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舆情应对的基本守则:5S原则及优化措施

舆情应对的基本守则:5S原则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事件中,应对更要以人为本,及时安抚相关人员情绪,必要时由最高负责人出面致歉。舆情处置有始有终。舆情发生后,部分商场率先对相关产品内部封存,但品牌方负责人则表示,涉事产品没有下架计划。2016年,北京某酒店发生女顾客被强行拖拽事件,事件曝光后引起极大轰动。一周后,该主播所在的团队发表致歉信承认“确实存在夸大宣传”,旗下公司则被处以罚款。

舆情应对的基本守则:5S原则及优化措施

舆情处置并非简单的一纸通报,而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过程,有一定的步骤和框架。企业公关人员在处理舆情时经常会遵循危机公关“5S”原则: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ing the matt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速度第一原则(speed)、系统运行原则(system)、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1.承担责任

在公众视角中,普通消费者与企业存在悬殊的实力差距,因此在事件中公众更易同情受害者而质疑企业,此时涉事企业应第一时间主动承担责任,如率先垫付费用、主动检测或审查、提供证明材料等。危急时刻不是争辩对错的恰当时机,即使事件责任不在企业,企业也需以勇于承担责任的正面形象站出来,体现出把社会责任放于首位的担当。如果在第一时间因为责任划分而产生争论、冲突,有可能会激怒公众,导致舆情扩大。舆论场中的围观者有快速聚集和逐步散场的过程,且情绪往往比真相更易传播。在公众带着“企业甩锅”的印象离开之前,企业必须用有担当的态度控制住舆情的发展。在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事件中,应对更要以人为本,及时安抚相关人员情绪,必要时由最高负责人出面致歉。

2015年“3·15”期间,一档央视新闻节目报道称“北京鸭血九成是假的”,记者分别在三家餐厅打包三份鸭血,检出猪源性成分。当晚,三家门店中的一家发布回应称立即展开调查;25分钟后再次回应称已停售所有鸭血产品,并公布了媒体负责人联系方式;次日凌晨第三次回应,表示已将涉事产品运回总部封存,并配合相关部门检查,提供供货商资质与检验报告。三次回应有效率、有态度、有行动,夺回了舆论的主导权。3月26日,该餐厅再次发布信息,表示鸭血经检验为合格品。舆情处置有始有终。

2.真诚沟通

处于舆情旋涡中的企业,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一言一行都将接受公众和媒体苛刻的检视,阳奉阴违的回应极易露出马脚,造成舆情的扩大化。公众可能会谅解企业无意的失误,但绝不会忍受费尽心机的撒谎和掩饰。企业必须拿出真诚的态度,积极与公众沟通,诚实回答疑问,诚恳表达态度,诚意兑现改进承诺,才能挽回企业的形象。“3·15”央视点名等特殊活动涉及的企业,应格外注意真诚沟通。

2017年,某防脱洗发水被网友质疑包装上的图片中老板也脱发,在网友的关注和调侃下,“××老板”登上微博热搜。数日后,该洗发水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老板本人的视频,视频中老板先是比了个“耶”的手势,表示“天生发际线高”“少男少女们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保养好头发”,还抓了抓头发强调“没有加工”。亲和真诚的沟通态度,收获了多数网友的认可。

2006年,某化妆品品牌的部分产品被检出禁用物质。舆情发生后,部分商场率先对相关产品内部封存,但品牌方负责人则表示,涉事产品没有下架计划。事件令消费者感到不安,引发大量退货。从无人受理退货,到成立专项基金接受退货,最后作出暂停在华销售决策,品牌方坎坷的危机处理过程,背后是不够端正的态度。

3.速度第一

危机应对的理想时间从传统媒体时代的“黄金24小时”缩短到新媒体时代的“黄金4小时”,提示了舆情发酵越来越快。加之“坏消息综合征”——负面的、有噱头的内容更能引起广泛转载和评论,留给企业的反应时间越来越短。由于媒体的信息在编辑和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形”,而公众对事件相关的消息又有迫切的需求,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加固负面信息,从而加深了对涉事企业的厌恶情绪。尽快传递真相和态度,及时扭转公众的印象,成为危机公关的首要任务,企业应该迅速果断地投入舆论阵地。(www.xing528.com)

2016年,北京某酒店发生女顾客被强行拖拽事件,事件曝光后引起极大轰动。由于涉及女性人身安全的重大问题,事件引起广泛的恐慌与愤怒。经过一晚上的发酵,舆情彻底失控,酒店集团才发布了语气冷漠的通告予以回应。此后,酒店方召开新闻发布会,但发言人只是宣读声明并道歉,拒绝回答记者提问,这场5分钟的发布会毫不意外地引发了次生舆情。

4.系统运行

一次好的危机公关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完善的方案串联各个环节,集合企业的智慧和行动力。包括组成危机处理团队、舆情诊断、获取外部建议与协助、方案形成、对内对外发声、持续监测舆情发展、预测舆情走势并形成预案、改进危机相应问题、持续沟通与形象修复。

例如,某品牌形象代言人涉毒被捕,企业可以执行解约、公告发布、撤换广告、调整客服话术、启动诉讼、支持禁毒公益活动等步骤。

完整的行动方案,不仅适用于舆情处置,也适用于事件营销。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期间,某汽车品牌发布信息表示紧急开启救援服务,其本意显然是好的,但随后有志愿者联系救援物资时,客服表示不知此事无法提供帮助。随后该汽车品牌再度发文表示已组建救援分队,但其内部信息不统一导致的乌龙事件还是一度引发网友的不满。

5.权威证实

在负面舆论的影响下,企业自查自证已经难以取信于公众,这时就需要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为舆情回应增添重量级砝码

2020年,网络直播带货的产业极速扩张,其中某头部主播在直播间推荐了一款燕窝产品,团队成员表示燕窝含量足、功效好。11月,打假人王某在微博中出具了该产品的检测报告,直指该燕窝产品“就是糖水”。该主播声明产品信息由品牌方提供,已第一时间送检。一周后,该主播所在的团队发表致歉信承认“确实存在夸大宣传”,旗下公司则被处以罚款。关于产品质量的问题,一万句辩解也不及一张有权威性的报告更具分量。《新京报》对此评论,“不管燕窝是不是智商税,其最终的解释权,还是在有试管、有仪器的相关机构与部门,而不是只有麦克风手机的直播老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