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时祁姓刘氏得姓确认原则:祁姓刘氏考证

汉时祁姓刘氏得姓确认原则:祁姓刘氏考证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以氏改姓、以氏代姓以后,姓氏的数量大大增加,现在的姓氏有一万多个,常用的大约五六千个。同时还人为地砍掉这个家族从汉前姓的得姓始祖至汉前氏的得氏始祖之间的光辉的历史,于理于情都是无法接受的。汉时,随着以氏改姓的潮流,祁姓范氏就顺其自然变成为范姓。

汉时祁姓刘氏得姓确认原则:祁姓刘氏考证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38个,后增补到504个。汉代以氏改姓、以氏代姓以后,姓氏的数量大大增加,现在的姓氏有一万多个,常用的大约五六千个。所以在汉代以前一般只有帝王将相、贵族世家的后裔才有姓,广大的老百姓只有氏而没有姓,有的甚至连氏都没有。因此应按无姓有氏和有姓有氏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汉前无姓有氏的族人,汉后姓的得姓始祖的确认原则

由于这部分族人在秦汉以前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他们的祖先没有被赐姓,他们的祖先往往以住地、山川、河流或动物植物等为氏族或支系特征的代号(即氏),他们的氏仅仅是他们那个人群的代号,没有权利、地位、等级、贵贱的象征意义。由于这部分人汉前没有姓而只有氏,汉前没有得姓始祖,只有得氏始祖,汉时以氏改姓以后,汉前的氏自然成为汉后的姓,汉前氏的得氏始祖随着以氏改姓的潮流自然就改为汉后姓的得姓始祖;如果这部分族人在汉前因为迁徙等各种原因而使“氏”有变化的,秦汉前最原始的得氏始祖永远为汉后姓的一世祖。

2.汉前既有姓又有氏的族人,汉后姓的得姓始祖的确认原则

这部分族人基本上是过去的帝王将相或没落贵族的后裔,汉以前既有姓又有氏,汉时又以氏改姓(被动或从动)或以氏代姓。这部分人实际上就有两个姓,即汉前一个姓,汉后一个姓。在确认这部分族人汉后姓的得姓始祖时,就必须要瞻前顾后,必须将汉前和汉后的两个姓联系到一起用复姓思维来考虑,没有前一个姓就没有后一个姓,前一个姓的得姓始祖的血缘贯穿了汉前汉后整个传递世系,只有汉前世系的得姓始祖才是从汉前到汉后整个传递世系的得姓始祖。如果像秦汉以前无姓氏族那样简单地将汉前的得氏始祖确认为汉后姓的一世祖,就会人为地否定这部分人汉前一个姓,汉后又一个姓的史实。而且还人为地砍掉汉前姓的得姓始祖至汉前氏的得氏始祖之间的列祖列宗,这是于忠于孝都不能容许的。同时还人为地砍掉这个家族从汉前姓的得姓始祖至汉前氏的得氏始祖之间的光辉的历史,于理于情都是无法接受的。现以范姓为例来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现在的范姓族人,是帝尧的祁姓士氏的士会的后裔,士会是晋国中军元帅兼国家执政。由于他的功劳显赫,在主动退出政界时,晋国国君在他已有封地隋的基础上加封范地为食邑。士会在范地养老而终,住在范地的子孙以邑为氏即为范氏,因其姓没有变,其姓+氏=祁姓范氏,士会即为祁姓范氏的得氏始祖,但士会的祁姓范氏的得姓始祖是帝尧。汉时,随着以氏改姓的潮流,祁姓范氏就顺其自然变成为范姓。如果现在的范姓族人以祁姓范氏的得氏始祖范会为现在范姓的一世祖,他们就人为地砍掉了从祁姓范氏的得姓始祖帝尧至范会父亲士缺之间的六十一代列祖列宗,同时也砍掉了范氏家族(范宣子士匄)引以为骄傲的“从前我的祖先,在虞舜以前是陶唐氏,在夏朝时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周王室衰微以后,晋国继为盟主,叫做范氏”的这一段悠久而光芒四射的历史。我相信,范姓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结论:凡是汉前既有姓又有氏,汉时被动的以氏改姓(如刘姓等)或从动(自然)以汉前的氏为汉后的姓(如范姓等)或异氏赐姓(如娄敬、项伯等)的人群,在认定汉后姓的一世祖时,不能简单地以汉时以氏改姓(或以氏代姓)中的“氏”在汉前的得氏始祖作为汉后姓的得姓始祖,只能将汉前姓的得姓始祖按血缘沿袭为汉后姓的得姓始祖。否则,不仅造成得姓始祖错乱,而且还造成人为地砍掉血缘繁衍世系中的列祖列宗、人为地砍掉该姓氏(或家族)的部分历史,于忠孝不许,于情不容。

【注释】
(www.xing528.com)

[1]胙(zuo),《国语·齐语》韦注曰:“胙,赐也。”

[2]详见《史记·秦本纪》。

[3]舜居住在妫水岸边。

[4]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封建社会里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法制度的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度下,王朝的天子(皇帝)位,只能是天子的嫡长子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或宗主。宗子负责祖宗祭祀。皇帝的庶子只能封诸侯,这些诸侯就是小宗。各诸侯王国的王位也只能由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下去,这个系统也称为大宗,诸侯王的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大夫的众庶子为士,即小宗。大宗缺位时,可由小宗绍封。诸侯和大夫都具有大宗和小宗的双重身份。宗法制度实际是封建分封等级制度的具体内容的完善。

[5]引自:“姓氏”(百科名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