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美感,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

培养学生美感,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知识性而忽视语文的审美性问题。语文课程的美育个性往往被忽视,语文学习的美感也被淡化,这与语文学科的特性是不相符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多元化的美育元素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深广,尤其对学生情感美的培育有天然的便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独特体验,一切以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为出发点,实现学生语文审美由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转变。

培养学生美感,纯粹语文与本真教育

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知识性而忽视语文的审美性问题。语文课程的美育个性往往被忽视,语文学习的美感也被淡化,这与语文学科的特性是不相符的。语文教材的文章篇目本身就有浓厚的审美内蕴,语文学科在美育渗透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要通过运用美学知识进行语文教学,使学生获得认知美感,来培养对美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健康、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以增强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是言语美。语文是语言、是文学、是文化,是生命、精神和灵魂。语文,为人生奠基。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与言语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语文的美是语言和文字下的感性之美。语文中的语言文字内核,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承载,无不以缜密精巧的构思、逻辑严密的结构、真挚感人的情致以及美好瑰丽的语言来展现其作为语文的魅力。汉语言在发音、造句、修辞、语调、节奏、韵律等方面都蕴含独特的美。语文作为母语学科,以其无可替代的文化功能来滋养生命、净化心灵,来唤起良知、增加善念,来传递文明、创造审美。语文作为言语产品,是内心沉淀、抒写敏感的文字;是高度凝练、充满智慧的表达;是涵咏内化、释放激情的手段。言语表达在语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离开准确、鲜明、生动、精粹、优美的言语,任何感人的形象和复杂的思想也都无法表现出来。而言语表达的准确也往往反映着学生心智的健全,语言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沉浸在文学作品的纯美意境中,细心体味言语文字独特的魅力与韵味,感受文本的审美内涵,进而内化自己语言素养。

二是知识美。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知识教学。语文知识包括字词知识、语法章法文法等表达知识、文学知识以及语文审美知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任务是语文美育。语文的知识育美功能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功能之一。毋庸置疑,所有的语文知识都是美的,其负载的审美意涵无可替代。在语文美育的角度来看,语文的知识美至少包括围绕文学知识教学而衍生的鉴赏与创作的知能审美,还应包括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史知识本身的系统美。相对于文学知识美,其蕴含的文学表达技巧、鉴赏审美与心智陶冶功能,以及其作品本身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批评的思辨功能,如能给予足够的教学重视,则是训练学生美育的有效途径。“知人论世”是文学阅读教学的传统,文学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基础,是理解作品的工具和前提,把文学知识教育作为语文美育的重点,渗透审美鉴赏的体验性,以语文知识的“量”的积淀升华出语文审美“质”的提升,不可不谓语文美育的一个好办法。当然,语文的文学知识在知识、鉴赏、创作三者中,知识教学不是目的,只是基础,但它无疑能给语文的审美教育注入活力,也从基础层面不让语文教学的美育目标落空。

三是艺术美。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艺术审美特质浸润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可以用来感知美、联想美、鉴赏美,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美,可以按照审美的心理规律来培养学生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值得挖掘。就对象而言,能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找到美、享受美。教材文本中美的人、景、事、物,都能使学生充分感受美。就语言而言,能充分展示语文课作为语言艺术课的特点,能借助语言技巧和文中优美的词句来表现美。就外化而言,能传达出文本的主题、情感、认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把握教材并开发艺术思维。就本质而言,审美客体的色彩、线条、声音、形状、节奏、韵律等,都可体现审美主体的感受,传达心理反应与感情状态。就手法而言,文学语言作为一种审美符号,以其感性形式表现真理内容,促成审美联想。就目的而言,文学鉴赏的最终目的是以通过情感体验、理性思考来达到审美判断与认识共鸣。就作用而言,在审美愉悦后充实精神生活,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塑造灵魂和行为。当然,还有不完美的美,如模糊美、残缺美等艺术美,在突破与否定的基础上走向更新的完美。(www.xing528.com)

四是情感美。体味语文教育的情感美,是语文学习中体察美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多元化的美育元素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深广,尤其对学生情感美的培育有天然的便利。应充分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美育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语文课程中陶冶性情,历练人格。语文教材的设置一般以篇目组合的形式实施课程教育,每一篇课文本身都有其独立的审美意涵。篇目文本自身的情感美,以及作品抒情主人公语言的判断与主张、内心的真与善等,无不传达出审美层面的德育内涵,折射出内心的情感美。教材作品中寓含的情与景、物与志、事与理的表现关系,以及诸多情景交融、化情入景、情景相生、化景设情、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无不传达出语文浓郁的情感内蕴。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将文本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地张扬,呈现给学生。从施教层面来看,教师要积极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气氛,表现语文课独有的情感含量,引导学生感受音韵美、丰富内容美、分析形式美,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美的同时展现创造美,从而达成语文的美育目标。

此外,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科学美、数据美等,都属于知、情、意的美学范畴,知是理性认识,意是道德活动,情属于感性认识,都是需要用“美”的方式进行科学思维,都具有审美价值,都是审美的对象,都不应被排斥在美学之外。连同语文教学本身的诸多要素,如教学板书的构架设计、文字书写的图画线条、语言表述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等,都含有审美的价值。故都应该以科学美的角度予以审视,从而获得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得到知识的装备和真理的熏陶。语文教育作为一项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审美教育的反馈也应该是多元的,价值认同也应该是多向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独特体验,一切以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为出发点,实现学生语文审美由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