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及其优化方案

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及其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是由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状况及人类交往的普遍发展状况所促成的。劳动作为物质生活的生产,原本是个人的自主活动的体现,是与物质生活的生产相一致的个人的自主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在劳动者那里突出地表现为,只是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他们的生命。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及其优化方案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解放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障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是由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状况及人类交往的普遍发展状况所促成的。在马克思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私有制,它使劳动与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之间彻底分离,人的一切生存条件都融合到两种最简单的形式——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当中。不仅如此,积累起来的劳动即现代私有制与现实劳动本身还构成了人类交往关系、交往方式和交往发展的制约条件。人的交往本身对个人来说成为某种偶然的东西。同时,随着大工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个人完全从属于分工,个人的自主性活动丧失殆尽,其社会结果是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人并与人相对立的“物的世界”,生产力的总和具有了外在于人的一种物的形式,对各个个人来说,它已经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外在于人的世界市场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对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来说,由于生产力和他们相分离进而与他们相对立,使得劳动者个人丧失了一切现实生活的内容。他们与生产力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劳动”。劳动作为物质生活的生产,原本是个人的自主活动的体现,是与物质生活的生产相一致的个人的自主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在劳动者那里突出地表现为,只是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他们的生命。物质生产活动,原本是“属人”的劳动,作为人的自主活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在这里实质上成为人的自主活动的否定形式。自主活动和物质生产活动是分离的、对抗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现代资本主义造就了现代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在全球的扩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生产关系,也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和再生产着世界资产阶级与世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产生的无产阶级,是这样一个阶级,“它必须承担社会的一切重负,而不能享受社会的福利,它被排斥于社会之外,因而不得不同其他一切阶级发生最激烈的对立;这种阶级形成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这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彻底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的意识。”由于那些使一定的生产力能够得到利用的条件,是社会的一定阶级进行统治的条件,而且,这个统治阶级的社会权力,是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一切革命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而共产主义革命与以往一切革命斗争的区别在于:以往一切革命始终没有触动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性质,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并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以及阶级本身,使联合起来的现代无产者共同占有社会生产力和所有生产资料,改变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属性”,使社会力量不再成为外在于人,与人相对立的并奴役着人的异己的社会力量。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现实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这种占有首先受所要占有的对象的制约,即受发展成为一定总和并且只有在普遍交往的范围里才存在的生产力的制约。因此,仅仅由于这一点,占有就必须带有同生产力和交往相适应的普遍性质。对这些力量的占有本身不外是同物质生产工具相适应的个人才能的发挥。仅仅因为这个缘故,对生产工具一定总和的占有,也就是个人本身的才能的一定总和的发挥。其次,这种占有受进行占有的个人的制约。只有完全失去了整个自主活动的现代无产者,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充分的、不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过去的一切革命的占有都是有限制的;各个人的自主活动受到有局限性的生产工具和有局限性的交往的束缚,他们所占有的是这种有局限性的生产工具,因此他们只是达到了新的局限性。他们的生产工具成了他们的财产,但是他们本身始终屈从于分工和自己的生产工具。在迄今为止的一切占有制下,许多个人始终屈从于某种唯一的生产工具;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必定归属于每一个个人,而财产则归属于全体个人。现代的普遍交往,除了归全体个人支配,不可能归各个人支配。”(www.xing528.com)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占有不仅受到占有对象和占有主体的制约,而且受到占有所采取方式的制约。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占有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实现,由于无产阶级本身固有的本性,这种联合又只能是普遍性的,而且占有也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得到实现,在革命中,一方面迄今为止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权力以及社会结构的权力被打倒;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普遍性质以及无产阶级为实现这种占有所必需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无产阶级将抛弃它迄今的社会地位遗留给它的一切东西。”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使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总和的占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无论是从占有对象——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还是从占有者——现代无产阶级本身固有的普遍性和世界历史的地位来看,还是从占有方式——普遍联合和革命的必然性来看,都是如此。只有在联合起来的个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上,人的自主活动,才与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活动一致起来,而这又是同“片面的人”向“完全的人”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与过去由货币等物的形式来中介的并受其制约的交往,向个人的人本身的交往的转化也是相适应的。“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这样,各个人的联合占有,不仅克服了个人的自主活动与物质生活的生产活动相分离的状态,使个人的自主活动与物质生活的生产活动相一致;而且还克服了生产力作为物质力量与人的本质力量相对立的状况,使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的本质力量的发挥相一致。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各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和个人自由。

随着个人力量重新驾驭物的力量,“阶级的个人”必将被“有个性的个人”所取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以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产生为前提条件的,是从前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类生产的高度发展,社会阶级和阶级差别本身必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任何统治阶级从而阶级差别本身的存在,都将成为过时的现象。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对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阶级的消灭同样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因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论,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即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当生产力与交往形式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破坏的力量而不是生产的力量的时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继续存在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已经丧失。“生产资料的扩张力撑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加给它的桎梏。把生产资料从这种桎梏下解放出来,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唯一先决条件,因而也是生产本身实际上无限增长的唯一先决条件。但是还不止于此。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浪费和破坏在目前是生产的无法摆脱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得到顶点。此外,这种占有还由于消除了现存的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挥霍而为全社会节约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产品。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个时候,也将是共产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的开启。从前“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宣言:“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