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来西亚提出的建议及各方反应

马来西亚提出的建议及各方反应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林清祥为首的左翼不支持马来西亚计划,斥之为英国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表现。人民党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的主张在文莱获得广泛支持,1962年文莱第一次议会选举,人民党囊括了所有议席。人民党的胜利,为文莱苏丹继续参与马来西亚计划的谈判增加了难度。有一些华人则担忧新加坡与马来亚的经济远远超过北婆罗洲和砂拉越,合并后会面对来自新马两地华商的竞争。

马来西亚提出的建议及各方反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亚洲由此出现了一个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中国在东南亚有数量庞大的华人移民。1950年2月14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协定》,分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俄罗斯主管欧洲,中国主管亚洲。西方阵营认为东南亚处于共产主义的威胁中,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势力进一步扩张,东南亚是亚洲地区围堵共产主义的重要据点。

在此背景下,1961年5月27日,在新加坡的东南亚外国通讯员俱乐部午餐会上,东姑公开号召马来亚与新加坡、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政治经济上紧密合作。[70]这个跨越南中国海,联合三岛五邦的提议,史称“大马来西亚联合邦计划”(Greater Malaysia Plan,以下简称“马来西亚”)。

这项计划并非东姑原创,早在1955年新加坡首席部长马绍尔就曾建议与马来亚合并,但被东姑拒绝了。1959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重提新马合并之事,又被东姑拒绝,很显然对于东姑而言当时合并的时机并不成熟。英国殖民部也曾断言,只有婆罗洲三属地成为联合邦,新马合并的议题才有可能。[71]东南亚局势的变化改变了东姑,他提出马来西亚计划后,同年6月3日李光耀公开表示支持,10月4日英国首相哈罗德 · 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也表达了英国政府的支持。

东姑提出马来西亚计划的原因如下:(1)新马两邦人民长期互通往来,尤其是柔佛州与新加坡的政治经济文化融合程度高,新马结合将在经济上对两邦产生更大助益——新加坡多了一块腹地,马来西亚多了一个出入港。(2)虽然马来亚在1960年宣布结束紧急状态,共产主义在马来半岛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新加坡蓬勃的左翼运动引起了东姑的担忧,化解新加坡左翼的威胁是当务之急。[72]东姑认为把新加坡纳入马来西亚,让马来西亚南方免受左翼的威胁,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的压力。(3)北婆罗洲、砂拉越、文莱都和新马一样是英国的殖民地。三邦的加入可以加速他们的独立自治,同时避免他们落入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手中。[73](4)如果只是新马合并,马来半岛的族群比例会失调,马来人会失去多数民族的优势。据1957年人口普查,新马的马来人占43%,而华人占44.3%,华人人口超过马来人,这将使得半岛的马来人受到威胁,巫统担忧马来人的利益将无法保障。[74]而砂拉越、文莱以及北婆罗洲有大量的土著人口;砂拉越马来人占18%,马兰诺人占6%,伊班人占29%,达雅人占8%,华人占33%;北婆罗洲的卡达山人占30%,姆律人(Murut)占4%,巴瑶人占12%,华人有12%,其他土著有18%。[75]新马的马来人加上砂拉越、北婆罗洲的土著人口,接近400万,而新马华人人口加上砂拉越、北婆罗洲的华人后接近370万。[76]这样就可以维持马来人/土著人口在新的联合邦中作为主体民族的优势。为了平衡土著人口与华人人口比例,东姑迫切需要这三邦的加入。[77]

新加坡支持马来西亚计划。人民行动党在1961年4月的芳林区、7月的安顺区的补选中因为受到党内左翼派系的抵制,分别挫败。以林清祥为首的左翼不支持马来西亚计划,斥之为英国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表现。左翼号召以反殖为斗争目标。人民行动党断然开除党内所有左派分子,包括林清祥、李绍祖、方万水等左翼领袖。这些左翼领袖联合左倾工会领袖成立“社会主义阵线”(Barisan Socialis),吸引了大批华人劳工、学生、知识分子的支持。人民行动党支持度大跌,这让大家开始担忧左翼政党会在接下来的大选中执政。[78]李光耀急于促成合并,以化解左翼对他的压力。

文莱苏丹奥马尔 · 阿里 · 赛义夫丁(Sultan Omar Ali Saifuddin)对马来西亚计划公开表示支持,但是文莱人民党(PRB)主席阿查哈里(Sheikh Azahari bin Sheikh Mahmud)却坚决反对。文莱人民党于1956年8月21日成立,宗旨要求文莱独立,建立一个包括文莱、北婆罗洲、砂拉越在内的北加里曼丹统一国家。[79]阿查哈里主张只有在北加里曼丹统一国家基础上,人民党才会考虑与新加坡及马来亚合并。人民党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的主张在文莱获得广泛支持,1962年文莱第一次议会选举,人民党囊括了所有议席。人民党的胜利,为文莱苏丹继续参与马来西亚计划的谈判增加了难度。[80]

北婆罗洲与砂拉越对马来西亚计划的反应很复杂,一方面当地的政治精英认为合并可以加速两邦的独立和经济发展,遏制境内左翼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两邦对成立马来西亚也有很多顾虑,首先他们担心会被半岛支配,其次两邦的土著人口大多为非穆斯林以及非马来人,他们怀疑自己的文化、语言宗教权利是否可以得到保障。有一些华人则担忧新加坡与马来亚的经济远远超过北婆罗洲和砂拉越,合并后会面对来自新马两地华商的竞争。[81](www.xing528.com)

砂拉越主要政党激烈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砂拉越第一个本土政党——人联党(SUPP)基于左倾的立场,反对成立马来西亚。人联党全称为“砂拉越人民联合党”,于1959年6月4日成立,宗旨为依循宪政手段谋求砂拉越人民的政治发展并最终获得独立。其成员虽然以华人为主,但也获得不少伊班族的支持。[82]

砂拉越国民党(SNAP)创立于1961年3月,以砂拉越第二省的伊班人为主,深受伊班人支持。主席斯蒂芬卡农宁干(Stephen Kalong Ningkan)也反对马来西亚的成立。砂拉越国家党(PANAS)于1960年4月建立,以砂拉越第一省马来人以及穆斯林为主,他们模仿马来半岛巫统的意识形态,曾公开要求巫统到砂拉越来吸纳砂拉越国家党,使其成为巫统在砂拉越的支部。[83]

伊班族的长老朱加 · 巴里恩(Temenggong Jugah Anak Barieng)积极动员伊班人支持马来西亚计划,在此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由砂拉越诗巫的福州人以及古晋潮州人为主的商人组成的砂拉越华人协会(SCA),因看到了合并后的经济发展前景,积极支持马来西亚计划,还利用他们的经济资源动员砂拉越土著。

北婆罗洲的反对声浪比较小,这可能与当时的北婆罗洲并没有任何政党有关系。北婆罗洲第一个政党,卡达山人统一机构(卡统,UNKO)迟至1961年8月才创立。其实北婆罗洲的政治精英成立政党,就是为了回应东姑的联合邦建议。卡统主席唐纳 · 史蒂芬(Donald Stephen)谋求北婆罗洲自治独立,但反对马来西亚计划,他认为北婆罗洲脱离英国加入马来西亚,其实仅是从英国殖民地沦落为马来亚殖民地。[84] 1961年12月23日北婆罗洲沿海平地的穆斯林土著成立了沙巴国民统一机构(沙统,USNO),创党人为穆斯林、苏禄人领袖幕斯达化(Mustapha Harum)。[85]北婆罗洲的华人一开始创立了两个华人政党,一个是位于山打根的联合党,由邱锡洲领导;另一个是亚庇的民主党,由陈彼得领导。[86]1962年10月两党合并为北婆罗洲国民党(BUNAP)。

1961年7月10日,砂拉越人联党主席王其辉,文莱人民党主席阿查哈里,以及北婆罗洲卡统主席史蒂芬发表联合声明,“促请英国政府要真正达致三邦人民的愿望,东姑在文莱和砂拉越所发表的建议,三邦人民完全不能接受”。[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