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诗文诵读探索之路|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案例

古诗文诵读探索之路|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案例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制订了三种关于古诗文教学的大方案。(二)引人入胜的古诗文“诵读”三个方案Y老师逐一在A班的语文课堂上开展。Y老师抽签决定哪一小组的代表来诵读,随机抽了两组同学,全班再次感受到词之中的复杂情感。课程结束后,Y老师对这三种古诗文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反

古诗文诵读探索之路|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案例

(一)“重知识轻情感”下的拓荒改革

S中学 Y老师从事教育行业仅仅两年,因为经验尚浅,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她默默领悟新课改精神,虚心听取前辈意见。作为 S重点中学的一股新鲜血液,她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和一百多年的校史里,掺杂了太多教育情怀和师生间的浓浓情谊。返回母校教书的她,对比当初上学时的自己来说更加成熟稳重,在新课改面前,她有着“小试牛刀”的冲劲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回忆当年的高中生活,她认为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在不断变大,“书本比肩高”的现象比比皆是;网络的进一步开放,让越来越多学生有了“不学习,不看书”的借口和理由;数理化等科目难度加大,让更多孩子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文明礼仪和传统文化更是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的窘境,Y老师结合自身学校的情况,决定从古诗文教学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入手,单刀直入地解决问题。

那天晚上,刚在办公室批完试卷赶着回家的Y老师,偶然间看到桌子角落上学生的一封信:“Y老师,我特别讨厌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现在是新世纪了,为什么还要学古人那些看不懂的甚至读都读不懂的内容来浪费时间呢?能不能您直接把所有背诵的内容都印下来,我们直接拿着背诵就可以了?我想留出一些时间看看其他书。感觉语文如果继续学习这些枯燥的古文,对我没太大价值。”看完信的Y老师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回想读书时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语文成绩,最酷爱的就是经典古诗词,那意境,那意蕴,相比当下信息爆炸下的快餐文化好太多!学生现在的反应也许是时代使然,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怎么引导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爱上古诗文,让他们真正走近那些大家的内心世界,去品味人生、传承精神,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Y老师当日晚回到家,就针对古诗文教学制定出了几个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案。她打算先将自己当班主任的A班级作为改革试点。

她制订了三种关于古诗文教学的大方案。其一,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带着问题上课,课上以小组讨论形式自主学习,老师在此基础上就小组疑难问题进行讲评讲解。其二,对必修教材中古诗文进行分类,归纳制成“年代表格”,利用课前五分钟把课堂要讲内容对应到表格位置中,先讲背景知识,再讲授其他内容。其三,让学生们上课前诵读课文,老师再进行相关诵读指导,在一遍遍诵读中疏通字词和文意,学习诗词文。

为实施教学,她买了大量的古诗文报刊,建起读书角,在课堂和课外,让每一个学生都说出一个自己最敬佩的古代文人,努力听取学生的心声。

(二)引人入胜的古诗文“诵读”

三个方案Y老师逐一在A班的语文课堂上开展。在星期二上午的语文课上,她提前布置好了对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们对苏轼和创作背景有一个大致了解。课堂上秉承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让同学们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Y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时,听取了许多学生对于苏轼词的心得体会和理解。

第一小组A同学:苏轼都已被贬黄州,为何还有如此豪情壮志,如此洒脱?我不太理解。

第二小组B同学:也许是自嘲之情,“多情应笑我”那句应该是苦笑吧。(www.xing528.com)

第三小组 C同学:苏轼的大气磅礴、踌躇满志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一句展露无遗啊!用字用得太好了!

在热火朝天的十几分钟讨论中,同学们对于词人苏轼讨论热烈,Y老师见此状况,对一些问题和疑难进行了答疑,进一步梳理了背景资料,重点讲解了为何写周瑜。她说:“这鲜明的反差是为衬托出词人的壮志难酬之心。理想与现实之间,只若人生一梦,无奈和感慨之情从字里行间流露。”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了解了苏轼的人生,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反思。

星期四的上午,Y老师将第二种教学方案渗入课文,讲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周三的晚上,她就做好了一张辛弃疾的生平图表以及此词涉及的一些历史事件。上课前同学们人手一张,从诗词创作所涉历史的角度来系统评价此词。在这之后,她对于一些重点词句、典故进行梳理,让同学们明确辛弃疾是以廉颇自比,突出自己的忠心壮志以及对于现世的种种无奈和悲愤。

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最大收获就是对于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很多人对于古诗文没有之前那样的抵触情绪了,反而想要多听这种历史故事,更多了解历史文化。这一点也让Y老师看到了继续尝试的曙光和希望。

她趁热打铁,在周五下午的语文课上又讲解李清照的《声声慢》,这一次真的让她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起来。她事先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讨论和整理,也没有让同学们自主预习,而是一上课就让大家投入诵读世界中去。课代表起头,全班齐读课文,之后,让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两遍词了,大家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同学开口说一说,随便说什么都可以。”讲台下有同学小声说:“女词人是伤心的,是孤独的,是憔悴的,更是愁苦的。”还有同学说:“词人寂寞无聊,无事可做,只身一人冷冷清清,太凄凉。”一个男同学说:“这词人在深闺,应该是思念夫君了吧。”细碎的笑声和感慨声不绝于耳。

此时Y老师用极富感情和充满感染性的语调进行老师示范朗读,纠正学生的个别发音,接着又播放了一遍配乐版名家朗诵,介绍了李清照的凄苦人生,座位上的女同学们眼中竟现出一丝敬佩之情,男同学也默默地低下头,更加明白了一个乱世中娇弱的才女在战乱年代的不易。此时Y老师让班级中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心比心地把自己当作女词人来进行诵读《声声慢》,各小组代表们模仿着词作者的感情,似满怀心事,体会着女词人的内心。

Y老师抽签决定哪一小组的代表来诵读,随机抽了两组同学,全班再次感受到词之中的复杂情感。下课前,Y老师又让同学们同桌互相诵读,以“读书声”入课,又以“读书声”出课。整堂课Y老师和A班全体同学都沉浸在古诗词的“声美”和“情美”之中。课后同学们都对李清照这位传世奇女子感到特别钦佩。Y老师让语文课代表当日布置了一个“你眼中的李清照”的500字短评,可以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写作。这个短评意图使读写结合,让同学们在“声动”的同时“心动”“情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课程结束后,Y老师对这三种古诗文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反思。三种教学设计方案她认为都能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都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要求,但是究其根本来看,为让学生们学习古诗文时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是情读和美读的能力,更好地让学生们把握古诗文中的浓浓情感,把工具性知识和人文情感教育相结合,第三种教学设计方案即古诗文“诵读教学法”更为合适,故成为她的教学首选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