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造矛盾与联结现实的专题确立

制造矛盾与联结现实的专题确立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制造矛盾制造矛盾的过程就是以新问题冲击学生旧认知的过程。可见,在专题学习中,选题时一定要注意制造矛盾,利用学生的“理所当然”“显而易见”“熟知”来暴露他们的“一无所知”。在布切里老师的课堂中,专题学习的“题”充满矛盾张力。此外,他所设计的专题往往是具体而可操作的主问题。(二)联结现实专题学习的指归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

制造矛盾与联结现实的专题确立

成功的教学必定要把握学生的疑难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踩实文本的精华区、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其中,精准的切入点需以学生的疑难点为前提,同时又能有效激活兴奋点,实现“三点合一”。因此,“题”的确立是整个专题学习的关键所在。

(一)制造矛盾

制造矛盾的过程就是以新问题冲击学生旧认知的过程。布切里老师在讲授“犹太大屠杀”专题时先提问:“大屠杀是怎么发生的?”他预料大部分学生会回答大屠杀是由希特勒等人发起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于是老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难道仅仅是因为希特勒,因为党卫军的领导人和纳粹高官们吗?”带着这个问题,布切里先生通过“仇恨金字塔”告诉学生,犹太大屠杀的发生不是因为一个或几个人的决定,而是由整个民族的反犹主义、排他性导致的。先前所谓“显而易见”的答案是错误的。答案的“反转”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布切里老师还曾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对“民主”“霸权”等十个概念进行探讨,并就每个概念回答四个问题:“这个概念你听说过/知道吗?”“这个词汇对你意味着什么?”“这个词在字典中怎么解释?”“你认为应该怎么解释这个词”。[5]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自认为熟知的概念其实一无所知,因为“自己从未思考过,也从未想过要思考”。这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常态。可见,在专题学习中,选题时一定要注意制造矛盾,利用学生的“理所当然”“显而易见”“熟知”来暴露他们的“一无所知”。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劲的冲击,对专题学习来说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绝佳起点:学习,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开始。

在布切里老师的课堂中,专题学习的“题”充满矛盾张力。此外,他所设计的专题往往是具体而可操作的主问题。以“拉美专题学习”为例,这一章的全部内容都围绕拉美展开,而地理位置决定了美国与拉美之间必然存在密切联系。于是布切里老师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美国与拉美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关系及相关历史背景,利用一个简单的选择疑问句“美国在拉美的活动是主动干涉还是被迫卷入?”作为主问题,提纲挈领,以简驭繁,避免学生在复杂的美拉关系中陷入一地鸡毛式的思考。同样,在朝鲜战争的专题学习中,布切里老师以“韩国教科书和朝鲜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说法哪个更可信?”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历史事件中寻找真相。(www.xing528.com)

(二)联结现实

专题学习的指归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正如刘志江等学者教授所说:“不要把专题的‘题’仅仅投射到文本上去,一定要回归到育人的本质,投射到学生生命成长和身心发展过程中必然遭遇的人生问题上。”[6]布切里老师曾组织学生对一个中学生排斥案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这个事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你是怎么想的?你如何解释在这种处境下男孩女孩的行为?你同意这些学生的选择吗?为什么同意?为什么不同意?”排斥或被他人排斥,大多数学生都有过亲身经历。布切里老师选择这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在课堂上模拟真实情境,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积极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则是巧妙地借助真实案例,将前四节课所学习的“过去的历史”与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历史并不遥远,历史课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7]。布切里老师显然深谙专题学习的意义: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而复杂的问题,因而专题学习也要尽量创设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通过情境任务的完成,把学生从封闭的教室引向生活的广阔天地。

综上,我们可以把布切里老师确定专题的技巧概括为:从学科的某个学习领域出发,聚焦充满尖锐矛盾冲突的、对学生当下的生活与学习具有重要致用价值的问题,将其表述为开放式的选择疑问句,以主问题的形式贯穿专题学习的整个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