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例如,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的“主问题”教学方法、特级教师钱梦龙创立的“三主”语文教学思想等,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余映潮老师指出:“所谓主问题,是指能够引起对全文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索、创造和欣赏的重要问题或难题,或者能够引起学生充分参与阅读过程的问题。”

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一)教师放权于学生,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害怕失去课堂中心的地位,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在课堂上往往重视讲、重视训练,这种教学方法一定会形成“能讲”“会讲”“善讲”局面。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计划,一些教师在真正的课堂中几乎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在学生还不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已经开始讲解文章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文义,大多数学生就会感到十分困惑。长此以往,语文教学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也仅仅是看个热闹罢了,真正吸收、获得的东西少之又少,甚至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调动孩子的能动性,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二)语文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活动

在实际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这也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提问的过程中注意问题的范围和梯度。范围不能太宽,不能过窄,也不能太难,应该是深浅结合。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开展教育活动,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认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因为学生作为受众,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也是有差距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将学生状况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全面考量各项指标,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努力做好分工协作。这样,学生学习的任务才能更加明确,分工才能更加合理。

(三)语文教师应使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许多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例如,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出的“主问题”教学方法、特级教师钱梦龙创立的“三主”语文教学思想等,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余映潮老师指出:“所谓主问题,是指能够引起对全文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索、创造和欣赏的重要问题或难题,或者能够引起学生充分参与阅读过程的问题。”通过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掌握文章要点和浏览文章内容的能力。

(四)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外部的教学事件一定要通过学习者内部的学习过程才能发挥其影响和作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现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过多导致孩子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相应地,他们各种实践能力比以前的孩子也要弱一点。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社会中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环节,让学生们互评互助、取长补短,在“学赶帮超”中实现孩子们的共同提高。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树立自己是一个导学者而不是教学者的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仅拘泥于教材和教参,把该讲的东西吃透,还要在上课时以抓人眼球的课堂导入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