国歌;主要民族、人文景观、风景名胜、民间艺术;主要的世界人文景观等。受幼儿生活经验及活动范围的制约,这部分的内容只能是提要式的、代表式的,绝不可无限扩展教育内容的含量与细节,以免造成课程超载,加大幼儿负担。

综上所述,无论从什么角度确定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无论对这些内容如何概括分类,都应铭记两条:一是生活经验是教育内容的来源,二是幼儿能与之“对话”的学科知识才有引入教育内容的价值。核心仍是从幼儿出发,从幼儿的生活出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