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足音:古诗教学的回归本真之路

足音:古诗教学的回归本真之路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愿人长久》一课,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苏轼《水调歌头》这首词产生的经过。我怎么也没想到学生对歌曲版的《水调歌头》是如此感兴趣。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1.导入,揭题,介绍苏轼三父子,特别是苏轼。在唱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了解了古代的词可以配乐吟唱,而且在吟唱的过程中,可感受词的意境,体悟苏轼对在远方的弟弟的思念之情。我又想到了古诗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我想,这本身也是符合古诗词教学规律的。

足音:古诗教学的回归本真之路

《但愿人长久》一课,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产生的经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又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因此,课堂上我安排了背诵这首词的教学目标。没有想到的是,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早上也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这首词,但学生的背诵热情普遍不高,效果自然也不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中,我想到曾听过有歌手唱过这首词,甚是好听,于是在教学设计中决定增加这一环节。

课堂上,在讲解内容的基础上,我将网上下载的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没想到学生热情高涨,一遍过后再来一遍,大有百听不厌之势。两遍过后,竟然有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课后出现的一幕更让我难忘,竟有二十多位学生站在讲台前,看着屏幕上的歌词(即这首词的内容),仍兴致不减地跟着音乐轻声吟唱。我怎么也没想到学生对歌曲版的《水调歌头》是如此感兴趣。

欣喜之余,也勾起了我许多思考。首先,惊讶于课堂教学的安排能够获得这样的效果。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1.导入,揭题,介绍苏轼三父子,特别是苏轼。

2.读课文,了解词的创作背景,初步感受苏轼和苏辙之间的手足情深。

3.词文对照,了解关键句的意思。(www.xing528.com)

4.欣赏录音范读,并跟读。

5.配乐歌唱,并学唱。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的兴趣始终被吸引在课堂上。在唱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了解了古代的词可以配乐吟唱,而且在吟唱的过程中,可感受词的意境,体悟苏轼对在远方的弟弟的思念之情。

惊喜之余,我又想,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认真研究学生,找准学生的兴趣点、生长点,或是障碍点、发展点,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就可以真正提高了吗?这也不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吗?

我又想到了古诗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现在,有许多教师在尝试“读诗、吟诗”的研究,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本身也是符合古诗词教学规律的。

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不多,教法上的调整如果能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不但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诗词的认识与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