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归自然生活:重拾学生的本真生活

回归自然生活:重拾学生的本真生活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实际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交流和自身成功、失败的经历不断丰富和积累个人的经验并利用经验增强指导自己生活的能力,从而受到了教育,正如杜威指出的:“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22]。在杜威看来,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回归自然生活:重拾学生的本真生活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生活包括人类在社会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影射。生活是体现人类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生活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玩味生活等。

学生的自然生活是指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的学习、休闲、社交、娱乐、成功、失败等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教育回归学生的自然生活,就是指教育要与学生的自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要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必须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对人的生活世界、生活问题、生活关系、生活意义进行理解,形成对现实的价值透视和意义洞察,探寻教育有效的引导方式,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意义引导。”[21]实际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交流和自身成功、失败的经历不断丰富和积累个人的经验并利用经验增强指导自己生活的能力,从而受到了教育,正如杜威指出的:“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22]。在杜威看来,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而传统的教育不是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而是脱离儿童现实生活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强迫其接受。例如,学校里经常教育儿童“现在的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而且还要制定一些制度来强迫其执行。这些教育好像是为儿童的未来着想,而且还头头是道让你无法抗拒,但它与儿童的生活较远,脱离儿童的现实需要,因而使儿童不能真正理解、关注和接受。这种硬要天真活泼的儿童依附或屈从各种遥远而渺茫的外加目的,儿童既不理解它,也不喜欢它,这无异于把他们绑在对他们毫无实际意义的链条上去折磨他们。卢梭称这种教育是一种残忍的教育。他在其代表作《爱弥儿》中说:“人们所想到的是一种残忍的教育,他以牺牲儿童的现在去追求并不确定的未来。为了准备远至未来的不确定的幸福,儿童在生活之初就身负沉重的束缚前行,可怜兮兮。”“那种认为现在让儿童受苦是为了他们将来的幸福的观点,是一种多么浅薄可笑的想法。”[23]其实,儿童关注的是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用,是否能解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正如杜威指出的:“真正的目的乃是儿童所能遇见的奋斗目标,它能使他们尽心竭力地观察形势,耐心细致地寻求成功,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习。这样,儿童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便一步步获得进步,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教育回归学生的自然生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学校正规学习的教育活动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尤其生活中频发的牵动学生心弦的热点事件,更要抓住不放,利用这些事件来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育教学中不要脱离学生的现实进行空洞的说教,即使你说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感兴趣。如果在儿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就会使儿童感到学习的需要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只有他们自愿学习和在生活中真正理解事物的意义,教育才是真实的、生动活泼的,而不是皮相的和残害心智的。(www.xing528.com)

第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如,让儿童时期的学生自行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成人可以给出判断的标准让孩子自己分析处理,学会与人相处和与他人合作。其次,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一些成功与失败,从而积累和丰富社会活动经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读书时很不成熟,工作一两年后很快就成熟了,甚至一段时间不见后再看到时感到孩子成熟多了。这就充分说明社会生活是一个最能教育人、成就人的大课堂。但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往往把学生与社会隔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包揽了孩子生活的一切,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甚至离开父母自己不能生活,于是孩子上大学了母亲还要去陪伴,帮助孩子洗衣、做饭和照顾日常生活。这种家长包揽一切,不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去磨炼,去经历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孩子永远也不会成熟。一些孩子大学毕业工作了都不能自理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人是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地成长起来,任何人也不能包办代替。

第三,学校本身也是一种社会组织,而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杜威指出:“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校中要度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活,而这又恰巧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这种学校社会生活里,学生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同伴和教师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更新,而“生活就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而这种“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是生活的本性,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达到”[24],“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内的各项社会生活实际,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