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文言文教学重拾本真

让文言文教学重拾本真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开始的导入虽不一定能直接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却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这无疑为接下来的文本语言的品味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认可,则必然会去文中找依据,如果不认可,也自会据理力争,学生的探究意识自然被激起,语言敏感度自然也会提高。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以民族语言文字和人文文化的自省为核心,消除文言的简约性与久远性所带来的距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让文言文教学重拾本真

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它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1.精心导入设计。课堂开始的导入虽不一定能直接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却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这无疑为接下来的文本语言的品味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在上《项脊轩志》时我们可以引入明人王锡爵对《项脊轩志》的评论:“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前人的评价是定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恰当的。作为学生的“我”如何看待?如果认可,则必然会去文中找依据,如果不认可,也自会据理力争,学生的探究意识自然被激起,语言敏感度自然也会提高。

2.妙连历史背景。有时候不敏感往往是因为陌生,因为缺乏认知。文本只是一个片段的呈现,渗透其中的却有可能是作者的一生、一世。知其然常常得先知其所以然。揆察相关史料,我们会发现《项脊轩志》所叙所写的物、事、人都有本于史料,据实于归氏宗族及归有光人生经历。比照这样的史料,才能让学生在归有光“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的语言背后,敏锐地捕捉到他将记忆的碎片同家道的兴衰背景融合在一起,在感伤中彰显出锐意进取的豪情与自信。

3.解析实词之意。学生害怕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文言字词的畏惧。我国古代文字起源于图画,由此创造了大量的象形文字;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抽象性符号,又诞生了指事字;一个或两个象形和指事字的组合,则形成了会意字。目前,汉字中会意字占12%以上。文言文里很多字词沿用了文字的起始义项,由于年代久远,对现代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扰。因此,我们可以从造字法入手讲解有些实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引发他们对枯燥文字的浓厚兴趣。(www.xing528.com)

4.跨越古今之界。文言文与现代社会相隔很远,但其中有许多元素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教师要找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乐趣。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比如文言文中的抒情诗很多都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似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以民族语言文字和人文文化的自省为核心,消除文言的简约性与久远性所带来的距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