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下属要有清晰的心理认识

作为下属要有清晰的心理认识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员工渴望成为领导的心腹,得到领导的赏识,于是处心积虑地接近领导,结果物极必反。所以,下属与领导之间,距离太远容易被领导忽视,距离太近又会招惹麻烦,不远不近自然是最适宜的。然而,与上司建立深厚友谊的同时,还应保持适度距离,这是最为恰当的。

作为下属要有清晰的心理认识

五、作为下属要心中有数

1.与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

下属跟领导走得近,容易引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这样就更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有些员工渴望成为领导的心腹,得到领导的赏识,于是处心积虑地接近领导,结果物极必反。其实,跟领导走得越近,就越容易被抓住把柄,反而可能影响自己的事业发展。所以,下属与领导之间,距离太远容易被领导忽视,距离太近又会招惹麻烦,不远不近自然是最适宜的。

刚参加工作时,子婴抱着走“群众路线”的想法,尽量远离领导,和同事打成一片。他以为只要认真做事,就能在公司立足。可是3个月试用期还没到,他就被炒鱿鱼了——因为领导觉得他“表现平平”。不久他又找到另一份工作,吸取上次的教训,他频频在领导眼前晃悠:开会时总抢着坐在领导旁边,隔三岔五主动汇报工作……同事们的鄙视早在子婴的预料之中,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有一次无意中听到领导说他“太爱出风头”……

古语云“伴君如伴虎”,在现代职场上,领导就是每个普通职员心中的那只“老虎”:离得太远,怕被忽略;离得太近,怕被伤着。那么,与领导保持多远的距离才是最适合的呢?其实关键要看,领导愿意与你保持多远的距离。“领导”也分很多种:亲和的、严肃的;传统的、前卫的……不同的性格,决定了领导与你之间“距离”的长度,弄清这点很重要。

所以,和上司相处必须掌握好分寸,控制好火候。上司对你笑了,你不能晕乎乎地找不着北,登鼻子上脸;上司对你怒了,你也大可不必惶惶不可终日,沮丧得吃不下饭。宠辱不惊,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反正大原则谁都明白,就是有时候一见着自己的头儿就有些当局者迷,不小心说错点儿话,办错点儿事。

与上司的四种危险关系:

(1)哥们。

如果你的上司对待下属采取非常民主的方式,他愿意聆听下属的意见;如果你的上司性格温和,待人充满温情;如果你的老板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如果你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上司称兄道弟,以显示你与上司的特殊关系,那么这种行为是危险的。上司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严。当众与上司称兄道弟只能降低上司的威信。于是其他同事也开始对上司的命令不当一回事。当上司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最终他发现是你破坏了他必要的威严时,那么,等待你的最低限度也是疏远,或者你只有离开。记住,上司起用你绝不是为了广交朋友,而是让你为他服务。

曾经有个把上司当“哥们”看待的朋友,非常自豪地将上司请到自己刚购置的“豪宅”参观,还略带炫耀地介绍着自己的买房经验,结果据说他从那之后两年都没加过薪,虽然他的上司显得有些心眼儿过小,但也忍不住要说他一句:自找!

(2)保姆。

关于过分执着同上司的私人关系的情况,最严重的一种,便是在事实上做了上司的保姆或者是说佣人。有一位自以为善于钻营的人希望能得到提升,不断地为上司端茶倒水、清理办公桌双休日到上司家中看有无家务事可以帮忙。上司果然对他开始喜欢,经常在外出的时候带上他——在很多时候,他更像一个跟班。

他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某一天上司突然对他说:“你可愿意做一名管理者?”可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在上司心中,他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被定位成保姆。这样的人,适合永远做属下。

(3)情人

首先,我们不能断然否定上下级之间恋情存在的合理性——如果双方真有此意而且合法的话。但更多的时候,与上司建立情人关系是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的。如果这种超出工作以外的情人关系是发生在至少一方已有合法婚偶的情况下,则就更是玩火了。在大多数时候,你与上司建立了情人关系,最终等待你的极可能是你在这家公司生涯的终结。

韩小姐是一家生物制剂公司的总经理秘书,在加入这家公司之前,她并没有秘书工作经验。成功应聘之后,她告诉自己和异性上司打交道,首先要注意保持距离。据说,韩小姐是唯一没有和总经理传出绯闻的秘书。上任秘书曾经被同事戏称为总经理的“家庭保姆型秘书”,如此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仅没巩固自己的职位,最后还闹出了许多事端。韩小姐说,那不是她追求的职业定位,而且她也不想匆匆离开目前的位置。

(4)敌人。

美国著名的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先生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原则:经理和下属之间总是有着业务上的关系。虽然不能否定经理同下属交朋友有时是为追求娱乐,但是他们之间总是有着业务上的关系。因此,无论在工作时间还是在社交场合,你的脑子当中,都应该保持这样一个观念和警觉:上司之所以选中你做手下,一定是由于公司业务上的需要。

如果你试图冲破你与上司这种关系,在上司面前时刻警觉这种做法在更多的时候是危险的。如果你能够与上司在工作中和业务中建立一种非常默契的状态并由此而产生一种深刻的友谊,那么这种状态无疑是伟大的和最佳的。然而,与上司建立深厚友谊的同时,还应保持适度距离,这是最为恰当的。正如上司对待他认为关系好但能力却不怎么样的朋友一样,上司也许会给他钱或是优厚的待遇,但绝不会让他介入自己的事业或是担任业务的骨干。不幸的是,有一些人在实际情况中不知不觉地就忽视了这一点。

2.学会“掩藏”自己的才华

常言道,君子藏器于身,相时而动,不可锋芒毕露。你的聪明才智不要在领导面前故意显示出来,否则领导会因此而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气凌人的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与领导交谈,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让他充分地发表意见,你适当地作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和价值。二是不要用领导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故意难为他,也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产生戒备,而有意压制你,还可能把你看成只会玩弄专业术语的书呆子,不信任你的实际能力。

小江很有才气,编辑杂志有一套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很受读者欢迎,有一次他还获得了创新奖。开始他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的上司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

这位朋友问清楚他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犯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小江得了创新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因此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金之外,上级领导还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夸他是块主编的料。但是他在现场并没有感谢上司和同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他的上司刘主编从此处处为难他,原来,小江的锋芒已经盖过了他的领导,让领导产生了戒备的心理。(www.xing528.com)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客套词: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嫉恨。越是好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

要是你有远大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眼前成绩的取得究竟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分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分给你的领导。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领导脸上也光彩,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机会。如果你只会打眼前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上司也会认为你是功利心重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

与领导相处是一种学问。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领导就易于接受你,喜欢你,你的职场道路就会很顺通。否则,不分场合、不知深浅、不懂分寸,就会适得其反。工作做得再好也不一定得到领导的喜欢。

走近领导的三手绝招:

(1)本分尽职不必刻意拉关系——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与领导之间距离的远近也同样如此。此距离不可远也不可近。首先应明白领导与下属有着分工不同、责任不同的差别。领导负责考虑全局,而作为下属的工作重点应是正确地理解领导意图,充分地执行领导的决定,做好具体的实际工作,使之与其他各部门的工作保持一致。具体地讲就是有请示、有汇报,对待各项工作都应有始有终。反之则不然。如果一个人不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成天围着领导转,说好话、空话,刻意拉近关系;或整天坐在那里等着领导安排工作,像个提线木偶一样,领导拽一下,你才动一动,无形中疏远了领导,都是不可取的。

(2)用眼神向领导表示钦佩——向自己敬重的领导表示钦佩,并不是“拍马屁”,但是赞扬要有原因、有道理。如果有人胡乱奉承,领导们也不会胡乱接受,能够分辨出谁在胡言乱语,谁是忠诚踏实。其实,你根本用不着用令人肉麻的话语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佩服的眼神比说出来的语言要更有效,也更有价值。在领导或老板发表精彩的言论时,有意无意地露出佩服的样子,微微点头,再加上适当的反应,上司就会感到你很有诚意。

(3)勇敢地坐到领导旁边——常见到有这种情景,在事先没有安排座次的座谈上,许多下属都争着坐在离领导较远的地方。有时领导主动招呼下属向他靠拢,但下属却不敢从命。也许有的下属怕坐在领导旁边,被人在背后说拍领导马屁,结果好像领导身边就成了禁区。其实,如果心地坦然,敢于坐在自己的上司身边,恰是一种自信自强的表现。你也可以在同领导的交谈与探讨中,更深入地了解领导,学习许多新的东西。离领导近一些,收获也许超乎你的想象。

有两句话是这样说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摆正自己的位置,依靠自己平时工作业绩的良好积累,当领导或工作需要时能出色地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不必刻意经营,也一定会在人事及工作关系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你不了解领导的需要,他也不了解你;你不重视领导的感受,他也不重视你。领导也是从下属一步步干出来的,虚情假意那一套,谁心里不跟明镜儿似的?或许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是与领导相处之道的真谛。

3.危难之时,为领导挺身而出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关键时刻,上司才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人生难得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任何机会。当某项工作陷于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上司格外器重你,当上司本人在工作、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矛盾之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激。此时切忌变成一块木头,呆头呆脑,冷默无能,畏首畏尾、胆怯懦弱。因为,这样只能让上司认为你是一个无知无识无能无情的平庸之辈。

有这样一个例子:业务部副经理李波发现自己的领导这几天愁容满面、无精打采,本来是很开朗的一个人,现在变得意志消沉了,原来很快就能处理完的公事,现在到下班时还要剩下很多,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到业务部门工作任务的完成,进而影响到整个公司的业绩。

业务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它的运作如何,运转是否正常,关系着全局。总经理对业务部及其领导的工作表现已露出明显的不满。李波看到这些,真是忧心如焚,他既不想看到公司因业务部的工作不力而遭受损失,也不愿看到原来很有才能的领导被“炒鱿鱼”。对领导的表现,李波感到不理解。于是他从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领导的妻子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他白天上班,晚上去照顾妻子。由于休息不好,再加上担心妻子的病情,连日来已是筋疲力尽,心力交瘁,白天上班自然没有精神,工作效率自然也明显降低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李波对领导的遭遇深感同情,他找机会与领导谈话,请求暂时将领导的一部分工作交给他去做,好让领导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家人。接手后,李波一丝不苟,力求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圆满,遇到不明白或不熟悉的问题,他主动向领导或同事请教。

在他的努力下,业务部的工作有了明显起色,总经理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而李波本人也在工作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后来领导的妻子病愈出院,领导又恢复了往日的工作状态。每每谈起这段经历,领导总是很感激地对李波说:“那时多亏了你鼎力相助,不然的话,公司遭受损失不说,恐怕我也早已失去工作了。”总经理也不止一次地说李波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者既然是人不是神,决策就必然有失误之时。即使一贯正确,群众中也可能出现对立面。这时,也许有些人站在群众一边,同领导对着干,这可就糟透了。这样做无疑是掉进了晋升道路中难以自拔的陷阱。作为领导人,当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你支持了他,你们的关系就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聪明的做法是,当领导与群众发生矛盾时,你应该大胆地站出来为领导做解释与协调工作。

某公司部门经理余华由于办事不力,受到公司总经理的指责,并扣发了他们部门所有职员的奖金。这样一来,大家很有怨气,认为余经理办事失当,造成的责任却由大家来承担,所以一时间怨气冲天,余经理处境非常困难。这时秘书黄岩站出来对大家说:“其实余经理在受到批评的时候还为大家据理力争,要求总经理只处分他自己而不要扣大家的奖金。”听到这些,大家对余经理的气消了一半儿,小黄接着说:“余经理从总经理那里回来时很难过,表示下个月一定想办法补回奖金,把大家的损失通过别的方法弥补回来。其实这次失误除余经理的责任外,我们大家也有责任。请大家体谅余经理的处境,齐心协力,把公司业务搞好。”

小黄的调解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按说这并不是秘书职权之内的事,但小黄的做法却使余经理如释重负,心情豁然开朗。接着余经理又推出了自己的方案,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很快纠纷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小黄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小的,余经理当然另眼相看。可见,善于为别人排忧解难,对于更好地工作的确是有利的。

在关键时刻,在你的上级最需要的时刻,你能够及时而勇敢地、得体而巧妙地站出来,为他解除尴尬、窘迫的局面,这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比较一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原来只是工作上的关系,增加了感情上的色彩;原来他对你的评价一般,而现在一下子发现了你更多的优点,你原来的缺点也似乎得到了“重新解释”。甚至你会发现,你的晋升之日已经指日可待了。

在某日用品公司广告部供职的涂小姐,直接管理她的是广告部主任。主任虽然接近五十岁,却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人,经常和年轻属下打成一片。涂小姐佩服主任的原因是,公司领导层在广告方面的“主旋律”趋向于保守,而主任却一直顶着压力坚持锐意进取。

前不久,公司开始新的一轮广告战,广告的载体以公共汽车车身为主,图案是公司聘请的某香港歌星的大幅照片。可是,当部分广告样印上公共汽车车身后,歌星的头部刚好在车窗位置。当车窗开启后,歌星的人和身子就被分隔了,远远看去非常难看。公司董事长对这次广告非常不满意,当着广告部员工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主任。

当同事们都在一边旁观时,涂小姐挺身而出,主动承认广告策划是主任的意思,但是图案的大小和排列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当她承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交出新的广告案时,董事长便没有继续斥责主任。刚才还灰头土脸的主任挽回了一点颜面,对涂小姐也是一脸感激。

后来,主任获得了升迁的机会,登上公司经理的位置。主任离开后,当即提拔涂小姐坐上了广告部主任的位置。在上司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做他的“挡箭牌”,为他化解尴尬、窘迫的局面,会让他从内心接纳你,并心存感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