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图之美:均衡对称的创造艺术

构图之美:均衡对称的创造艺术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图是指画面的布局和构成,它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均衡的基本形式是使用对称画面,在中轴线两侧的构图元素在大小、布局和形状上相同或相似,产生稳定、端庄的审美效果。在这种构图中,银幕作为“画框”包含着完整的视觉形象,具备了明确的视觉信息。

构图之美:均衡对称的创造艺术

构图是指画面的布局和构成,它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图的过程是在特定的画幅中筛选、组织对象,并为对象确定线条、色调,安排方位、运动方向等造型因素。绘画艺术的构图是静态的,影视艺术的构图却是动态的——它在各种视觉元素的流动变化中完成。因此,影视构图既要考虑到被摄对象、环境、光线、色彩等在画面内部的运动和变化,也要考虑到画外的空间,把造型要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有次序地分布在画面中,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

一、画面构图的美学原则

影视画面构图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从构图的元素来说有点、线、面;从构图形式来说有框形、S形、黄金分割、几何中心等;从构图流派上有绘画派构图和纪实派构图等等。关于构图的技术和方法等,已有多种影视构图方面的著作从实操的角度讲述,作为影视美学著作,我们从画面构图的美学原则方面做一论述。

(一)突出主体

影视画面的结构要素包括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等,其中主体是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的构图都围绕着主体进行,在构图中首先要突出画面中的主体。主体是思想和内容的主要载体,它反映剧情的发展,表达导演的意图。主体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物件,影视画面中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视点是视觉焦点,为了使主体得到突出,就需要使主体和视觉焦点重合。

设置视觉焦点的方法很多,比如,利用几何中心来设置。几何中心位于银幕画框对角线的交叉点,是画面正中心的位置,能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也可以形成对称的形式,给人带来庄重的视觉感受。又如,通过视觉中心来设置。在人的视野之内,环绕着几何中心有一个视觉的清晰范围,九宫格中心格四个角的位置是视觉焦点的范围,它在安排主体时比几何中心更加灵活、方便。再如,通过空气透视法来设置。为了避免画面的前景或背景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把它们进行虚化以至于模糊来突出主体。另外,还可以通过运用光影、色彩的构造以及突出主体的形状等方式来设置视觉焦点。在影视中,随着画面的渐次展开,视觉焦点需要不断变化,以此来表达导演的创作意图、实现剧情的演进。

(二)和谐均衡

这是就单帧画面的美感效果而言,均衡是指画面各部分从形状上可以不相等,但从量感上的基本相等,它的直接审美效果就是和谐。在主体得到突出之后,要处理好主体和陪体、环境以及其他元素的关系,使它们之间井然有序、和谐统一。

均衡的基本形式是使用对称画面,在中轴线两侧的构图元素在大小、布局和形状上相同或相似,产生稳定、端庄的审美效果。均衡和谐的审美特点往往体现在封闭性构图方面,像传统绘画一样,影视画面的构图以银幕为画框的边界,在银幕画框内的主体、陪体、环境以及其他要素有着比较严谨的安排,以实现均衡、对称和稳定的视觉效果。在这种构图中,银幕作为“画框”包含着完整的视觉形象,具备了明确的视觉信息。

影视画面构图的均衡和谐效果,是“绘画派(构成派)”主张和追求的。这一派借鉴绘画构图的原则,讲究画面造型的整体布局,追求画面的完整感和视觉感。比如,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1984)、黄建新执导的《黑炮事件》(1986)和《错位》(1986)等,都有意采用绘画的构成原则,追求画面的和谐感。

(三)激发想象

影视画面的物理空间是有限的,它的心理空间是无限的,在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意趣,是审美想象的效应。为了激发审美想象,可以在单祯画面内留出适当的空白,使之产生“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影视作品中的“留白”可以是画面中被虚化的部分,也可以是画面中不具有实体性的东西,比如,天空、大地、海面等。在电影《黄土地》中使用了大面积、布满整个画面的“黄土地”,在广袤的黄土地之上,人物微乎其微地点缀期间或存在于画框的边角位置,这种构图彰显了黄土地的厚重,表达了农民和土地之间的深深依恋,以及农民在黄土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在纪实美学产生后,画面构图就从蒙太奇语境转换为画面造型的自然、真实和生活化,影像缺乏完整性、不讲究构图形式、以朴素自然为原则来构图,被称为开放性构图,这种构图通过物象的设置或画外音的提示,使人联想到画外空间的存在,借以扩大观众对影像的知觉、产生想象,来补充或丰富画面的信息。(www.xing528.com)

二、影视构图的表意和抒情

影视的世界就是画框内的世界。影视画框空间不同于绘画等平面造型艺术,它是立体的、生动的,也是接近现实生活的。导演通过设计影视画框内外的空间来营造影片的审美格调,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一)影视构图的表意功能

影视画框中人物的位置、物件的摆放、背景的铺设都服从影视艺术品构造的整体需要,有着特定的意义。画框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主体和陪体构成画面空间的物象,具有不同的作用和象征性,传递出了溢出画面的意义。

自从电影诞生以来,画面构图中的画幅也在不断地被打破、重新安排或定义,画幅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表意效果。银幕上常用的画幅比例是1.85:1,它接近眼睛的视野,传达出平实自然的意味;视野极度开阔的画幅比例能够呈现大场面、营造恢宏的景象。在宽银幕占据主流的背景下,极具个性的导演尝试使用其他画幅来表达意义。如贾樟柯执导《山河故人》(2015)全片用三个不同的画幅,寓意三个不同的时代;又如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2016)构图使用了非常规的圆形画幅。圆形画幅是一个用来偷窥的管道或道具,激发观众窥视的欲望,这和希区柯克的《后窗》使用圆形构图来表明摄影记者对邻居偷窥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圆形画幅里的风景江南小镇、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它是诗意的、温柔似水的,也是严酷的。主人公李雪莲两次到京城告状,画幅就变成了方形,以此表达京城的庄严肃穆,也展示权力、人情的交织和博弈

在张猛执导的《钢的琴》(2011)中,钢厂下岗工人陈桂林与傍了大款的前妻小菊的谈判,被设定在一个封闭的画框中。这是一个位于乡村和城镇交界处的画框,他们只有语言交流没有眼神接触,陈桂林背后是破败的厂房,那里杂草丛生、遮雨棚已经溃烂;小菊的背后是干净整洁的马路和一排排整齐的阁楼。影片用这种场景来言说二人现状的不同,通过强烈对比使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紧密结合,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

(二)影视构图的抒情功能

影视构图通过线条、形状、影调等多种造型元素构成视觉形象,这些视觉形象可以贴近现实,也可以超出常规,形成影视作品的不同风格、形式和意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情感表达是它的基本要求,影视构图的抒情功能既可以表现为诗意的美,也可以表现为情感的形式。

明代学者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344]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建筑物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合抱形成的景框,能够把远处或近处的山水、树石、花草以及人文景观包含在里面,产生诗情画意之美感,这就是计成说的“借景”。影视构图上使用园林的“借景”手法,把景物和活动的人物“借”到画框当中,能够带来特定的审美感受。比如影片《城南旧事》中英子家的窗户、惠安馆的跨院门等,都是“借景”手段的使用,它使影片产生了古典的优雅之美。

中国古代的山水小景常使用圆形构图,圆形的团扇、屏风,它们上面的绘画作品也常有圆形元素。在宋代文人画兴盛,圆形的纨扇流行,在扇面上圆形构图的山水画,常见的形式是人物、花石等实景位于右下方,其他位置是山水、天空等景致,形成虚实相生、意趣盎然的空灵之美。上文提到,在影片《我不是潘金莲》中,导演大胆使用圆形构图,圆形构图是和谐的、轻柔的,它使得江南小镇具备了诗意的美感。

影视构图可以结合内容形成诗意之美,也可以结合剧情直接用来表达情感、成为情感的形式。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以山西乔家大院作为拍摄场地,画面中完美地呈现了建筑的对称之美,同时,影片中人物在室内的位置、在院内的运动轨迹都体现了精心构图的理念。这种构图使画面具备了纵深感和紧闭感,也让观众体会到强烈的压抑之感。

影片《花样年华》中多处使用框式构图:狭窄的楼道中、房间的门框内、窗户的栏杆后、逼仄的汽车里……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在框中或沉思,或交谈,或落寞独处,或暗生欢喜,影片多次表现周慕云独自一人孤独、苦闷地吃着云吞,苏丽珍提着保温壶迈着婀娜的步子走在潮湿的路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是她幽怨的脸。他们各自的另一半出轨去“享受爱情”,他们在内心幽怨的同时也彼此生出情愫,紧张和质疑、压抑与惬意、纠结和试探的情感在昏黄的框式构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