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力叙述中的优雅女性

无力叙述中的优雅女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冬雨的演技很有爆发力,方小晓的角色与她在《七月与安生》中塑造的安生,有灵魂上的相似。并且发生关系的第二天,方小晓就逃了,用林见清的话来说,就是不打招呼,也不接电话,这让理工思维的林见清难以理解,他以为,能够将他喜欢的女孩子睡了,这个女孩子肯定就会一辈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方小晓久经情场,对男人的劣根性,知之甚深。

无力叙述中的优雅女性

电影《后来的我们》以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营造一种所谓接地气的现实感。

电影的开头部分,相对还能给人惊喜,例如两个人在绿皮火车上邂逅,10年后又在飞机上偶遇;都是因为大雪,导致无法正常通行,从而机缘巧合,让两个人,在不同时空拥有了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开头部分电影的大全景、俯拍镜头很美,绿皮火车,在白雪皑皑的原野,沿着漆黑的轨道前行。

夜晚,方小晓和林见清散步,背景是一只只搁浅的船,船上亮的灯,特别像天上的明星,宛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里的诗句。方小晓穿着高跟鞋,在见清的搀扶下,慢慢行走,两个年轻人,虽然相识不久,但却有一种老夫妻般的默契,这是多么温馨幸福的画面。两个人后来在北京租的房子里,有一些琐屑的生活细节,也体现出平凡生活的可爱和温馨。电影有一个拉镜头,将视线从男女主人公两人的世界,放宽到左邻右舍,镜头从上俯瞰人们的日常生活,好几个家庭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画面,这就是所谓的“万家灯火”;琼瑶小说《昨夜之灯》里面写道,每一盏灯后面,就有一户人家,有一个故事,意境与之相似。周冬雨的演技很有爆发力,方小晓的角色与她在《七月与安生》中塑造的安生,有灵魂上的相似。

(1)真诚的导演,电影作为叙述的失败

周冬雨饰演的方小晓,具有文艺女青的心理特征,虽然她的工作大多数时候都是做销售,但她骨子里拥有的冒险精神与倔强气质,注定她这一生难以像普通人一样早早过上正常而稳定的生活,虽然她也渴望有个家,但她敏感的天性,使她无法和其他女人一样,仰男人鼻息而生存,她需要一个家,更需要一个男人像崇拜偶像一样将她时刻放在心上,尤其她越是爱一个人,则越看重自己在这个人面前自我的尊严

这就可以理解,在和林见清恋爱之前,她选择的那些男朋友,大多是物质条件较好的,且都是奔着结婚目的去的,她很容易相信他们,无非是希望以真心换情深,让他们也好好对待自己,可是她的真心付出,并没能赢得他们对她的真心和珍惜,相反,她还一次次遭遇欺骗和背叛,这既说明她的单纯,又说明她异常孤独、极度渴望爱的温暖。

电影里有提到她的家庭,母亲改嫁国外,且在美国产子,家里只有被遗弃的父亲。每次过年,家里都冷冷清清,但即便这样,她也是要回家的,因为除此之外,她并无别处可去。不管平时如何在江湖装模作样、“叱咤风云”,过年回家,则将每一个人打回原形,幸福与不幸福,快乐与不快乐,回家看看就知道。

她的家里从来都没有过别人家过年时的温暖和热闹。孤独的方小晓,很多时候难以抵抗他人对他的好,尤其是恋爱方面,哪怕只是一丁点,她甚至分不清真与假,因为她太需要爱了,所以“病急乱投医”,有时候明明知道对方可能不是好人,但也要傻傻地去赌一把,结果,她从来没有赢过。他们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她和爱她,大部分都是利用她,玩弄她,她虽然伤心,却有着小草般的坚韧、坚强,不服输的性格使她越挫越勇。

面对她不在乎的人,她可以像个男人一样喝酒、打牌、抽烟,但一旦遇见她真正喜欢的对象,例如林见清,可以看得出来,她第一眼见到林见清,是火车上,林拾到了她的火车票。

林见清戴着眼镜,清澈的眼神和书生气质,给了她别样的感觉。总之,她在林见清面前特别能够放松自己,可以无拘无束表现自己,也是因为林正清对她的理解、包容和信任。与她的任何前任都不一样的是,他们的认识,是老天爷赐给的缘分,谁都没有刻意去追求,但却注定要在一起。这是爱情发生的前提。

他们是做了很久的好朋友之后,两个人才在一起的。并且发生关系的第二天,方小晓就逃了,用林见清的话来说,就是不打招呼,也不接电话,这让理工思维的林见清难以理解,他以为,能够将他喜欢的女孩子睡了,这个女孩子肯定就会一辈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方小晓久经情场,对男人的劣根性,知之甚深。她害怕,林见清也和其他她睡过的男人一样,睡多了,就将她抛弃了,与其被他抛弃,不如先抛弃他,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在不明白对方心意的情况下,她不敢以对方女朋友自居,甚至还弱弱地问了一句:“我们还可以做朋友吗?”这种主动“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在爱情方面的“胆小”和“不自信”,与她平时的张牙舞爪、飞扬跋扈,判若两人,这是典型的底层女孩的自卑心理,也是文艺女青年自尊的体现。她绝对不是那种摇尾乞怜的女人,哪怕她再穷,再不好看,再一无所有,她也不会因为和一个男人上了床,就把自己当成他女朋友,这是前任男友们对她的伤害所留下的心理阴影,但她从不以弱者的姿态而出现。哪怕她再喜欢一个男孩子,她也不会用“上床”作为资本,逼迫对方重视她,娶她。所以,选择了暂时逃避,她宁愿给人“轻浮”的印象,也不愿意首先承认,她爱上了对方,因为她害怕失去,更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故而,她表面上给人“轻浮”的态度,像个男人一样,她是独立的,玩得起也放得下,但她内心深处,却渴望对方给他一个真诚而有力的承诺,好让她完完全全放心安心。

只是林见清缺乏恋爱经验,他并不懂女孩子的内心,尤其一个将自尊看得比爱情更重要的女孩子的内心。他对女孩子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概念之中。林见清喜欢方小晓,但却从未跟她表白过,他也有顾虑,他觉得自己暂时还一无所有,怕给不了方小晓幸福,所以他就一直忍着,一直以好朋友的身份关心方小晓,但却让方小晓认为,他不够爱她,甚至他和她在一起,还是迫不得已的。贫穷和渺小,让他们对自我产生怀疑,故而,也不敢勇敢面对自己爱的人。他未能理解方小晓的处境和立场,他只想到自己暂时还很穷,不发达,买不起房,还以为方小晓是因为这个而看不起他,跟他不告而别。因此,这两个人都较为自我,只感受到自己的焦虑,且都被不自信蒙了头,从而无法体会对方的困境,更无法帮助对方走出困境。

刘若英说,她想在这部电影中努力表现新时代年轻人恋爱的精神特征,在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她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但因为缺乏更具有表现力的叙述方式,反而让观众陷入难以理解的突兀情绪中,有的甚至因此而觉得反感甚至愤怒。方小晓的内心的确过于纤细敏感,不仅林见清难以理解,就连普通的女性观众在看完之后,也难以理解,她们甚至愤怒,为什么林见清结婚之后,还和前任牵扯不清,分手了,就不应该再见。女性观众,很多都无法将自我投身到方小晓身上,却都对那个没有名字的林太太产生了同情。

这部电影,讲述的不仅仅是对爱情的反思,还有关于女性成长的艰难。鲍勃·迪伦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真正成长为男人?”同样,一个女人,要经历多少失败的爱情,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女性?电影中的方小晓,在生存和爱情两方面所受到的挫折,并不会比一个男人,从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人所经历的挫折少;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女性,对于任何一个女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对一个出生在底层、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一个年少时期就北漂、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对一个大学毕业、聪慧、执着、有着坚定梦想(做游戏)最后在游戏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的林少清,说出“你要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因为我想要什么你就要什么”这样的话来;在林少清喝醉酒之后与路人打架时,这个女生,对着男朋友狠狠一巴掌甩下去,还做狮子吼。

这样果敢、有见识的女生,为什么在和别的男人交往时,就变成了软弱、善良的小白兔一而再再而三被人欺骗和背叛?为什么在和林见清在一块时,就是一副热爱自由、自信洒脱、刚强勇敢、独立自强的性格,而和其他男人在一起时,就总是想到大房子、好工作、安全感等世俗的东西?

总之,电影对方小晓性格的这种变化(或曰发展)缺乏明晰的交代,而对男主人公林见清形象的塑造,几乎都失败的,除了在维护和关心女主角方面,有些煽情的表现之外,男性主体性基本是缺失的,林见清的存在完全是方小晓的陪衬,缺乏独立的意志。故而这部电影,看上去就是方小晓的情史回忆录,可以更名为《方小晓和她的前任男友们的故事》,方小晓在展览她的故事时,还不忘在男主角设计的游戏里,加上一句“伊恩永远爱凯利”,这很明显是一个自恋的行为。(www.xing528.com)

更为自恋的是,方小晓与林见清的父亲,就是过年的时候,见过几次面,吃过一两次团圆饭,何以会让林见清的父亲,在握着新媳妇的手时,竟然想都未想,就喊“小晓”的名字?林父最后的信,也是电影一大败笔。好的电影不应该通过煽情的方式,来加强观众的代入感,从而忽略电影叙述的薄弱和情节编排的无力。“意志薄弱”的观众,看这类电影时,很容易想起自己的故事,然后被自己感动得稀里哇啦的,哭鼻子抹眼泪,这并非是电影的魅力,要知道,要想刺激这样的女观众,一首软绵绵的情歌,一句虚假的情话,甚至一些花粉,就足以让她信以为真,感动落泪,这并非什么值得骄傲的好品质

(2)方小晓与女性成长的艰难

方小晓,从一个童年时期就缺乏爱的孤独女孩,到年少时期就步入社会,独自闯荡江湖,这个过程中,她也有过平凡女孩对爱情与家庭的渴望和梦想,一开始,她幻想找一个经济条件好、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助她实现家庭梦、富裕梦、爱情梦,这就是她全部的人生理想;当这一切梦想失落的时候,她只希望找个可以聊得来的人,能时常陪伴自己左右,所谓“一个人失意的生活,是悲惨的,而两个失意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这个时候,她理解的幸福,就是有人陪伴,有爱,有温暖,物质生活不再重要了。

然而她发现,即便是这个简单的愿望,也难以真正实现,因为不管她计不计较,放不放下,“物质现实”始终是阻挠她爱情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经历太多,她不再看重有没有钱、有没有房,但对于一个现实中的男人而言,有钱、有房,才能给他带来尊严,这是林见清当时的想法。所以,方小晓再次痛苦地发现,原来能够让林见清真正开心和快乐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一些她从来就不曾达到的目标,从未真正拥有的东西。作为女人,之前没有得到的东西,她现在完全可以放下,她可以是时退出江湖,然后欺骗自己说,我只要爱情,这是女人的理性;但男人则不同,女人闯不出事业来的时候,还可以以爱情或家庭的名义,给自己找台阶下,但男人呢?这辈子,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他都必须一往无前,男人要是失败,那就是真的失败了,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退路,没有任何台阶。这是世俗社会给男人预定的成功法则。而彼时正处于世俗中的林见清,把赚钱和买房,看成唯一成功的标志。他的思维尚未跳出世俗法则。他没有想到,正在他一鼓作气的时候,方小晓,一个自视比他勇敢、有闯劲的女人,却偃旗息鼓了。

后来,林见清功成名就,却发现再也找不到真正值得他爱的女人了。问题在哪里?

任何爱情的旨归,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越是爱对方,就越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可是自己越优秀,给对方的威胁也就越大。故而爱情的结果,通常都是,我们都成为了对方眼中优秀的自己,但我们都娶了或者嫁了并不如我们优秀的人。

方小晓为什么拒绝林见清最后的求和?

这个时候的林见清,带着他在北京买的房子,还有银行多位数的存款,说要将他爸爸和方小晓接到北京去住。但是方小晓拒绝了。因为她发现,此时此刻,他们两个人之间,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平等关系了。一个有产者,一个无产者,财富的悬殊,必然会导致地位和精神上的不平等。方小晓此时,不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好傻好天真的姑娘了,她已经深刻意识到,女性独立的重要意义。比爱情更重要的是,人格的独立。至此,方小晓完成了她女性成长的第一步。

然而,女性成长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女性独立人格的形成、稳定,也需要一生去维护。

电影里,方小晓独立人格的形成,经历了被迫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可是,最后,若干年过去之后,飞机上的意外相逢,老天爷又给方小晓出了一道难题。

林见清已婚,有了妻子和孩子。

那么,旧情重燃的方小晓,面临成为“小三”的尴尬。

如果,林见清依然爱方小晓,他可以选择离婚,然后再和方小晓结合。

但是林见清做得到吗?为了爱情,放弃现有的一切,这对很多男人而言,都是可怕的冒险。

当然,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它并没有美化“小三”,它只是对新时代独立女性提出了新的问题,当爱情与世俗婚姻出现矛盾,你该如何选择?勇敢而独立的女性,是否会一直坚持下去?女性是否会为一些抽象的命题、原则,而放弃世俗利益的争夺?这的确是横亘在独立女性面前,一项艰难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