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建鄞江桥的历史及碑文记载

重建鄞江桥的历史及碑文记载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鄞江桥在鄞江镇,桥长三十八丈,是始建于北宋的一座石墩木梁廊桥,前身称“大德桥”,为宁波名桥。历史上,此桥曾多次重修或重建,最后一次重建在清道光十四年,重建后立碑两方,均为《重建鄞江桥记》,一方由鄞县知县周召棠撰文,一方由宁波知府叶申芗撰文。篆额“重建鄞江桥记”。碑文重建鄞江橋記(额)賜進士出身朝議大夫署寕紹台海防兵俻道知寧波府事吕子班篆額。

重建鄞江桥的历史及碑文记载

鄞江桥在鄞江镇,桥长三十八丈,是始建于北宋的一座石墩木梁廊桥,前身称“大德桥”,为宁波名桥。1979 年原桥拆除改建水泥桥。历史上,此桥曾多次重修或重建,最后一次重建在清道光十四年(1834),重建后立碑两方,均为《重建鄞江桥记》,一方由鄞县知县周召棠撰文,一方由宁波知府叶申芗撰文。今周碑不存,叶碑存于它山庙。碑立于它山庙的中、后殿之间天井西墙边。

碑高2.16 米,宽0.85 米,圭首。碑材为梅园石。碑面光滑,字迹清晰,仅碑脚处稍有剥落。篆额“重建鄞江桥记”。碑记15 行,楷书,共401 字。前三行分别为篆额、撰文、书丹者姓名,末行落款。正文11 行,满行28 字,计300 字。鄞江桥地位特殊,位于平原与山区交接处,唐时设小溪镇,号称“四明首镇”,故此碑由当时宁波职位最高的地方官(寧紹台道道尹和寧波知府)为其篆额、撰文。

篆额者吕子班,出身于江苏武进科第世家,嘉庆七年(1802)进士,他有五个儿子,两个中进士、三个中举人,为“五子登科”。撰文者叶申芗,字维彧,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嘉庆十四年进士,善诗文。书丹者冯登府,嘉兴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时为宁波府学教授,他一生以著书立说为业,不为仕途所羁绊,著作等身,精篆刻,尤其谙熟金石掌故。此碑书法刚劲有力。他对宁波感情深厚,道光二十年,闻知英军攻陷宁波(定海)的消息,告病在家的他,忧愤交加,病剧而卒。

此碑在宁波现存桥碑中可属上佳。

碑 文

重建鄞江橋記(额)

賜進士出身朝議大夫署寕紹台海防兵俻道知寧波府事吕子班篆額。」(www.xing528.com)

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翰林院庶吉士權知寕波府事葉申薌撰文。」

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翰林院庻吉士寕波府學教授馮登府書丹。」

鄞江源出四明山,東南奉化、西北慈谿二江合流于鄞,古所稱三江口也。」跨江之橋凡五,而鄞江橋寔當其衝,利溥而形險,剏艱而敗易。自道光七」年盛諤、王汝霖等請於前邑侯程,以重建通詳,未遑經始。周侯來尹斯邑,」乗凋攰之餘,甫下車,即廑廑以它山、洪水、鄞橋三政為急,橋尤先務,相時」授規,閲四月工竣,凡石之臽潰者,木之摧朽者,屋舍之傾陊崩屚者,咸鳩」材選良,視昔加緻焉。

嗟乎!橋之建,在元豐間,元明以來,屡有興替,今圮二」十餘年矣,謀七年而未集,一旦安享其成,始歎周侯之感孚於民者捷,鄞」人之篤於好義用力巨,而為功速也。夫捍患濟衆謂之惠,此数世之利也。」乃相與勒石紀述,用告後之人,俾勿壞。橋亘三十八丈,横徑三丈,橋上覆」屋二十八間,歲收租息以貯經費著為令,經始于道光十四年正月間,斷」手于四月,縻金錢六千貫有奇。周侯名召棠,雲南人。」

道光十有四年嵗在甲午六月初吉,鄞縣閤邑紳士刊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