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视力健康的干预措施研究

学生视力健康的干预措施研究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课题主要对导致视力不良的环境和行为因素进行研究,总结电子书包环境中学生视力发育的有效干预措施。桌椅高度与身高不匹配不仅造成发育中的学生容易疲劳、脊椎变形,同时促进近视的发生。定期的检查视力,有利于早期发现假性近视,把握视力矫治的黄金时间,是视力保健的重要措施。

学生视力健康的干预措施研究

儿童视力不良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及行为因素两方面,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单纯性视力不良学生而言,视觉环境与行为因素起主要作用[5]。本课题主要对导致视力不良的环境和行为因素进行研究,总结电子书包环境中学生视力发育的有效干预措施。

1.学习环境

造成学生视力不良的学习环境主要包含桌椅、照明。桌椅高度与身高不匹配不仅造成发育中的学生容易疲劳、脊椎变形,同时促进近视的发生。为保障学校电子书包教学环境达标,2013年暑期,重新粉刷所有教室,教室视频显示设备更新为65英寸触控电视,更换5x1.3m推拉黑板。目前,教室人工照明平均照度>300LX,教室黑板平均照度>500LX,教室和黑板照度均匀度>0.7,符合卫生部《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6]

2.用眼习惯

目前学生学习负担日益加重,电子产品使用者与使用时间剧增,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成为导致中小学生近视和近视程度加深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干预措施是:利用健康教育课讲授视力保护知识,增强视力自我保护意识;班主任通过“希望谷”短信平台对学生不良用眼习惯进行家校协作式培养和监督;学校教育处督导校医、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要求的每天2次眼保健操工作;体育教育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间室外益智游戏,引导、鼓励家长和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卫生用眼知识知晓是行动的基础,通过保健室定期开展的眼保健知识讲座,聘请眼科专家进行视力防控专题教育等不断提高学生卫生用眼知识。(www.xing528.com)

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规定: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国家教委1992年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规定,学校应统一安排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以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研究显示每天学习时间超过8小时和运动少于2小时均是近视发病的病因。课题组统计显示:试点班学生平均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为3.3小时,在校室外活动时间每天平均1.5小时,学生用眼轻松,符合儿童视力健康发育规律。可见,一年级开展电子书包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同时,课题组要求:眼与电脑的距离在60厘米以上,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应在2小时以内,用眼45~60分钟要休息10分钟,家长要监管学生适当的有选择的使用电子产品。

3.视力检查和佩戴眼镜

学校保健室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每学期检查两次视力,发现视力下降,要求学生到医院检查。定期的检查视力,有利于早期发现假性近视,把握视力矫治的黄金时间,是视力保健的重要措施。学校保健室杨爱莉大夫强调:配戴不合格眼镜,会增加眼的调节负荷,加剧近视的发展,甚至导致斜视和弱视等不良后果。由于缺乏对配镜技术和配镜过程的监督,市场中眼镜合格率不高,家长发现孩子患近视,建议及时到医院验光配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