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巧妙提问:利用转折少言多义

如何巧妙提问:利用转折少言多义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妙就在于少说话、拐个弯。在吴丹青老师的课堂上,她的问题一般比较简洁明确,然而问题却能从文本出发,拐了一个弯,又回到了文本所呈现的广阔空间。吴丹青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采用普通老师经常使用的通过朗读酝酿情感直接提问的手段,而是省去了大段话语,做到少说话,让学生多发言。虽然问题拐了一个弯,但本质并没有变,显得不落俗套而又精准有效。在精妙的提问艺术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吴丹青老师紧紧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如何巧妙提问:利用转折少言多义

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说:“汉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4]丹青老师是如何让提问从技术变成艺术的呢?奥妙就在于少说话、拐个弯。在吴丹青老师的课堂上,她的问题一般比较简洁明确,然而问题却能从文本出发,拐了一个弯,又回到了文本所呈现的广阔空间。

例如《雨巷》一课,某地市级优质课,教师在呈现雨巷的特点与意境时,是先请一位学生朗读屏幕上描写小巷的一段话,然后教师用大段文采斐然的话语加以阐发与渲染,提问:“这个时候,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时候丁香姑娘的出现好比美好事物的出现,她在我们心中可以象征什么?”[5]问题导向性过于明显,教师充满激情地拽着学生跑进诗歌的意境。而吴丹青老师的《雨巷》教学,将课堂分为五个部分,许多问题都很简洁别致,这里例举几个问题:

1.画上什么?用上哪些色彩——提问:“如果给诗歌画一幅插图,你会画上什么?用上哪些色彩?”教师不直接问这首诗里有什么意象,而是拐了一个弯,变成了画画。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全诗彷徨惆怅的基调。

2.用声音表现画面和情绪——提问:“最后一节,不用读了吧?它跟第一节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我建议诗人把这一节删掉,使诗歌更加精练一些。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接受我的建议吗?”教师顽皮地提出删改诗歌的意见,让学生评判,这时候有三个学生纠正了教师的做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

3.“丁香姑娘”和“梅花姑娘”——提问:“昨天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为什么是丁香姑娘,老师特别喜欢梅花,我把它改成梅花一样的姑娘可以吗?”教师不直接问丁香姑娘象征着什么,而是通过与梅花姑娘的对比,既说明了中国诗歌的意象有特定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又说明丁香象征愁怨,梅花象征高洁孤傲,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

吴丹青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采用普通老师经常使用的通过朗读酝酿情感直接提问的手段,而是省去了大段话语,做到少说话,让学生多发言。学生为什么会多发言呢?因为她将问题进行了变装,增强了思维含量。虽然问题拐了一个弯,但本质并没有变,显得不落俗套而又精准有效。

在精妙的提问艺术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吴丹青老师紧紧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文学作品是凝聚人类情感与思想的大千世界,提问是拨开迷雾的拂尘,如何把握这挥手之间的奥秘,让学生有兴趣学,让学生自发地学,让学生深刻地学,应当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现为台州市三门初级中学教师)(www.xing528.com)

【注释】

[1]张孔义,等,编著.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吴丹青.吴丹青与诗意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吕叔湘.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J].课程·教材·教法,1988(3):7—8.

[5]赵闽东.山东省威海市高中语文优质课第一名《雨巷》课堂实录[DB/OL].(2016-2-29)[2017-12-20].http://www.wendangku.net/doc/213d85edbd64783e08122b66.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