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亲往罗浮宫尚须时日,今天,我们不妨先随清冈卓行一道品读“米洛斯的维纳斯”,进行一次美的巡行。这一组资料是我从网上搜集的,同学们欣赏起来比较直观,而同学们要欣赏维纳斯的美,手头最便捷的材料就是青冈卓行所写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篇艺术随笔,我们如何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美的形象呢?

《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语文是一门多彩的人文学科,应充分挖掘课文丰富的育人资源,创设情感(美感)教学的氛围,是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艺术境界。新课程、新教法、新教材要求教师尽量挖掘教材的育人资源,如果只把“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和疑难句子”作为教学重点,将是对教材资源的浪费,未免可惜。故本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做教材的主人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情感需求、认知需求、发展需求来设立教学目标,安排内容。从整体把握文意到理解局部问题,引导学生在研究探讨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起对艺术美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让学生领悟“虚实相生”的审美理念,再运用它去欣赏残缺美和空白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美学家王朝闻说过,“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动感”。考虑到怎样将课文配合新课标教出新意,又考虑到“虚实相生”这一抽象的艺术审美理念较难理解的特殊性,本设计拟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组织教学。

教学切入:以欣赏维纳斯的“残缺美”带动全篇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学用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有两点:

1.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教学重点:探讨、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的观点。

主导教法:探究法。

预习布置:

1.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

2.学生疑难语句收集、整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宣布上课,互致问候)

一、导入情境,激活课堂

1.导入:维纳斯,这个令人神思遐飞的名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美。她神秘地失去双臂,可她的美更加使人倾倒。她作为法国卢浮宫的首席珍宝,吸引了多少流连的脚步、深情的凝眸。亲往罗浮宫尚须时日,今天,我们不妨先随清冈卓行一道品读“米洛斯的维纳斯”,进行一次美的巡行。

我给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与“维纳斯”雕像有关的资料,同学们看到的是法国卢浮宫的外景和内景。

[投影演示]这是卢浮宫的入口,引出“卢浮宫三宝”。

顺次介绍蒙娜丽莎[投影演示]、自由女神[投影演示]。

还有一宝就是作为首席珍宝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投影演示],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维纳斯的美:[投影演示]正面、侧面、后面三个角度的图片。

这一组资料是我从网上搜集的,同学们欣赏起来比较直观,而同学们要欣赏维纳斯的美,手头最便捷的材料就是青冈卓行所写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篇艺术随笔,我们如何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美的形象呢?如何为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理念而搜集信息呢?如何从这篇随笔中汲取艺术的营养呢?我相信经过同学们和我一起共同研究课文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88页,我们一起研习这篇文章,为获得审美感知做充分准备。

2.介绍学习方法。[投影演示]

过渡: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过这篇文章,大家发现:初读作品,可以大体感知其意;再钻研,则会感到有些句子似懂非懂。——我们应该先画出疑难语句。解决疑难语句的关键——是注意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这样,就会觉得作品中的观点说来说去无非就那么一点,并不复杂深奥。如再抓住基本观点,种种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研究探讨之法)

二、具体感知,研习文章

1.[投影演示]过渡:我们进行“理解性探讨”,先从研习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观点及其所持的理由开始。

操作要点:

[投影演示]

第一步,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讨论明确:

维纳斯双臂残缺,反倒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有无穷无尽的美感。

[投影演示]

第二步,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论述的?

讨论明确:

提出观点(1节)

正面论述;必须失去(2~3节)

反面论述:不能复原(4~5节)

侧面论述:只能失去双臂(6~7节)

2.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抓住了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所持的理由,初步感受了文章的文思美,也训练了同学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好的文思也需要好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接着体味文章的表达美,同时我们再学习一些阅读活动中理解文句的技法,让我们来看演示——[投影演示]

阅读能力:善于运用文中的语句来释疑。

操作方法(1)抓住文中的标志性语言释疑。

看例句:

“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从课文中找出)——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强调:这类句子前后都有关联,而且用标志性语言来暗示,做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要注意这一技巧。

学生齐读上述文段,加强理解。

过渡:刚才我们是利用文中的标志性语言对疑难语句释疑,下面再学习另一种操作方法。[投影演示]

操作方法(2)巧妙进行句式转换以释疑。

看例句:

第六段:“譬如说……而两条胳膊却完好无损地安然存在着,那么,这座雕像兴许就不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

进行句式转换——

同学们思考,该如何转换?

(点拨:可以相反角度表述)讨论明确:

正是因为她的两条胳膊丧失了,这座雕像才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另外,第七段谈到手臂存在的无限可能性时说:“手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

没有了手臂,就没有了限制,也就有了无限种可能存在的手臂。这同样可以从相反的方面推出维纳斯雕像带给我们的艺术审美愉悦——正是因为她的两条胳膊丧失了,这座雕像才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

强调:看来,优秀的文章都有其严密的信息体系,其中的信息可以相互印证解释——这也是我们解决现代文阅读理解应该注意的问题。(www.xing528.com)

学生根据板书播放顺序齐读上述文句,加强理解。

过渡:刚才我们是利用巧妙地句式转换来对疑难语句释疑。

3.小结过渡:回顾板书,我们在体味文章的表达美的同时,也学习了一些阅读活动中理解文句的基本技法。除了学会理解文句之外,还要学会理解重点词语,这对以点带面的理解全文也是很重要的,如文章第二段说“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里的“普遍”“特殊”是什么意思?[投影演示]

师生讨论明确:

双臂完整,是“实”,作为审美对象是确定的,定型的,一览无余的,缺乏想象力的,是特殊。

手臂残缺,是“虚”,形态不定,让人充满想象力的。作审美对象反而意味着无限种可能性,反而会上升为普遍。

学生齐读上述讨论明确的结果。

三、实践探究,自觉审美

1.过渡:刚才我们理解关于维纳斯雕像从特殊到普遍的审美飞跃时,研究问题的视角都集中到双臂的“完整”或“残缺”上,作者在文首也针对这一问题直接摆出了观点句:[投影演示]“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从而引出了我们很关切的两个问题——①维纳斯的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②维纳斯失去的为什么必须是“双臂”?这就涉及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理念。至于是什么样的审美理念,我们先不急着探究,先逐步从局部探讨开始:有双臂会怎样?[投影演示]

师生讨论明确:

有:审美受到限制,不充分。

相反,没有双臂,我们就可以进行大胆的合理的多种多样的想象审美。如艺术家们进行了如下的想象和创作:[投影演示]

小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如果有一万个观众,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维纳斯。我们可以用刚理解过的原文中的一句话做一个小结——[投影演示]“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玉臂。”(学生齐读)维纳斯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双臂呢?

根据前面的演示和课文的提示,学生表述列举:

(一)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像柱支托着。

(二)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是玉笏?

(三)不,兴许根本不是那样,而是一座显露着入浴前或入浴后羞羞答答的娇姿的雕像。

(四)而且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

列举完,学生齐读上述文字。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也做了总结:“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师生齐诵)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断臂的维纳斯,[投影演示]从“形体的残缺”到“艺术的完整”,从形体上的“无”到艺术上的“有”,从审美价值上的“少”到“多”,从而最终获得了她的价值。

局部探讨的另一方面:[投影演示]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

师生讨论明确:作者在最后一段给我们给了答案:“丢失双臂——奏响了追求的梦幻曲”

这又是为什么呢?

2.过渡:这就引出了艺术欣赏、艺术创作上的一条规律——借助“缺失”来获取“完美”,也就是“虚实相生”。[投影演示]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维纳斯的断臂也可以说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人知有手臂处是手臂,其实无手臂处也是手臂!虚实相生,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

关于“虚实相生”的艺术理念,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美育渗透点,也是一个难点。要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结合一些艺术形式来帮助理解。

①先从绘画开始——[投影演示]

绘画多留有空白,诱人联想。“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戴熙《习苦斋画絮》)。“画不但要看实处,而且要看画之空白处。”(《黄宾虹画语录》)八大山人(清初画家朱耷)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齐白石画一枯枝,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多么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汤贻汾《画鉴析览》云:“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这段画论为“虚实相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结合画论再欣赏几帧绘画——[投影演示]

再来欣赏两幅国画[投影演示],从这些绘画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浓墨重彩的渲染生于线条勾勒的写意,线条勾勒的写意也胜于浓墨重彩的渲染。这是就“虚实相生”理念在我们的国画中的体现。

②再看诗歌——[投影演示]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中说:“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好的诗歌大多言近而意远,耐人寻味。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数枝梅”以虚写实,以点带面,体现了上述原则。

③再看印章——[投影演示]

大家看到的这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的设计又是遵循什么理念的呢?可以看出,“实”的直观的图像后面暗示着“虚”的抽象的含义。这也是虚实相生。另外,细心的同学们可能注意到印章的雕刻者在成章后,用刀将四周石边敲去少许,盖出的印就不再是规则的几何体,而变得残缺不全。这也是追求美的一种方式。太整齐完好反而显得呆板,稍有残缺反而使人觉得自然、生动,给这传统古朴之物增添了生机。有别于维纳斯残缺的是:一个是无意而为的一个是有意而为的,但同样有神奇的艺术效果。

④再看现代雕塑——[投影演示]

英/赫普沃斯的《带弦的翼》(1956),这也是体现虚实相生艺术的典范作品。

⑤关于书法

书法中有一种处理长捺或长撇的方法叫“断笔”,就是一捺或一撇在快收尾时,立即提笔,不把笔画写完。这样,这个笔画就好像断了一截,但别有一种残缺的美感,为书法爱好者所喜欢。又如书法上的“飞白”,(幻灯)飞白是书法形式美感的一种,一般而言,是以书者一速疾的笔法,利用毫毛摩擦纸面形成的,似断实连,虚中见实的效果。

⑥关于戏曲:

踩在桌子上就表示登上了山,摇着船桨就表示划船,挥着鞭子就表示骑马,举着旗子就表示指挥千军万马等等都是起着虚中见实的效果。

高明的艺术家,总是让艺术作品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余地,造成一种悬念和遗憾,让人们永远为它牵肠挂肚。

3.过渡:这节课一直在讨论残缺,赞美残缺,歌颂残缺,大家似乎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即艺术上的残缺都是值得提倡的。这到底又对不对呢?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但是否所有的残缺都能产生美呢?你认为艺术的残缺需要什么条件?

(否定在新牛仔裤上故意挖洞、在自己的耳朵上打洞、鼻子上钻孔来炫耀“美”的同学。)绝不是每一件残缺的艺术作品都能美丽动人。只有当艺术作品有部分充分凝结了艺术美并确能恰到好处地激活欣赏者的审美想象力时,正像维纳斯存留部分的精美使她双臂的遗失显得无关紧要时,才会有艺术之“虚”的魅力。

[投影演示]当然,缺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增加艺术品的艺术效果。“残缺美”只能作为一种类型,它并不就是创造艺术品时必须追求的。(要强调断臂的偶然性,而不是雕刻者的刻意所为。)

虚实相生能创造出美的神韵,要学会运用这一理念去欣赏“残缺美”和“空白美”。中国美学史上有“美人方有一陋处”之说。西施有病,杨贵妃肥胖,史湘云咬舌,林黛玉更厉害,《红楼梦》中说她“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但没有人否认她们的美丽——这就是美的个性。有些同学自认为自己长得很丑,其实“身在山中不知山”,殊不知你有自己独特的优秀一面,在欣赏你的人的眼中恰是美的。当然,追求完美的人,总会发现许多不足,不断弥补,接近完美。人类追求美的脚步是无止境的。

四、总结收束,作业练习

1.收束:

[投影演示]知识回顾

[投影演示]要点归纳:

①该文艺随笔的观点:维纳斯失去双臂变得更加秀丽迷人,产生不朽的价值。

②特殊的完整的维纳斯在舍弃双臂后,从审美层面上产生普遍价值,达到了虚实相生审美艺术的完整统一。

小结:这节课我们与作者一同用“虚实相生”的审美理念来欣赏维纳斯,[投影演示]来领略她的残缺和空白带给我们的“美”,断臂维纳斯也给人以无限的创作灵感,图为《维纳斯的诞生》。

2.总结:

我们用如下的话做总结[投影演示](学生齐读)美的事物是不局限于完整还是缺失,只要她存在,她是不拘泥于表现形式的。美的真正所在是懂得欣赏,只要我们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一颗善于领悟美感受美的丰富的心灵,我们就不愁没有美的发现、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

[投影演示](学生齐读)断臂维纳斯代表了古希腊雕像艺术的最高成就。自从她二度出生以来,一代代人的文字记录数不胜数。清冈卓行独辟蹊径,两眼凝视着“虚无”,放任想象,挥洒笔墨,准确而酣畅地阐释了维纳斯独具的“缺憾美”,给我们醇厚的艺术享受,他让我们学会了欣赏美和表现美。让我们带着这种美感去憧憬美好的未来吧。

3.作业:[投影演示]

下课!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