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儿童创造力的方式与重要性

发展儿童创造力的方式与重要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创造力和幼儿创造力的含义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幼儿创造力是一种具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或普通的创造力,“新”主要是对个体而言的。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以及更加年幼的儿童的创造实际上是一种无意想象的结果,中班以及更大的幼儿的创造主要是一种有意想象。因此,不同的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性。

发展儿童创造力的方式与重要性

(一)创造力和幼儿创造力的含义

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那么幼儿是否也有创造力?有人认为“发展每个孩子的创造力”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要求太高,因为他们对“是否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和“人是在幼儿阶段就有创造力”的问题存在疑虑。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康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只有傻瓜才把创造视为离奇幻想的事情。一个3岁的幼儿发现他能用乐高做什么事情,或者一个6岁的儿童发现他能把两个五分钱加起来成为什么结果,即使世界上人人知道这件事情,他也真是一个发明家”。幼儿受到知识、经验、能力、条件的制约,与成人的创造力相比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但这却是较高层次创造力的基础。创造力最本质的含义是“创新”“新颖”和“独特”。幼儿创造力是一种具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或普通的创造力,“新”主要是对个体而言的。就幼儿自身的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而言,它们确实具有新颖独特性,包含了创造的成分。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幼儿创造力定义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

(二)幼儿创造力的特点

幼儿与生俱来具有创造力,或者说具有创造的潜力和可能性。一方面来讲,首先是因为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天生就好奇、好问、好动,对周围的客观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并能保持较久的注意力;其次,幼儿习惯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事物,如幼儿常常不厌其烦地要求重复讲述同一故事,并不断地提问;再次,幼儿对探寻和操作物体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情,他们对周围的各种物品不断地摸索、观察、试探、研究,甚至发生“破坏性行为”,以发现事物的特点、变化过程、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等,幼儿这种倾向很可能是成人的好奇心,创造发明的萌芽;最后,幼儿倾向于运用幻想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少,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例如,有个孩子吃苹果时发现苹果核的形状像五角星,而成年人的经验对创造力起到一定的局限和阻力,成人在吃苹果之前恐怕都不会先把苹果横着切上一刀,而天真的孩子会这样。再加上幼儿时期没有中小学应付考试的压力教育目的具有开放性,教育时间充分,教育内容灵活,教育形式多样,活动性、游戏性强,给教师和幼儿留有的创造空间大。

我们在认识到幼儿具有创造潜力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幼儿创造力和成人的创造力相比,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第一,幼儿的创造力往往缺乏严密性和逻辑性,具有很大的夸张性和随意性,一般不具有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第二,幼儿的创造力自发性较强,针对性较差,他们对所接触的所有事物往往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们的创造力几乎表现于所有的活动中;第三,幼儿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首先,创造力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断增强;其次,创造产品也由具有个人价值和意义逐步向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方向发展。

(三)幼儿创造力的表现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创造力发展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幼儿才愿意去观察、摆弄和探究物体,从而发展其创造力。同时,幼儿通常通过大量的想象来表现他们的创造力,如将冰糕棒想象成体温计钢笔筷子。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以及更加年幼的儿童的创造实际上是一种无意想象的结果,中班以及更大的幼儿的创造主要是一种有意想象。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幼儿就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幼儿特有的“泛灵性”思维方式给幼儿想象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为幼儿创造力的萌芽开辟了道路。

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来讲,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具有广泛性和差异性。对于幼儿来说,事事、处处、时时都充满新鲜和挑战,因而时时处处表现出好奇与探索,其创造力几乎表现在所有其所从事的活动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见到冰块,他们会好奇地摸一摸;看蚂蚁搬家,一看就是一个小时;总有问不完的问题、用笔给布娃娃打针、骑在凳子上自己扮演司机;看见“一”可以联想到波浪、河水、绳子、枕头套的边、鞭子等;讲故事时可以将几个原本毫无联系的故事人物及情节揉在一起讲得津津有味等。另外,随着自主性的增强,幼儿创造力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逐渐增强,创造力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他所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上。因此,不同的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性。

(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1.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

人的各种能力有着不同的敏感期(关键期),如果某种能力在此期间得不到发展,就永远不会再有发展。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例如,阿瑞斯特认为个体创造力的发展有四个关键期,尤其最重要的第一个关键期是5—6岁之间。人脑科学的发展也证明,幼儿期脑发育最快,是幼儿潜能发展的高峰,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www.xing528.com)

幼儿与生俱来是有创造力的,或者严格地说是他们有创造的可能性或创造的潜质。如果能适时掌握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提供教育或学习的契机,就可能使创造力获得最大可能的展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正如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指出,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2.幼儿创造力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不是外界力量或者成人意愿的结果,实质上是幼儿创造潜能的显露和生长,是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创造力的发展主要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是指影响创造力表现的个体心理特点,包括对新观念的开放性、好奇、坚持、冒险、嬉戏的态度、冲劲等。内在因素可以克服或减少不利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外在因素是能影响幼儿创造力表现的外在环境因素。分析创造性人才的心理特征和成长历程不难发现,创造力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神童威特生下来时智商不及普通人,对他来说,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

幼儿创造教育的关键不是幼儿本身,而是环境生态。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和探究的本能。幼儿的创造力能否表现出来,主要看环境是否允许其尽情表现。良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尽情伸展其探究的本能,不良的环境完全可能扼杀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萌芽阶段,需要自由的、宽松的、激励性的环境提供足够的保护和滋养。

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教学设备、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等。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周围环境是枯燥无趣还是具有启发性,幼儿周围的建筑、设施和动植物是否能引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这些都将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暗示作用。精神环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评价以及幼儿的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心理学家不约而同地重视环境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尤其重视精神环境的影响。他们认为创造是每个人的本能,只是常被埋没在心理防卫的层面之下,只有在心理安全和精神自由的环境中,才能促使这种能力由心理防卫层面之下再度出现。

3.幼儿创造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幼儿有一种操作的本能,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看看、摸摸、敲敲、打打,进行游戏,对世界和自我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点、变化过程、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等。对于幼儿来说,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幼儿征服和统治生活欲望的本能,是幼儿最迫切的心理需要。幼儿的一切发展,包括创造力,几乎都是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的。

幼儿创造教育应该以幼儿的活动作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其创造力。探究活动在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性,形成启发性经验结构方面具有无限可能性。在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发展,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不仅决定儿童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决定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态度,理解和改造这个世界的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并最终决定着儿童意识的特点及个性倾向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