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思路和内容的优化设计

研究思路和内容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遵循上述研究思路,本书的主要内容拟包括四个部分。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在转型时期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特定的经济转轨路径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满足政府给予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受损集团以利益补偿的需要。第四章,系统论证和评估了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融合的影响。第五章,选择以银行业对外开放为例,研究了金融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思路和内容的优化设计

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事实背景,本书首先试图发展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解释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金融制度安排,以及在这种金融制度下的金融部门的资源配置行为和配置效率。然后,本书将使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在理论和经验上评估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影响。最后,本书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为例,讨论和评估金融开放政策对提升中国金融部门效率,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遵循上述研究思路,本书的主要内容拟包括四个部分。第二章,是在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内,解释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金融制度安排的逻辑。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在转型时期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特定的经济转轨路径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满足政府给予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受损集团以利益补偿的需要。这使得金融部门的资源配置具有明显的国有企业和城市部门偏向,并且造成了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包括利率抑制、垄断的银行业机构和被抑制的农村金融。

第三章,使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在理论和经验上评估了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指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内生性金融制度安排,造成了金融部门的低效率,制约了金融部门的信息生产和信息分析、项目监控和公司监管、风险分散和风险管理、交易平滑等职能,结果造成金融发展并未显著地促进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在抑制了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未能显著地促进生产率增长,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

第四章,系统论证和评估了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指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内生性金融制度安排,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的国有企业和城市部门偏向,通过作用于城乡资本积累差异,导致农村信贷约束,以及城市就业岗位创造等多种渠道抑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并且,通过扩大城乡资本积累差异,以及制约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等渠道扩大了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距。

第五章,选择以银行业对外开放为例,研究了金融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指出,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通过技术溢出、促进银行业竞争和制度溢出等渠道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经验证据显示,外资银行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并且,主要是通过提高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的。进一步的,我们还研究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其中,技术溢出是外资银行促使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下降的主要机制,市场竞争和制度溢出等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由于外资银行在当前阶段主要关注和维系的客户是大型国企,因此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从中的获益则相对较少。(www.xing528.com)

[1]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979—2010年,中国经济连续32年平均每年以9.9%的速度增长,经济规模增加了20.5倍,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期,中国的人均收入也由1978年的182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4 370美元,跨过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

[2]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摘自陈刚(2011)。

[3]数据摘自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