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茶市场贵贱不一: 假冒泛滥、消费者需警惕

宋茶市场贵贱不一: 假冒泛滥、消费者需警惕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外焙之茶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某款茶砖出了名,消费者趋之若鹜,奸商眼见有利可图,就开始造假了。当然,沙溪的茶农也不是吃素的,也跟着掺假:他们将松树的花粉掺进沙溪茶,这样做出来的茶饼油光可鉴,可以冒充高档茶。连宋徽宗这个高居九重的皇帝都知道这种造假行径,可见宋茶造假泛滥到了何种地步。

宋茶市场贵贱不一: 假冒泛滥、消费者需警惕

跟正焙比,外焙处于下风。

首先,正焙拥有全国最好的茶园——建瓯凤凰山皇家茶园,又拥有全国最适合造茶的水源——龙井。此龙井可不是杭州西湖的龙井,而是位于建瓯市东峰镇焙前村的一口浅水井,井水清冽甘甜,仿佛泉水,故此人称“龙焙泉”,又名“御泉”。

蔡襄《茶录》云:“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宋茶的最高品质是甘香厚滑,但只有凤凰山北苑的茶能达到这个标准,一离开北苑就不行了,附近茶园的茶无论怎样用心加工,都赶不上北苑茶。

赵汝砺《北苑别录》云:“尝谓天下之理未有不相须而成者,有北苑之芽,而后有龙井之水,其深不以丈尺,清而且甘,昼夜酌之而不竭,凡茶自北苑上者皆资焉。亦犹锦之于蜀江,胶之于阿井,讵不信然?”上帝造物的时候一定是成双成对来制造的,无论什么东西都能找到它的最佳搭档。比方说北苑贡茶的最佳搭档是龙井水,如果没有龙井水,就无法制造北苑茶,于是人们在发现了北苑茶以后,紧接着就发现了龙井水。龙井的水位很浅,距离地表不到一丈,取水方便,既清又甜,一天二十四小时从井中取水研膏,也不能使水位下降,所以北苑贡茶全靠此水加工。北苑茶离不开龙井水,就像四川的蜀锦离不开蜀江,山东的阿胶离不开阿井一样。

其次,正焙是官焙,是专为皇帝做茶的机构,做茶不计人力和工本,当然能造出最好的茶。每年惊蛰造头批贡茶,只摘顶芽,剥掉外膜,反复研膏十几遍,反复烘焙七八遍,一亩地的茶园只够加工一两枚棋子一样的小砖。你让民间茶人如此做茶,岂不是要人倾家嘛!

外焙不如正焙,外茶不如贡茶,在帝制时代是理所当然,反正贡茶是专供皇家享用的,咱老百姓没那个福分,不用羡慕嫉妒恨。可是外焙之茶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某款茶砖出了名,消费者趋之若鹜,奸商眼见有利可图,就开始造假了。

建瓯有一座壑源山,又名“南山”,在凤凰山东北方向,距北苑约两公里[1],盛产好茶,是外焙中的极品,据说品质仅次于北苑[2]。每当北苑的产量达不到朝廷要求的时候,地方官就会从壑源采购毛茶,做成贡茶,所以壑源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美誉度非常之高。

在壑源北面不远处又有一个名叫“沙溪”的地方,茶叶品质距壑源远甚[3],价格自然也比壑源茶低得多。

让我们看看壑源的茶叶有多么走红吧:第一声春雷刚刚响起,别处的茶农刚刚开始背着竹篓上山,壑源的茶农就已经应接不暇了。茶贩们挑着担子、提着箱子来买茶,有的预先付下货款,有的等不到茶砖出焙就争相抢购,所以壑源茶总是供不应求。有狡猾的壑源茶农偷偷地把沙溪的茶黄放进自家的棬模,冒充壑源茶出售。很多茶贩只听过壑源茶的大名,不知道真正的壑源茶是什么样子,一瞧棬模是壑源的,就以为买到了正品货。其实从比例上说,茶农每卖掉十斤壑源茶,其中就掺有五斤沙溪茶。当然,沙溪的茶农也不是吃素的,也跟着掺假:他们将松树的花粉掺进沙溪茶,这样做出来的茶饼油光可鉴,可以冒充高档茶。(www.xing528.com)

卖茶翁茶器图 木孔阳/编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又有贪利之民,购求外焙已采之芽,假以制造;碎已成之饼,易以范模。”奸商将好茶包在外面,把劣茶藏在里面,重新压制,真假难辨。连宋徽宗这个高居九重的皇帝都知道这种造假行径,可见宋茶造假泛滥到了何种地步。

宋朝的奸商与黑心茶农不仅用低档茶冒充高档茶,还往茶叶里掺一些别的叶子。黄儒《品茶要录》云:“茶有入他叶者,建人号为入杂。銙列入柿叶,常品入桴槛叶,二叶易致,又滋色泽,园民欺售直而为之。试时无粟纹甘香,盏面浮散,隐如微毛,或星星如纤絮者,入杂之病也。善茶品者,侧盏视之,所入之多寡,从可知矣。向上下品有之,近虽銙列,亦或勾使。”建安茶农将早春采摘的茶芽做成高级茶饼,统称为“銙列”;将晚春采摘的茶叶做成普通茶饼和散茶,统称为“常品”。做銙列通常掺入柿叶,做常品通常掺入苦丁叶,这两种叶子既容易获得,又可以改善成品茶的色泽。我们调制茶汤的时候,如果发现茶汤不甜,泡沫分散,还有丝丝缕缕的絮状物悬浮其中,说明中招了,买到了掺假的茶叶。有经验的品茶师将茶碗倾斜过来观察一下,就能鉴别出究竟掺了多少假。过去掺假的通常是普通茶,现在连高档茶都有掺假的,真是世风日下,令人痛心啊!

【注释】

[1]《东溪试茶录》载:“壑源口者,在北苑之东北,南径数里。”据今人考证,宋之壑源应为今日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福源村。

[2]参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北苑,官焙也,漕司岁以入贡茶为上;壑源,私焙也,土人亦入贡茶为次。”

[3]参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若沙溪,外焙也,与二焙相去绝远,自隔一溪,茶为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