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教学设计

《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第一课时预留的(思考1)“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核舟记》应属于哪一种?”)第一层外皮已剥完,剩下的是关于“核舟”的说明介绍,这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同学们可以看出本文结构属于。

《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力求突出“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

2.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要做到“抓住重点,不及其余”,突出教学活动的整体性。

3.口诵心惟乃是培养文言语感的必然一途,整个教学过程务必突出学生的能力训练。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树立一种研究学习的意识。

本课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和理清说明顺序,引导学生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则是难点,本文所写的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它是否就是《核舟记》的主旨,这是疑点。

切入:以品赏核舟的雕刻技艺带动全篇,整体感知,把握全文。

课前基础:第一课时下发学习卡,指导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指导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课前板书课题、作者。由第一课时预留的(思考1)“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核舟记》应属于哪一种?”导入,搞清本文文体,顺便解题。(文题中“记”属于杂记类散文,本文说明的成分很大,应归入事物说明文。)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从说明文的角度来看,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核舟)文章抓住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来描述说明?(大苏泛赤壁的雕刻形象)

2.通过“剥竹笋”游戏找出核舟所雕绘的艺术形象,抓住文章的“内核”,顺便理清文章结构、说明顺序诸问题。

文看首尾,第1段哪一个词概括了雕刻家的精湛技艺?(奇巧)最后一段哪一个词是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灵怪)这两个词各起什么作用?(开头总起,引入说明对象;结尾总写,对说明对象简要评论,呼应开头。)第一层外皮已剥完,剩下的是关于“核舟”的说明介绍,这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同学们可以看出本文结构属于(总——分——总)。

用两个字概括第二段内容(结构)。核舟上最显眼的内容是什么?(人物)哪几段是写人物的?(3、4两段)再下来一段写什么?用两个字概括(题名)。文章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先简介中间船舱结构,再详写舟首、尾的人物,后略写船背。由舟的正面到舟的背面,对核舟的各个部分进行有序的展示,看出作者按空间顺序说明),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核舟上的“大苏游赤壁”的人物形象的情态)。这是我们剥出的“竹笋”。

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怎样一个核心?(怎样说明核舟的形象,怎样说明核舟的主题,怎样说明核舟的构思)本文的哪些文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对“大苏泛赤壁”雕刻形象的描述说明)这些文字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让我们赞不绝口?让我们在阅读中亲自去感受它。

3.老师范读,创设学习氛围。学生进入核舟所展现的艺术氛围,想象造型画面。

三、分步品读

(“人物形象”是核舟艺术的主体,也是文章的主体,应围绕其进行品读。)

(一)亲近核舟的人物,品赏鲜明形象(着眼于审美、想象力和表达力的训练)

1.核舟上雕有哪几个人物,请找出他们各自的描述语言。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船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并适当加一两句评论。请两位学生表演苏黄的动作神态。要体现“执、抚、指、语”等动词。

2.根据形象及动作神态归纳其各自的性格特点。(www.xing528.com)

(二)理解核舟的主题,品味文化内涵(着眼于分析、综合力和迁移力的训练)

1.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苏东坡携友人泛舟赤壁的文坛佳话,这样说明,才能与其主题吻合。)

2.他们的身份是如何确定的?何以看出船头三人中间坐的便是苏东坡?

目的有二:其一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件雕刻品的主题是苏轼游赤壁,从而进一步理解雕刻品的文化内涵;其二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并能把第一课时的“大苏游赤壁”常识迁移过来。

(三)重置核舟的架构,品评精巧构思(着眼于思维、取舍力与架构力的训练)

1.从“泛舟赤壁”的人物配置入手,想一想,苏黄共阅手卷表现出怎样的情调(抓住人物的动作分析人物的心态)?雕刻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如果打乱安排,结果会怎么样?

2.这件工艺品属于微雕艺术,如此小的桃核,如此多的人物,为减小雕刻的难度,不刻两舟子行不行?为什么?

四、深入探讨

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关于“核舟”的文章呢?(老师应强调核舟主题与本文主旨的区别,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智辨能力。)

提示:如此绝妙的技艺,如此智慧的工匠,倘若不向世人推广宣传,而让其埋没于世,那是多么遗憾的事!作者正是基于这么一种想法,写下这脍炙人口的短文。分析至此,老师顺理成章地归纳出本文的写作主旨:描绘和介绍雕刻品“核舟”上雕刻的艺术形象,说明工艺品构思的巧妙,赞美雕刻者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五、总结收束、指导背诵

雕刻家的艺术品如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苏东坡前后《赤壁赋》的主题和意境作家又复以《赤壁赋》的内容作为观察和想象核舟的依据,《核舟记》把核舟雕刻升华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同时核舟又增强了《核舟记》的艺术魅力。指导学生背诵第3段。

六、作业布置

仔细观察一件工艺品或电动玩具,先口头介绍,再用简洁的文字说明。

板书设计

核舟记

魏学咿

说明形象 形象

赞美技艺 主题

说明思路 构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