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磅新发现:金沙遗址震撼揭秘

重磅新发现:金沙遗址震撼揭秘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之后成都平原上又一处了不起的考古发现。仅过了短短几个月,清理出土的文物已经登记上架,开始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参观来访者。金沙遗址以及成都商业街船棺葬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星堆。值得庆幸的是,成都市考古队的同仁们以空前的工作热情和前所未有的出版速度,将有代表性的出土器物和初步的整理认识汇集为图文并茂的《金沙淘珍》迅速出版问世了。

重磅新发现:金沙遗址震撼揭秘

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之后成都平原上又一处了不起的考古发现。我还记得两年前听到消息时的情景:当时,文博界和学术界的同仁们都奔走相告,那份惊讶、惊喜交织在一起的兴奋心情,真是难以言传。之后不久,当看到那些清理出土的一件件别具特色的精美文物时,更是真切地体会到了一种震撼与欣喜。以后又几次参观,每次都有很深的感受。对那些研究古蜀文明有着深厚情结的学者们来说,金沙遗址提供的大量考古资料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惊叹,还引起了我们许多新的思考。

成都市考古队是文博战线一支开拓性很强的队伍,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风华正茂的精兵强将。他们的机会和运气也实在是好得不得了,先前已有宝墩文化六座早期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填补了成都平原史前考古的空白。现在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又有了金沙遗址的发现,巨大的幸运再一次降临在了这些年轻有为的考古工作者头上。当然,伴随着幸运,落在他们肩上的也是一副很重的担子。当站在工地上面对前所未有的宏大规模和紧张有序的发掘场面时,每一个参观者都不能不为他们执着的事业心和巨大的工作热情而感叹。如果用朝气蓬勃和气势如虎来形容此情此景,应当是不过分的。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的工作进度,还有那种完全开放的态度。仅过了短短几个月,清理出土的文物已经登记上架,开始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参观来访者。只有将学术视作天下公器的人,才会有这等襟怀。他们毫无保留地展示,不烦其厌地介绍,目的只有一个:让大家多了解金沙遗址,也让社会多关注金沙遗址,并团结更多的学者来共同研究金沙遗址。刚过了一年,一部介绍金沙遗址出土资料的图文并茂的大气之作《金沙淘珍》就已经出版问世并摆在了世人面前。这确实是令人敬佩而且使人非常感动的一件事情。这与考古界中那些喜欢把持垄断出土资料、办事拖沓、数年甚至十几年不发表考古报告的做法,真是有天壤之别。有了这样的例子,那些庸碌之辈不知是否会感到汗颜?

金沙遗址以及成都商业街船棺葬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星堆。长期居住于成都的人们,对此感觉尤为强烈。每当谈起金沙遗址,人们便眉飞色舞,心中洋溢着一种自豪的感觉。驱车经过南延线宏伟的立交桥,人们便会指着那巨大的金光灿烂的太阳神鸟图案说:“看,金沙遗址出土的!”如今在世人的心目中,金沙遗址已成为最大的骄傲,也成了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关注金沙遗址的人实在是很多很多,不仅有学者,还有远见卓识的出版家。巴蜀书社是在出版界和学术界享有盛誉的一家出版社,历年来出版过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好书。特别是近年精心策划隆重推出的《三星堆文明丛书》,在海内外获得了好评。颇有眼光的巴蜀书社段志洪总编以一位优秀出版家的敏锐和对古蜀文明的热情关注,迅速将对金沙遗址的研究介绍作为重要选题加以策划出版。段总编和我谈起这个选题的一些构想时,我也谈了一些建议,有很多想法都是相同的,可谓不谋而合。段总编随即邀请我来参与这个选题的写作。说内心话,金沙遗址确实是非常值得写的一部大书,这也是对古蜀文明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契机,所以这个选题对我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但当时颇有些踌躇,因为我不知道金沙遗址的考古材料什么时候正式公布,而这恰恰是进行研究和动笔写作的前提与关键。值得庆幸的是,成都市考古队的同仁们以空前的工作热情和前所未有的出版速度,将有代表性的出土器物和初步的整理认识汇集为图文并茂的《金沙淘珍》迅速出版问世了。有了这些基本资料,在段总编盛情邀请下,于是我开始了对金沙遗址的研究写作。促使我下决心的,当然还有考古界同仁的支持。在去年的一次研讨古都文明的学术会议上,我同成都市考古队队长王毅先生谈起了我要写金沙遗址,王毅先生热情地微笑着说:“好啊,我支持你!”后来我和江章华先生、蒋成先生也谈到了要对金沙遗址进行研究和写作的事,他们都同样表示了热情和支持。对引用已经公布的图片资料也达成了共识,取得了他们的允诺。有了这种坦诚和默契,自然也就增添了认真写好这部书的信心。

写作的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但也累人,常常要工作到深夜,坚持数月,丝毫不敢松懈。由于金沙遗址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全部的考古资料要公布出来还有个整理的过程,所以现在做的都是些初步的研究,叙述的也是对金沙遗址的一些初步认识。在研究方法上,我依然采用多学科结合的方式,特别注意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的印证。所提出的看法,也大都是一家之言。对有些出土器物的认识,比如石雕跪坐人像等,与其他学者的看法并不一致。我想,能够坦率陈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学术就是在争鸣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真谛、获得发展的。而这本身就是一部抛砖引玉之作,所希望的也就是能够为后来的研究工作起一点铺垫的作用。同时也为热切关注金沙遗址的广大读者尽快提供了解与观赏的便利。(www.xing528.com)

在文本的叙述上,尽可能注意了文字的流畅及图文的配合。追求唯美与典雅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已经努力了,还是让读者来评判吧。书中所引用的资料与学者们的论述都一一注明出处,以示严谨与尊重。作为一位文史两栖的写作者,对笔耕的甘苦体会很深,本书是我已经出版的一些学术著述中耗费心血较多的一部。要说的话很多,这里只是概略地记述了写作此书的缘起,涉及学术方面的都已写在书中了,怀着诚恳的心情,很希望能得到高明者的批评指教。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关心支持我的同仁们和朋友们,特别鸣谢王毅先生、江章华先生、蒋成先生的支持,感谢巴蜀书社段志洪总编和责任编辑罗红同志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读和编辑加工,还要感谢美编在版式和装帧设计上付出的努力。最后要感谢的是读者,希望此书能成为你们喜欢的读物,那将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二〇〇三年初夏

天府耕愚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