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潮州分校学员学籍辨认情况和数量考证说明

潮州分校学员学籍辨认情况和数量考证说明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0《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官佐简明履历表》第一、第二页。综上所述,潮州分校第一、第二期生,大致有21名学员身份,需要重新考证确认。按照《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同学录》记载第一、第二期学生累计为728名;实际上,根据史料提供的数据,第一、第二期学生累计为780名;加上述确认学员21名,按801名核定数量叙述。潮州分校配备有教职官佐116名,也列入本书叙述当中。

潮州分校学员学籍辨认情况和数量考证说明

当今存世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同学录》,就笔者所能收集仅见一种,而且是残缺本,遗漏部分学员姓名,因此在广泛浏览史料书刊基础上,补充订正了一些人名,使潮州分校应收人物,比较趋近于原本规模。鉴于史载名单的遗缺,按照惯常做法,仍旧将本期需要说明与确认的部分学员情况,按姓氏笔画排列分叙:

尤崧: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肄业。[18]

毛人凤:南下广东考入潮州分校入伍生队。[19]1925年12月18日正式升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步兵学习[20]入学训练不久即患病,此时又接家信言父病重。1926年2月底返回浙江。

石孝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比叙校本部第三期)步兵科毕业。[21]

刘天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肄业。[22]

刘孟槐: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23]

刘瑞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肄业。[24]

刘腾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25]

李上达: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肄业。[26]

李云贵: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肄业。[27]

李启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28]

杨汉青: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29]

何凤川: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30]

何涤宙: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31]

陈绶: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肄业。[32]

侯枫: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33]

柳肇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34]

黄云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肄业。[35]

黄纪福: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36]

谢文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肄业。[37]

魏赤: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第二期肄业。[38]

根据《黄埔军校史稿》第四册记载:潮州分校第一期毕业学员348名,第二期毕业学员380名,[39]依次与黄埔军校本校第三、第四期同等待遇。

图10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官佐简明履历表》第一、第二页。

留存下来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同学录》,因年代久远保管不善是残缺本,书展两端均残破模糊,缺少一部分学员姓名籍贯信息,笔者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将这部分遗缺人物补充了一些,另据现存书籍史料回忆文章反映,《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同学录》亦有遗漏部分,例如毛人凤,当年因体弱与水土不服,加之父亲在乡病重,请假离校,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同学录》缺载,另有一些系以入伍生受训,这部分人按军校规定是不载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同学录》的,因此只能依据现存史料加以补充订正。

综上所述,潮州分校第一、第二期生,大致有21名学员身份,需要重新考证确认。按照《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同学录》记载第一、第二期学生累计为728名;实际上,根据史料提供的数据,第一、第二期学生累计为780名;加上述确认学员21名,按801名核定数量叙述。潮州分校配备有教职官佐116名,也列入本书叙述当中。

【注释】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供稿,华东工学院编辑出版部影印:《黄埔军校史稿》第二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供稿,华东工学院编辑出版部影印:《黄埔军校史稿》第一册,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281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321页。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405页。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417页。

[6]台北“国史馆”“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编纂:《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第一册,台北“国史馆”,2004年,第427页。

[7]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图书馆编:《黄埔军校史料汇编》第十六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596页。(www.xing528.com)

[8]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图书馆编:《黄埔军校史料汇编》第十六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604页。

[9]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图书馆编:《黄埔军校史料汇编》第十六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418页。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第379页。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427页。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第379页。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第381页。

[14]2004年9月8日《党史信息报》镜周刊第637期。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483页。

[16]陈以沛、邹志红、赵丽屏合编:《黄埔军校史料(续编):1924—1927》,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3、197页。

[17]原载1926年7月潮州分校编印《满地红》刊物,现据陈以沛、邹志红、赵丽屏合编:《黄埔军校史料(续编):1924—1927》,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5页。

[18]郭仁勇:《文昌将军传》,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第28页。

[19]胡必林、方灏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第246页。

[20]李海生、完颜绍元:《谍窟老魔——毛人凤》,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9页。

[21]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181页。

[22]孙宅巍编著:《黄埔嫡系将领——陈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8页。

[23]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279页。

[24]王健英:《中国红军人物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17页。

[25]《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编》第10册,广东省档案馆,1989年内部刊行,第320页。

[26]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435页。

[27]范宝俊、朱建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组织编纂:《中华英烈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04页。

[28]湖南省档案馆校编:《黄埔军校同学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五期教职员录记载。

[29]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873页。

[30]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750页。

[31]《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九期同学通讯录》,1935年10月印行。

[32]源自《陈绶个人回忆》,笔者收藏《陈绶自传》记载。

[33]卢权主编:《广东革命史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3页。

[34]《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训练团湖南分团通讯录》。

[35]中央训练团总团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央训练团将官班通讯录》。

[36]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2060页。

[37]《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一期通讯录》。

[38]王健英:《中国红军人物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21页。

[3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供稿,华东工学院编辑出版部影印:《黄埔军校史稿》,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29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