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措施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银行将通过负债所获取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银行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另外,为了银行间票据清算和银行自身安全的需要,商业银行通常会在央行存入超过法定比例的资金,这种超出法定要求的存款就是超额准备金存款。而收到后,或是增加B银行在央行准备金账户的存款,或是增加其同业存款。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措施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银行将通过负债所获取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银行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是贷款证券投资,其主要资产形式有以下几个。

(一)现金资产

现金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高的部分,因为它能直接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这项资产通常并不给银行带来直接的收益,但它是银行维持正常经营所必需的。现金资产由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组成。

1.库存现金

它是指银行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其主要用途是满足客户日常提款和银行本身的日常开支。库存现金的数量一般不多,过多的库存现金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风险,而且会给银行带来不菲的管理成本,并影响银行资产的收益。

2.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为了确保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也为了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要求吸收存款的银行必须按一法定比率缴纳资金于中央银行。另外,为了银行间票据清算和银行自身安全的需要,商业银行通常会在央行存入超过法定比例的资金,这种超出法定要求的存款就是超额准备金存款。

3.同业存款

同业存款是银行存放在其他商业银行的款项。银行出于代理或自身清算业务的需要,往往在其他银行还保有一定的存款余额,尤其是小银行往往在大银行存放大量资金,以换取支票收款、外汇交易、帮助购买债券等多种服务。

4.在途资金

它是指在支票清算过程中,已记入银行的负债,但实际上银行还未收到的那部分资金。例如,当存款人将一张以A银行为付款人的支票存入B银行时,B银行将在负债方记上该存款人相应金额的存款,但这笔资金尚需要一定的清算过程和时间才能够从A银行的账户转入B银行的账户,在这一清算过程完成之前,B银行只能在其资产方中以“在途应收资金”的形式加以体现。而收到后,或是增加B银行在央行准备金账户的存款,或是增加其同业存款。这项资产被银行界称为“浮存”。

以上四项资产由于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它们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一级准备”。

(二)贷款

贷款又称放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按约定期限归还的业务。贷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因为,与贴现相比,贷款的风险虽然较大,但利率较高,同时,通过收放,可密切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往来关系,从而有利于稳定吸收存款和拓宽业务领域

1.贷款种类

贷款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比较常见的类别有以下几种。(www.xing528.com)

(1)按贷款期限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的期限在1年以内。在西方国家,这类贷款经常不约定具体的偿还期限,银行在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归还,而借款人也可随时归还,因此也被称为“通知贷款”。中期贷款的期限一般在1年以上5年以内。5年以上的贷款通常被称为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不动产及设备投资领域。

(2)按贷款对象划分为工商业贷款、消费贷款、同业贷款等。其中工商业贷款是银行为工商企业的生产或销售需要而发放的贷款。发放这类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消费贷款是指贷给个人用来购买消费品或支付劳务费用的贷款,主要是用于购买汽车、房屋等。同业贷款则是银行之间为调剂资金余缺而相互发放的贷款。

(3)按贷款有无抵押品划分为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又具体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需要借款人或第三方为贷款的偿还提供抵押物、质押物,一旦借款人不能履行债务责任,贷款银行可通过处置抵押物或质押物来挽回损失。保证贷款需要有第三方以其全部财产为借款人的偿还做出保证,如果借款人到期不能履行债务责任,由保证人代为履行。信用贷款是只凭借款人的信用而发放的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中,信用贷款的比率一般很低。

2.信贷原则

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都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贷款投向、条件、用途、方式和数额等起着制约作用。

西方商业银行最古老的信贷原则是真实票据论。其基本要求是贷款应以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为根据。因为,银行以确实有商品买卖内容的票据作为担保发放贷款,债务人取得商品后直接出售或加工后出售,就可以按期归还银行贷款。但是,随着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原则日益显示出其不严谨性。因此,这一原则在西方国家早已不再作为银行经营的准则了。

之后,各国商业银行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了多种多样的信贷原则。其中,比较流行的贷款信用分析方法有信贷“6C”原则(6个以英文字母C为开头的评估标准)。(1)品德(Character),指借款人的作风、观念以及责任心等,借款人过去的还款记录是银行判断借款人品德的主要依据;(2)能力(Capacity),指借款人归还贷款的能力,包括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负责人的才干和个人背景等;(3)资本(Capital),指借款者的自有资本,它是影响借款者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4)担保(Collateral),指借款者提供的还款抵押品,银行必须考虑抵押品的价值、保管难易程度及变现能力等;(5)经营条件(Condition),指借款者所处的经营环境及其稳定性,包括竞争状况、劳资关系、行业前景及宏观经济和政治形势等;(6)连续性(Continuity),指借款人经营前景的长短。

(三)贴现

贴现(Discount)是银行买进未到期票据的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的开始发展阶段,贴现是最重要的资产,现在在资产业务中仍占相当比重。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或折扣。具体程序是:银行根据票面金额及贴现率,计算出从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这段时间的贴现利息,并从票面金额中扣除,余额部分支付给客户。票据到期时,银行持票据向票据载明的付款人索取票面金额的款项,同时银行保留向客户追索的权利。贴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贴现净额=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年计息日)

大部分国家的年计息日按360天计算,少数国家的年计息日为365天。

贴现业务形式上是票据买卖,实际上是信用业务。票据所反映的是,载明的付款人对持票人负责;在票据未贴现之前,他对持票的客户负责;在票据被贴现后,付款人对购入票据的银行负责。所以,票据的贴现实际是债权债务的转移,即银行通过贴现间接贷款给票据的付款人,只不过银行预先扣除了利息而已。

(四)投资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增加收益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因此,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信用可靠、风险较小、流动性较强的政府债券,如公债券、国库券等。因此,商业银行的证券类资产被称为“二级准备”。近年来,在美国商业银行的投资总额中约有60%以上是联邦政府债券。此外,一些财力雄厚、信誉较高的公司债券,也是商业银行投资的对象。至于投资于公司、企业的股票,在实施金融分业经营的国家,政府的管理是极其严格的:或严禁商业银行涉足此类活动,如禁止银行购买和持有股票;或给予苛刻的限制,比如,只允许银行以其自有资金及盈余的极小比例用于股票投资。至于在实施全能银行制度的国家中,虽无严格的管理,但不少国家在投资数量上也有限制性的规定,而且一般不允许银行对企业参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