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茶的复兴与茶香的重生

宋茶的复兴与茶香的重生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一种茶,做成蒸青茶可比做成炒青茶苦多了。反过来讲,假如让诸位亲爱的读者朋友喝上一碗货真价实的宋茶,大家恐怕也会觉得诧异:咦,这是茶吗?在写这本书之前,我自己仿做了一些宋茶。在没有棬模的情况下,用蛋糕模也可以制作宋朝茶饼宋茶并非没有茶香,只是由于研膏的关系,大量的芳香物质伴随着苦涩成分一起消失了,所以茶香不像现代炒青茶那样明显罢了。站在这个理由上,我认为宋茶终将复活。

宋茶的复兴与茶香的重生

同样一种茶,做成蒸青茶可比做成炒青茶苦多了。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原理呢?我不清楚。在蒸青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跟炒青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我更不清楚。我只知道蒸青茶假如不研膏的话,那是绝对喝不惯的。河南信阳出产一款“新林雨露”,有名的蒸青绿茶,只蒸青,不研膏,泡出的茶汤倒是青绿可爱,喝上一口试试,茶香说轻不轻,说重不重,舌尖刚刚品出一丝清甜,大股大股的厚重滋味就往嗓子眼儿的方向俯冲过去,随即在舌根部位安营扎寨,这时候的感觉就只剩一个字:苦。为了把苦镇压下去,你必须大口大口地吞服质感柔滑的高香红茶,喝下一整壶之后,缓过劲来了,可是舌根处突然又有一丝苦味儿揭竿而起,朝你大喊一声:“呔,我又杀回来了!”

唐朝人怕苦,所以往茶里放盐。宋朝人怕苦,所以蒸青后又研膏。明朝人也怕苦,同时还怕麻烦,所以把蒸青茶彻底改成了炒青茶。可为什么日本人不怕苦呢?为什么他们时至今日仍然坚持饮用蒸青茶呢?我以为,除了苦味有益健康之外,大概还因为日本人已经习惯了蒸青茶的味道,而不再觉得苦了吧?

习惯是很能教化人的。当年孔老夫子听说周文王爱吃菖蒲,他也跟着吃,刚开始实在受不了,“缩颈而食之”,缩着脖子才能咽下去,可是连吃了三年以后,他就再也离不开菖蒲了。同样道理,假如我们能穿越回去,将现代中国人常喝的炒青茶送给宋朝人品尝,恐怕宋朝人一时半会也难以接受的。反过来讲,假如让诸位亲爱的读者朋友喝上一碗货真价实的宋茶,大家恐怕也会觉得诧异:咦,这是茶吗?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自己仿做了一些宋茶。由于买不到专门的工具,我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替代品,例如捣黄时用擀面杖代替木杵,压黄时用青石板代替木榨,入模成型时又没有模具,只好把茶泥按进一个蛋糕模里,拍拍打打地做了七八枚像抹茶蛋糕一样的小茶砖……虽说装备业余,但是完全依照宋朝工艺去做,该蒸青就蒸青,该研膏就研膏,一道工序都不敢缺。做成以后,喊上几个朋友一起品尝,他们异口同声地赞叹:嗯,不错,果然一点也不苦……可是茶香到哪去了呢?

在没有棬模的情况下,用蛋糕模也可以制作宋朝茶饼(www.xing528.com)

宋茶并非没有茶香,只是由于研膏的关系,大量的芳香物质伴随着苦涩成分一起消失了,所以茶香不像现代炒青茶那样明显罢了。

宋茶就是这个样子,它不苦,不香,不激烈,也不张扬,它质地柔顺,口感微甜,就像浅吟低唱的宋词,就像杏花春雨的江南。在这个节奏太快的时代,我相信它能把我们从喧嚣拉回到寂静,让我们从时尚回归到传统。

当然,即使好古如我,也从不宣扬复古。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要向宋朝人学喝茶,并不是要舍弃我们现在的喝茶方式,而是要让我们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再多一种选择。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越多,我们就越自由,就越趋向于幸福。

站在这个理由上,我认为宋茶终将复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