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名人的盗墓遭遇及悲剧命运

三国名人的盗墓遭遇及悲剧命运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被盗的那些名人们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历时最久的时期。刘禅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四人杀死。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哥哥孙策之墓曾遭到盗掘。后来盗墓贼被抓获,这些宝物全部被一个名叫朱励的人据为己有。南北朝时陈朝的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之墓曾被盗掘。两人为此争执不下。生活在三国的那些名人们,虽然生前功成名就,富贵繁华,但是却没有想到费劲心力营造的身后事却在盗墓贼的手中一笑殆尽,抛尸毁棺。

三国名人的盗墓遭遇及悲剧命运

三国被盗的那些名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历时最久的时期。由于诸侯并起,群雄逐鹿,战乱频繁,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生存,许多人都选择了以盗墓为生。于是,盗墓活动异常猖獗,由此而导致了防盗墓手段的花样翻新。

其中疑冢和秘葬两种防盗措施最为常见,就是这一时期出现最多的丧葬形式。不少名人采取了这种形式。如东晋十六国时的后赵皇帝石勒、石虎死后就设置了疑冢,后来有人曾盗掘石氏二陵,结果里面空空如也。

关于其设疑冢之事,《邺中记》一书中记道:“石勒陵在襄国城西南三十里,名高陵,不筑墙,不种树,立堂皇五间,安攒图勒大臣像。又于堂皇东立重陵,虎陵在邺西北角,既葬邺中便即其封城,故未有名。或云寻被掘,凡此二陵皆为伪葬。石勒、虎自别葬于深山。”而石勒母亲王氏死后,因惧怕政敌来盗毁坟冢,也采取了秘葬的方法。

南燕皇帝慕容德死后,其出葬方式为“乃夜为十余棺,分出四门,潜葬山谷”,使后人“竟不知其尸之所在”。关于秘葬,最神秘的故事莫过于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诸葛孔明了。

相传诸葛亮因为魏延夜闯进门,延寿之法被破坏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遗书后主刘禅,嘱咐刘禅子要在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一直向南走,杠断绳烂的地方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对于这位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的丞相的最后遗言,后主刘禅又怎么能不遵守呢?于是他就命令四个壮汉,抬着诸葛亮的棺材一直往南走。

这四个汉子抬了一天一夜后,终于因体力不支再也抬不动了,但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最后四个人商议,将诸葛亮的棺材就地掩埋算了。回去后,他们向后主禀报说已经将丞相的棺材埋葬在了杠断绳烂的地方了。刘禅听了四人的禀报之后觉得不对劲,怎么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就会杠断绳烂呢,肯定里面有猫腻。于是,后主将四个人抓起来严加审问。四个壮汉经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认。刘禅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四人杀死。但是,四壮汉被杀后,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诸葛亮到底埋葬在何处了。

这个故事至此就该结束了。但是后人猜测,诸葛亮凭借着自己的机智,这一切都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因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后蜀国必为司马氏所灭,而蜀国灭亡后司马氏必会来挖他的坟墓进行泄恨,所以他在死后“导演”了这出戏剧,以保自己死后的安宁。

曹操与孔明,都采取了隐秘的办法处理后事,但前者被认为是一种“奸诈”,后者则被理解为是一种“机智”,其中的微妙之处,颇值得后人细细玩味。

这一时期,陵墓被盗者难以计数,单是名人陵墓就有不少被盗掘。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内,有一座藏在茂林修竹之中的古冢,这就是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之墓,名为惠陵。

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出身孤贫,白手创业。但他百折不挠,屡败屡起,终从一贩履织席之士,成为雄踞一方之主,世人皆称其为英雄。所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蜀先主庙》一诗中不由得感叹:“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股英雄气甚至镇住了盗墓贼。(www.xing528.com)

根据《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近有盗发蜀先主墓,见两人张灯对棋,侍卫十余。盗惊惧拜谢。一人顾曰:‘尔饮乎?’乃各饮以一杯,予以玉腰带数条,命速出。盗至外,口已漆矣。带乃巨蛇气。视其穴,已如旧矣。”这个故事显然有点荒诞不经,但刘备墓被盗,却是不争的事实。

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的哥哥孙策之墓曾遭到盗掘。孙策年轻时,狂傲不羁,人送外号“小霸王”。他死后葬在苏州城附近。根据宋人写的小说《孙王墓记》记载,盗墓贼曾挖开孙策墓,得到了很多的金玉奇器,如银盂杯、金搔头等。后来盗墓贼被抓获,这些宝物全部被一个名叫朱励的人据为己有。不久,孙策的墓地被毁坏,变成了官窑

诸葛亮的哥哥,东吴大臣诸葛瑾墓在明朝时也曾被盗。这一事情被在《三冈识略》一书记载。书中说:“吴郡的东关外有封土堆,当地人都传其为皇坟。”

明朝时有一猎户到关外打猎,见到土堆旁有一个孔穴。于是,当夜便潜了进去。进去后,他发现里面有石床石几,上面堆满了金银器物。最称奇的是里面有一宝炉,形状古朴,色彩鲜艳。这只宝炉后来几经转手,被当地一个富豪购得。富豪将其置于案上,只见炉内香烟自发,结成五色云。更称奇的是,在云中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一只白鹤在其间飞翔。墓中有一短碑,其上刻的文字表明墓的主人是诸葛瑾。后来吴郡的官府抓获猎户,将宝物全部没收。但那只宝炉却散失于民间,下落不明了。

东晋大臣桓温的墓,在南朝时也没有幸免于难,同样被盗墓贼光顾。根据《南史·周山图传》记载:“山图迁淮南太守。时盗发桓温冢,大获宝物。客窃取小遗山图,山图不受,簿以为官。其后,桓温之女墓同被盗发,盗墓贼得金中箱织金篾为严器,又有金蚕银玺等物甚多。”

南北朝时陈朝的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之墓曾被盗掘。陈霸先,吴兴郡长城县人,他家世寒贱,不列在士族。早年当里司、油库吏、传令吏等微职。后来得小军职,因镇压一起小股农民起义,官位渐显。

梁朝末年,朝内大乱,陈霸先与梁朝另一大将王僧辩在消除内乱、拥立梁元帝方面立下了大功。梁元帝死后,两人又拥戴元帝之子萧方智为主。此时,强大的北齐国派兵护送梁武帝萧道成的侄子萧渊明回国,要与萧方智争当梁国的国君。

陈霸先坚持维护原主,而王僧辩则畏惧北齐的强大,要迎萧渊明为主。两人为此争执不下。于是,在再三劝说无果的情况下,陈霸先就突然发兵,袭击王僧辩,并将其杀死。557年,陈霸先又灭掉梁朝,自立为王,建立陈朝,自称陈武帝。

陈霸先即位没到三年,就病逝在宫中了,他被葬在建康万安陵。王僧辩的儿子王颁得知陈霸先的死讯后,马上召集了他父亲的旧部一千多人,连夜赶到万安陵,掘墓剖棺,焚尸成灰,并且取骨灰投水而饮之,以报杀父之仇。

陈霸先的万安陵遗址,位于今天的南京市郊江宁县上坊乡石马冲。陵的原貌早已荡然无存,只有陵前的一对石兽历经风雨沧桑,昂然屹立。

生活在三国的那些名人们,虽然生前功成名就,富贵繁华,但是却没有想到费劲心力营造的身后事却在盗墓贼的手中一笑殆尽,抛尸毁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