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纯粹与本真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纯粹与本真教育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给课堂教学引进源头活水。笔者结合《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的教学谈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停留在单向传授和双向问答上,唯有师生多向交流的“活”与“动”,才能达成“自学”“探究”“合作”的创新一途。

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纯粹与本真教育

为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给课堂教学引进源头活水。笔者结合《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的教学谈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活课堂的教学氛围

营造课堂气氛,激活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情感,这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上活、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学生在一种情境氛围中进行视、听、感、思——情绪好了,没有理解不了、记不住、悟不到的东西。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教学情境创设的初衷。所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是把课堂气氛搞活、把学习兴趣搞活、把授课情感搞活、把课文内容讲活及把学生思维搞活的基础。我巧妙设计教学情境,把课文作为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活例子,借助投影,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以“恐龙为什么会灭亡?”创设情境切入教学: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这些假说大多与“恐龙灭亡”的话题有关。近年我省(甘肃)永靖县发现世界上最大、最完整、最集中的恐龙足印,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地方,人们又一次掀起探讨“恐龙灭亡之谜”的高潮。今天我们召开一次“恐龙为什么会灭亡”的主题班会,也来探讨这方面的科学之谜。这种标新立异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深入了课文,而且走出了课文,将语文学习置于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将探究的权力交还给学生。

二、充分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活动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习得语言材料,还要更多地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智能,激励学生创造,让学生在自主地学习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精神风貌。教学突破口的设计,要服从于教学目标,服从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服从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停留在单向传授和双向问答上,唯有师生多向交流的“活”与“动”,才能达成“自学”“探究”“合作”的创新一途。

在这次探究性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介绍自己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恐龙的知识,提出有关恐龙灭绝的推测或想象。学生先广泛搜集包括两篇短文在内的有关恐龙灭绝的资料,拟出发言提纲,为参加主题班会做充分准备。表面上在召开“恐龙灭亡之谜”的主题班会,实际上在解决课文的“教”“学”任务。这一活动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竞争、评选最佳、争当最优等方式方法,在一种浓厚的探究氛围中进行“教”“学”,在竞争探究实践中实现了教学合一的目标。从而引进了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学生不仅以两篇短文的信息为基础,发表自己关于班会主题的见解和认识(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得出8种恐龙灭亡的原因),而且在相互地智辩中走出课文,训练了思维能力、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又安排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师生双向活动始终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既熟悉课文,为下面的探讨做准备,也训练了学生筛选、归纳、概括等能力。当然综合实践活动也可设计成记者采访活动、诗词读诵活动、课本剧编演活动、竞猜活动、论辩活动、抢答活动等等。(www.xing528.com)

三、少讲多导,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讨“恐龙灭亡之谜语”的主题班会中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由教师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中选取专题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形成技能,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目标就有了大的转变,它不是立足于课本知识的积累,而是立足于对学生潜能的开发,立足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化。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为学生提供服务,创设有利的情境和途径。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为基础,学生自己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富于创造性地引导,积极追求人文关怀和创新意识,增加课堂的文化品位和文学色彩。引导学生能迅速进入文本,引导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因为课堂情境不是预先可以设定的,只能根据教学内容、施教对象、课堂情况的不同而适时引导。为导向绝佳的教学情境,可以开篇导,中场导,结尾导。旨在导疑、导思,导入理性的思考,也要导趣、导想,导出掌声。

四、讲练结合,拓展学以致用的空间

师生深入探讨两个问题:1.两篇短文所述内容的关联与区别是什么?(《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通过我们的比较看出,写作文章,占有相同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2.两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都体现出多角度、跨学科地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特征。《恐龙无处不有》:恐龙——板块理论;生物学——地质学。《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恐龙;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课后要求同学们把搜集讨论的资料归纳整理,课外完成一篇介绍“恐龙之死”的说明短文。看来,掌握教学内容,要善于活学活用。这个“活”,首先表现在学科之间、课文之间的联系与渗透上,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来做学问,知识才是“活”的,这是“活学”(本课的学习可以考虑联系地理、地质、化学、天文学与生物学科的知识及两篇短文本身的内在联系);其次,“活”还表现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社会实践上,这是“活用”(本文可以针对热门话题——恐龙之死来设计有关问题,让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食吃”,通过阅读、筛选、分析、迁移,从而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探究,训练创新思维。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讲是练的基础,练是讲的继续,二者的最佳整合——精讲多练是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颇具实效的方法,也是教给学生阅读、写作技巧,使其自能读书,自能写文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