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空间概念及其演替刻画

工业空间概念及其演替刻画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工业空间概念本书中的工业空间指的是发生演替时,有具体边界且土地利用性质为工业的空间。本书将北京开始发生演替的时间界定为1980年代。本书选取北京宏观工业空间演替的时间节点为1978—2010年;三大案例区工业空间演替的时间节点各不相同,起点为该工业空间形成的时间,终点为演替基本完成,一般数据截止到2011年。

工业空间概念及其演替刻画

1)工业空间概念

本书中的工业空间指的是发生演替时,有具体边界且土地利用性质为工业的空间。从时点上,强调的是发生演替的时候,而不是已经发生演替。即土地利用性质从工业可能变为其他土地利用性质,而不是由其他土地利用性质变为工业。本书将北京开始发生演替的时间界定为1980年代。空间范围上强调有具体边界,突出实体空间的有界性。本书中的边界一般指代的是行政区和工业区的边界,这里之所以用工业空间的概念,是与下文社会文化空间的概念相对应,将其作为实体空间在本书研究工业转型的情景化表现。

关于工业空间内涵的解释有很多,本书则立足于迈克尔·泰勒(Michael Taylor)的以企业为核心,涵盖产业系统和地域的三角框架(Taylor et al.,2001)(图2-3)。该框架以企业为核心,准确地揭示了工业空间中的主体与载体的关系,即将地域既作为载体,又作为作用力反馈于其上的企业和产业系统。产业系统则是涵盖包括企业在内的诸多组织主体。

2)工业空间演替刻画

关于工业空间演替刻画,是从发生演替时点到演替完成(基本完成)的时点之间,基于泰勒框架,对工业空间的地域景观、产业系统和企业类型三个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刻画。本书选取北京宏观工业空间演替的时间节点为1978—2010年;三大案例区工业空间演替的时间节点各不相同,起点为该工业空间形成的时间,终点为演替基本完成,一般数据截止到2011年。(www.xing528.com)

具体而言,从地域景观来看,工业空间演替表现为土地利用性质的变化,包括厂房、设备等一些工业景观的改变,工业遗产是工业空间演替的结果之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下属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起草的定义为:“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作坊、工厂、矿厂、提炼加工厂、仓库能源产生转化利用地、运输和所有其他的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宗教场所、教育场所等。”(寇怀云,2007)对这些景观变化的描述刻画,通过影像资料、照片、文字等文本进行反映,本书在刻画工业景观变化的时候主要用的是照片记录的方法。

图2-3 泰勒工业空间概念框架图

承载于地域之上的产业系统变化,从本质上来说,可以表现为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刘键,2000)。具体可以包括三个方面:①结构规模由小变大,即产业部门数量增加,产业关联复杂化;②结构水平由低变高,即技术矩阵水平提高,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联取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关联;③结构联系由松变紧,即产业之间的聚合程度提高,关联耦合更加紧密(张耀辉,2002)。具体到度量指标而言,本书用区域二、三产业之间产值构成变化情况等指标进行度量。

企业作为工业空间承载的主体,从宏观层面用区域内不同产业企业数以及劳动力构成数来进行度量,而在微观的研究案例区层面,则采用社会网络法和家族树法进行衡量,根据企业类型和企业网络的变化来刻画工业空间中企业的演替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