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地震相关知识的活动

探索地震相关知识的活动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由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地下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全球所发生的地震90%以上都属于构造地震,其破坏力也最大,造成的地震灾害也最强。由于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因水库蓄水、油田开采等活动所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探索地震相关知识的活动

知识链接

地 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其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探究学习

将等震距、震中距、震中、震源深度、震源填入下图相应位置。

知识链接

地震类型

按成因划分

地震按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天然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又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由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地下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全球所发生的地震90%以上都属于构造地震,其破坏力也最大,造成的地震灾害也最强。

由于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因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因水库蓄水、油田开采等活动所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人工地震是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振动。

按发生位置划分

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亚欧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

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按震级大小划分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探究学习

1.我是一名小记者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请查阅资料,搜索一次震级为强震的,发生在环太平洋沿岸(板缘地震)的构造地震。模仿新闻记者,编写一段播报稿,并进行播报。

播报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途径(网络、杂志、书籍、报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反馈

我比较欣赏________小组的新闻播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震震级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和古登堡(Gutenberg)于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千米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0.3级。

1.选择题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 )倍。

A.10 B.32 C.100

2.烈度

◆搜索相关资料,烈度的概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途径(网络、杂志、书籍、报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度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度与震级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地震前兆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关。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探究学习

1.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其中动物异常是震前征兆的普遍现象,由于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敏感程度的差异,所反映的异常状态和特征也不一样。如隆冬季节数百条毒蛇出“洞”或“自寻短见”,成千上万只青蛙携幼搬迁,离开震中数百米等。由于地震宏观前兆的特征突出,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相对易于发现,因此是在大地震群测群防中最适合普及的方法。

◆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列举几个地震前有明显宏观前兆的地震,并作出简单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xing528.com)

◆以下动物,地震前的异常表现有哪些?

牛、马、驴、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上述动物外,还有哪些动物地震前会有异常表现?具体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反馈

其他小组的交流中,我觉得比较有特点的动物异常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化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他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请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地震微观前兆的实例。

例:地下流体的变化:1974年4月22日,江苏溧阳发生了5.5级地震,据前马村村民介绍,在地震发生的前五天左右,该村的一口井的井水突然变黄,随后更是越来越黄,还开始冒气泡,他们不知为什么,都不敢再饮用井水,有的人家还因此几天没有做饭吃。地震的当天,井水更是突然上升和翻腾,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震后的第二天,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搜索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地震监测

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后,对地震前兆异常和地震活动的监视、测量。地震监测主要有几种划分方法,一种是专业与群众之分,指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群测点,前者主要用监测仪器,如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用来监测地震微观前兆信息;后者则主要靠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活动异常等手段,来观察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

探究学习

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它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动手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到地震馆进行模拟操作,我的体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但由于历史久远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没有留下实物与图样,只留下一些简略的文字记载。但近年来,张衡地动仪屡遭质疑。

请你搜索相关资料,为张衡地动仪正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搜索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反馈

其他小组的交流中,说服我的理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地震预报

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是指地震中期预报和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作出预报,叫作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个月至几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作出预报,叫作地震中期预报。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作出预报,叫作地震短期预报。对某地几小时至几天内可能发生的地震作出预报,叫作临震预报。

地震中长期预报,特别是地震长期预报,主要目的是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地区、时间范围和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并作出某一地区的地震趋势分析。

短期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要求迅速、及时、准确地确定发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以便在强烈地震到来之前,采取必要的坚决的预防措施。

短期预报要以中长期预报为基础,而临震预报又是在短期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过,地震预报工作一环扣一环,要严格区分开也是不可能的。

探究学习

◆我国地震专家认为,地震是有前兆的,对于一些地震是可以作出预报的。目前,我国对中长期地震的预报已比较准确,在短临预报方面也取得了多次预报成功的实例。

请搜索资料,收集我国临震预报成功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搜索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评价表

评价等级:优、良、中、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