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帝尧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祁姓汉皇刘氏的考证

帝尧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祁姓汉皇刘氏的考证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帝尧姓祁,或从母姓伊祁氏,名放勋陶唐氏天子帝尧,名放勋。谥尧,史称帝尧、尧帝、唐帝。父帝喾,母陈锋氏女庆都。《国语·晋语》:“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方十二姓。”但没有具体说那个儿子姓什么。

帝尧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祁姓汉皇刘氏的考证

1.帝尧姓祁,或从母姓伊祁氏,名放勋

陶唐氏天子帝尧,名放勋。谥尧,史称帝尧、尧帝、唐帝。父帝喾,母陈锋氏女庆都。

史记》记载:黄帝姓公孙,叫轩辕。《国语·晋语》:“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方十二姓。”但没有具体说那个儿子姓什么。《史记》记载了“帝尧者放勋,但《史记》和《国语》均没记载帝尧的姓氏。

《帝王世纪》说:“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帝喾高辛氏,姬姓也。”而对帝尧,《帝王世纪》则说:“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曰放勋,或从母姓伊祁氏。年十五而佐帝挚,授封于唐,为诸侯,身长十尺,常梦天而上之,故年二十而登帝位。”

综上记载,帝尧姓祁,或从母姓伊祁氏,名放勋。

2.史志文献记载:帝尧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

(1)史志文献记载:刘累是帝尧后裔

ⅰ.《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均记载:“陶唐氏即衰,其后有刘累。”

ⅱ.《唐书》记载:“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

(2)史志文献记载:丹朱是帝尧嫡子

ⅰ.《尚书》记载:“帝尧说:谁可以顺应天时来接替帝位?”放齐说:“你的嫡子朱很开明。”尧说:“唉!丹朱么,他这个人心既愚顽,又喜欢争讼,可用吗?”

ⅱ.《史记》记载:“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ⅲ.《世本·帝王世本·帝尧》记载:“帝尧娶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

ⅳ.《汉书·律历志第一》记载:“(帝尧)让天下于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

(3)史志文献记载:刘累是丹朱裔孙

《新唐书·唐姓宰相世系》记载:“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

(4)史志文献记载:杜伯→士会→刘邦是刘累、帝尧的裔孙

ⅰ.《汉书·高帝本纪》记载:“汉帝本系,出自唐帝。”

ⅱ.《汉书·叙传第七十上》记载:“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

ⅲ.《汉书·眭弘传第四十五》记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

ⅳ.《汉书·王莽传·第六十九中》》记载:“刘氏,尧之后也,出自颛顼……汉氏初祖唐帝,世有传国之象”。

v.《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於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生仁,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

综上所述,帝尧至刘邦(粗约)的血缘传递世系是:

帝尧者,放勋,因生于伊祁部落,得姓祁(或伊祁氏)。娶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至夏时,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为夏孔甲养龙,受封御龙氏,刘累裔孙商时为豕韦氏,商末迁于唐地,周为杜氏(降为伯爵)或唐杜氏,杜国国君杜伯(名恒)被周宣王冤杀,隰叔子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魏迁都,徙大梁,生清。清生仁,仁徙居沛号丰公。生煓,字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汉高祖也。高祖七世孙宣帝……滋相德宗……

按照我国在秦汉以前的姓氏文化,在帝尧至刘邦的这条血缘传递链上,帝尧是这条血缘传递链的链首,帝尧因生得姓于祁,帝尧就是他派下所有祁姓氏族裔孙的得姓始祖。祁姓刘氏仅仅是帝尧派下所有祁姓氏族裔孙中的一个姓祁氏刘的支系,帝尧理所当然是祁姓刘氏裔孙的祁姓的得姓始祖。

西汉末年篡夺汉家天下的王莽多次说:“刘氏,尧之后也、汉氏初祖唐帝。”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帝尧是祁姓刘氏的初祖(得姓始祖或一世祖)呢?

3.司马迁将刘邦的祁姓改为姓刘氏,但改变不了刘邦列祖列宗姓氏

中国的姓、氏混用或以氏改姓的文字记载,是从司马迁写《史记》时开始的,他在《史记》中写道:“汉高祖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名邦,字季。”也就是说,帝尧后裔的祁姓刘氏族人,从汉朝开始才从祁姓改为现在的刘姓。

太史公虽然将刘邦从姓祁改为姓刘氏,但从汉前的祁姓刘氏族人到汉后的汉皇刘姓族人的血缘没有变、繁衍世系没有变、列祖列宗没有变,仅仅是把帝尧祁姓刘氏后裔的血缘代号从汉前的“祁”改为汉后的“刘”而已。要维系从汉前的祁姓刘氏到汉后的汉皇刘姓的完整血缘世系,汉后的汉皇刘姓族人必须要用“祁刘”的复姓思维,虽然汉前姓祁,汉后姓刘,但血缘是从汉前的“祁”传到汉后的“刘”,因此整个“祁刘”血缘世系的一世祖必须是整个“祁刘”血缘世系中前一个姓“祁”的得姓始祖而不是汉后刘姓的得氏始祖。

4.监明、源明不可能是帝尧后裔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

(1)“监明之子受封于刘”仅仅是一个早已被否定的传说

流行于两汉之际(王莽、刘秀之间)的纬书《尚书中候》记载:“尧之长子监明早死,不得立。监明之子(名式)封于刘。朱又不肖而弗获嗣。”按刘翔南教授的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帝尧庶长子监明因为死得早而没能得到分封,尧的嫡子丹朱又因‘不肖’而死于非命,也没能嗣继父亲的事业,所以舜就把尧的庶长孙式封到刘邑,让他作为帝尧香火的嗣奉者。”这是迄今最早提出帝尧长孙式封于刘邑的文献。

纬书《尚书中候》“尧之长子监明早死,不得立。监明之子(名式)封于刘。朱又不肖而弗获嗣”的记载,仅仅是一个早已被《尚书》《史记》否定了几千年的传说。

这一传说是源于帝尧晚年的一桩公案,大致意思是:虞氏部落的首领舜笼络和争取到一些部族的支持,掌控了朝权,把尧软禁起来,并将尧子丹朱放逐到外地。最后舜逼尧让位,一举夺取了帝位。尧子丹朱闻讯,十分愤怒,就联合南方的三苗部族起兵讨伐舜,结果兵败身亡。舜灭丹朱之后,依照当时“灭国存祀”的惯例,把尧的支裔改封到今河北唐县的刘邑。

上述记载,可以归结为“舜篡尧位,丹朱造反被杀身亡”和“依‘灭国存祀’惯例,舜封式于唐”两句话。

下面看看正史对尧舜政权交替是怎么记载的。(www.xing528.com)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尧典》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尧帝用传、帮、带的方式选拔、培养、试用、禅让帝位的全过程。

帝尧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齐放说:“您的嫡子丹朱很开明。”尧帝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可以吗?”(原文“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

帝尧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七十年,你们中有谁能顺应天命,接任我的帝位呢!”(原文:“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四方诸侯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

帝尧说:“可以明察贵戚,也可以推荐地位低贱的人。”

于是众人推荐了民间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

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个人怎样呢?”四方诸侯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gu,盲人)叟的儿子。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傲慢不友好,而舜能与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

尧帝说:“我试试吧!把我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于是命令两个女儿到妫水湾嫁给虞舜,还将九个庶子安排与舜一起相处。紧接着尧帝将虞舜先后安排在各种岗位上锻炼,经过三年的考察和培养,他认为虞舜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于是在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并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之事。

舜辅助尧帝二十年后正式代理政务,再八年后,尧帝逝世了。人民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悲伤,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音乐

《史记》对尧舜政权交接的记载,与《尚书》的记载基本相同(略)。

《史记·陈杞世家》还记载:“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

从《尚书》和《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到,舜在被尧帝选拔成为接班人之前,仅仅是乐官瞽叟的一个穷困的孝子儿,并不是什么部落首领,他不仅没有急于夺权,而且当尧帝让他接任时,他还很谦虚地认为自己德行还不够(《史记·五帝本纪》)。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尧帝逝世了。人民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悲伤,三年间,全国上下停止了音乐,这充分说明尧舜政权交接的平稳,人民对尧帝的爱戴。

尧帝不将帝位传给嫡子朱而传给舜,在丹渊为诸侯的丹朱不仅没有造反,舜还封丹朱为唐侯(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按照《尚书》和《史记》的记载,既然没有“舜篡尧位,丹朱造反被杀身亡”的前一出戏,又哪有舜“依‘灭国存祀’封式于唐”的后一出戏呢?

所以“监明之子受封于刘”仅仅是一个早已被否定的传说。

尧舜时代,在2010年7月29日首都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手推出大型考古专题展览——“考古中华”之前,都还是传说的时代。既然是传说的时代,尧舜之间的政权交接过程有这样那样的传说也不奇怪。但是,尧、舜政权的交接方式是唯一的,即只有一种方式,它不可能既是帝尧用传、帮、带的方式选拔培养接班人的禅让式,同时又是虞舜控制朝政,软禁帝尧,抢班夺权的篡位式。中国古代的第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和二十五史的第一史《史记》先后都记载是帝尧用传、帮、带的方式选拔培养接班人的禅让制。按照尧、舜政权的交接方式的唯一性,虞舜控制朝政,软禁帝尧,抢班夺权的篡位方式显然就不可能存在。《尚书》和《史记》关于帝尧禅让帝位的史实已经定格几千年,属于历史范畴的刘氏源流考证或《刘氏族谱》的编修,在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尚书》和《史记》关于尧舜之间的政权交替的记载是明显有误之前,把几千年前就被《尚书》和《史记》否定的“监明之子受封于刘”的传说用来当历史的依据显然是不妥的。

(2)帝尧的儿子、孙子都不具备祁姓刘氏得姓始祖的基本条件

按照得姓始祖的基本含义,第一个因出生以得祁姓的帝尧,就是帝尧派下的所有祁姓氏族裔孙的得姓始祖。

按照姓的含义,不论帝尧的任何一个儿子或孙子,帝尧姓祁,他们都姓祁,但他们是帝尧的第二代或第三代的祁姓子孙,他们都不是第一个因生以得姓祁者,他们都不具备姓祁、氏×的祁姓×氏的得姓始祖的基本条件。

因此,不论帝尧的任何一个子孙,因为某种原因受封(赐)或派驻于刘邑,裔孙以邑为刘氏,其受封者只能是受封者后裔的姓祁、氏刘的祁姓刘氏的得氏始祖,而不可能是受封者后裔祁姓刘氏的祁姓的得姓始祖。而且,帝尧的祁姓刘氏后裔中,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除了帝尧→丹朱→……→刘累→……→刘邦→……以外的第二支祁姓刘氏后裔存在。

(3)把监明、源明当成刘累的直系祖宗是乱接世系

刘累是帝尧嫡子丹朱的裔孙,即或监明或源明存在,他们都是帝尧嫡子丹朱的弟弟,说监明或源明是丹朱后裔的刘累的直系先祖,就是张冠李戴的乱接世系。

5.“帝尧不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而是血缘圣祖”的说法是错的

不少的人甚至一些名人或学者都认为:“帝尧姓祁不姓刘,不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而是祁姓刘氏的血缘圣祖”。

说“帝尧姓祁不姓刘,不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而是祁姓刘氏的血缘圣祖”的这种说法是错的,错就错在说这种话的人,他们没有搞清楚“祁姓刘氏”的真正含义是姓祁+氏刘(即《通志·氏族略》说的“刘氏祁姓”),他们错误地认为,祁姓刘氏在秦汉以前就是姓刘,而不是姓祁。因此,他们认定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必须是第一个受封于刘地的帝尧后裔,而不是第一个姓祁的帝尧。所以他们认为帝尧姓祁不姓刘,不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他们的这种错误来源于:对我国古代的姓与氏、因生赐姓与封地命氏、得氏始祖与得姓始祖等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把帝尧的子孙受封(或派驻)于刘,以邑为刘氏,是祁姓刘氏的得氏始祖,错误地当成是以邑为刘姓,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但是他们又无法否认帝尧是祁姓刘氏的第一个血缘先祖,怎么安排帝尧在祁姓刘氏祖先中的排位就成了他们的难题,于是他们就用“帝尧姓祁不姓刘,不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而是祁姓刘氏的血缘圣祖”这种说法来为他们的错误自圆其说。

前面已很清楚地说明了帝尧因生得姓祁,帝尧就是祁姓刘氏的祁姓的得姓始祖,与帝尧不姓刘没有任何关系。

正是因为他们错误地把祁姓刘氏的得氏始祖说成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直接造成了祁姓刘氏得姓始祖的混乱。因为祁姓刘氏的得氏始祖是谁在史志文献上又没有明确记载,给后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有的说源明受封于刘,以刘为姓,是祁姓刘氏的大始祖,有的说监明之子受封于刘,监明是祁姓刘氏的一世祖,有的把刘累因胎中带来手纹而得名,说成是祁姓刘氏的大始祖等等,而且至今争论不休。这种错误不能再延续下去了。

结论:按照得姓始祖的含义,帝尧因生得姓于祁,帝尧就是他派下的所有祁姓氏族(支系)裔孙的得姓始祖。秦汉以前,祁姓刘氏氏族仅仅是帝尧派下若干祁姓氏族支系中的一个姓祁、氏刘的支系,帝尧当然也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司马迁将刘邦的姓祁改为姓刘氏,改变不了由祁姓刘氏变成汉皇刘姓的血缘,改变不了由祁姓刘氏变成汉皇刘姓的传递世系,改变不了由祁姓刘氏变成汉皇刘姓的列祖列宗姓氏。所以,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帝尧仍然是由祁姓刘氏变成汉皇刘姓的得姓始祖。

宋朝以前,帝尧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地位都是明确的(《左传》《史记》《汉书》《新唐书》等均有记载,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说:“刘氏祁姓,帝尧之后封于刘……”)。由于种种原因,在明清以来的《刘氏族谱》和个别姓氏著作中,帝尧是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地位被取代。现在恢复帝尧为祁姓刘氏的得姓始祖(一世祖)地位,是对被扭曲了的祁姓刘氏的姓氏史的拨乱反正,是对汉前祁姓刘氏姓祁、氏刘的姓氏史的还原。

恢复帝尧为一世后,丹朱为二世,刘累为十九世,刘邦为七十六世,刘秀为八十四世,刘备为九十世,汉献帝为九十一世……为了便于记忆,也可按总世序和汉后世序分别计算世序,帝尧为总世序1世,刘邦为总世序76世,刘邦同时又是汉后世序的1世。

将汉后世序换算成从帝尧开始的总世序的计算公式是:76+汉后世序−1。

公式中的76为刘邦的总世序号,1为刘邦汉后的世序号,刘邦用了两个世序号,重复了1个世序号;应减去。

举例:已知刘备为刘邦的十五世孙,求:刘备的总世序号(或刘备是帝尧的多少世孙)。

计算:刘备是帝尧的76+15−1=90(世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