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县皮影:特点、发展历史及成就

华县皮影:特点、发展历史及成就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县皮影身高大约三十三厘米,是由十一个零部件所组成,身子与头部的比例是五比一,这也是区别于陕西西路皮影人的地方。陕西华县皮影的用色,基本上以红黄绿黑白为主,传统颜料以藤黄、铜绿、品红为佳。华县皮影的独特魅力,成就了光辉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喜人的成就。

华县皮影:特点、发展历史及成就

首先是造型特点。华县皮影身高大约三十三厘米,是由十一个零部件所组成,身子与头部的比例是五比一,这也是区别于陕西西路皮影人的地方。在影人性格的塑造方面,是对传递人物心灵的眉、眼进行强调夸张,作延长处理,再通过艺术的夸张变形,从而实现人物神韵气质的体现;影人嘴巴有张口与抿口的区别,例如生旦影人都是抿口形象,而净影人则为张口,平眉和皱眉则用来区别影人性格的阴柔和阳刚,例如须影人用平眉细目体现其沉稳安静的风格,武生角色则用皱眉凤眼体现其勇敢骁战的气魄;特殊物体的处理,华县皮影也有着一套特殊的手段和方式,如桌椅帘布等,为了追求立体感,作为显示三大面的俯视处理,正侧面的影人坐在半侧面的桌椅上,官帽两侧的羽翅作脑后处理,正面方领又作侧面处理等等。

其次是雕刻工艺。华县皮影的雕刻工序繁多,从最初的选皮到影偶的成型,大概需要经过制皮、过稿、镂刻、推实、敷色、发汗熨平、连缀成形七个基本程序,流程严密而完整[3]。华县皮影对牛皮的选择要求极高,一般选择冬天宰杀的老牛的透明度较高的牛皮;华县皮影人的“推皮走刀法”是镂刻方面的绝技,要求雕刻艺人要有娴熟的手腕功夫,同时能将打、扎、凿等其他技法也灵活运用其中,镂刻的工序要求很高,一个皮影要刻3000 多刀,多的要用30 把以上的刀具[4];最后的连缀成形,就是将刻好的影偶的各组件连缀成一整体,连缀时要注意骨眼、骨缝等重要位置的穿订。

再次是色彩运用方面。陕西华县皮影的用色,基本上以红黄绿黑白为主,传统颜料以藤黄、铜绿、品红为佳。着色采用中国绘画的工笔重彩方法,以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使色彩浑厚沉着,丽而不艳,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的装饰趣味[5]。(www.xing528.com)

最后是表演特点。华县皮影戏有个通俗易懂的名称——“五人忙”,顾名思义即参与整场皮影戏演出的有五人,包括主唱的“前声”,兼打鼓弹月琴;“签手”负责控制和操控皮影;“坐槽”主管打碗碗、打梆子、敲锣;“上档”同时负责拉二弦、吹唢呐、拉板胡以及长号;“下档”则专门负责配合台上的签手。皮影戏表演舞台很简单,几个椽子搭建的两层四方架构,一块幕布,一盏挂灯即可,接下来就是五人的默契配合,表演有声有色。

华县皮影的独特魅力,成就了光辉的发展历史,取得了喜人的成就。2004 年10 月,华县人民政府命名柳枝镇梁堡村为“皮影专业村”;2005 年1 月,陕西省文化厅命名华县为“陕西省民间艺术·皮影之乡”;2005 年7 月授予“华县皮影·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6 年5 月20 日,华县皮影列入国家首批“非遗”名录;2007 年3 月,“华县皮影制作工艺”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遗”保护名录;2008 年国家文化部分别授予华县及其皮影雕刻产业群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10 年5 月应邀于上海世博会签约数月演出,炫人耳目。此外,中国华县皮影戏走出了国门,受到了外国朋友的青睐,1996 年、1997 年,华县皮影两度赴德国进行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2004 年3 月,华县皮影团赴法国,参加“中国文化年”活动的文化交流演出,华县皮影戏成为了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文化桥梁[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