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休闲研究与分析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休闲研究与分析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5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策划中心,“成为我国最早的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休闲的民间学术机构”。当然,近年来,由于休闲的巨大经济功能,以旅游为中心的休闲学术研究都出现一些研究成果。这就涉及休闲消费与经济增长、就业,休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管理与营销等。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休闲研究与分析

美国学者约翰·凯利试图用不同的理论方法研究休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既探讨休闲的规范性,又考察它的多样性,在《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一书中,分别讨论了辩证分析过程中所运用的解释方法或模式。他所涉及的理论众多,包括存在理论、发展理论、社会认同理论、互动理论、建制理论、政治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辩证理论等。这些模式着重强调休闲的具体要素:体验、决定、发展、认同、互动、社会建制、政治力量和人的定义。[31]

对休闲研究的概况作一全景描述,显然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下面依上述几个角度,择要地简述部分休闲研究的重要著述。

对国内休闲研究现状来说,大体上讲,1990年代之前,中国对休闲研究并没有重视。在1980年代有人就说到中国人没有重视休闲现象,并缺乏相关的学术考察。“不少同志至今仍然认为,八小时以外是与整个社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因而可管可不管。我们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去调查和研究这方面的事,和国外比,在闲暇时间问题的研究上,我们不能不承认存在差距。目前在西方和苏联,理论学术界对闲暇时间即自由时间的研究,都予以很大关注,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专著。有的国家,如法国还成立了一个名叫‘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研究和调配委员会’的专门政府机构,来研究和解决它们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32]

1990年代于光远倡导、主持于先,马惠娣研究、介绍于后,推动着休闲研究的发展。

1993年于光远为广州某旅游企业题字曰:“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1995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策划中心,“成为我国最早的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休闲的民间学术机构”。1996年又撰文《论普遍有闲的社会》,称“‘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

1995年,社会学家邓伟志亦称,“休闲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认为“所谓休闲不外乎三种功能:一是恢复,通过各种休息方式除去工作带来的疲劳,让身心处于极度放松状态。二是享受,在娱乐活动中寻求身心的愉悦。三是发展,在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谋求中,实现身心与机体的平衡”。[33](www.xing528.com)

马惠娣主编了“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2004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其中有《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马惠娣著),《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马惠娣著),《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马惠娣,张景安主编),《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于光远著),《民闲论》(陈鲁直著)共五种。

除此之外,她在译介域外休闲研究成果甚力。主要体现在她主持翻译的两套国外的“休闲研究译丛”。

其一是200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著),《你生命中的休闲》(杰弗瑞·戈比著),《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卡拉·享德森等著),《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杰弗瑞·戈比著),《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约翰·凯利著)。此套翻译丛书“为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疆域、新里程,并填补了中国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马惠娣语)。

其二是2009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劳动·社会与文化》(伊夫·R.·西蒙著),《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查尔斯·K.布赖特比尔著),《休闲与生活满意度》(埃廷顿等著),《走向21世纪中叶的休闲与休闲服务》(杰弗瑞·戈比著),《美国人生活时间分配的调查与反思》(约翰·罗宾逊,杰弗瑞·戈比著)。

当然,近年来,由于休闲的巨大经济功能,以旅游为中心的休闲学术研究都出现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多是从经济学角度关注休闲的经济效用。这就涉及休闲消费与经济增长、就业,休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管理与营销等。个案性的、实际操作性的研究不计其数,这里不一一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