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程继承孔子教育方法:强调独立思考和自得

二程继承孔子教育方法:强调独立思考和自得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愤悱而发是孔子的教育方法。愤是心求通而未得,悱是口欲言而未说出的样子。这两段话,说明二程继承了这种方法,不仅强调这种方法的重要,而且强调深思和自得。由此看来,二程认为最有独到见解的人就是董仲舒、韩愈、张载等人,因为他们能发前圣所未发,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当然要以这些人为标准去奋斗了。

二程继承孔子教育方法:强调独立思考和自得

愤悱而发是孔子教育方法。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愤是心求通而未得,悱是口欲言而未说出的样子。也就是说,不到他求明白而求之不得的时候,不到口欲言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教育他们,被人们称为启发式教育方法。二程继承了这种方法。程颐说:“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盖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固,待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后为佗说,便好。初学者,须是且为佗说,不然非独佗不晓,亦止人好问之心也。”(《二程集》第208 页)又说:“学要在自得。古人教人,唯指其非,故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言三隅,举其近。若夫‘告诸往而知来者’,则其知已远矣。”(《二程集》第122页)这两段话,说明二程继承了这种方法,不仅强调这种方法的重要,而且强调深思和自得。

这里讲的深思和自得,都是经过思考以后而得到的一种知识和道理。程颐说:“学莫贵于思,唯思为能窒欲。”(《二程集》第319 页)又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二程集》第324 页)这里讲的思,就是思考。经过思考之后,就能去掉私心杂念,得到清醒的认识。就像掘井一样,开始是浑水,然后才能是清水,为人们所用。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说经过思考以后,才能使修养提高一步。经过思虑之后,“大抵只是一个明理”(《二程集》第296 页)。二程认为经过这种深思之后,才可以“默识心通”,才可以收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这是经过启发式教育之后得到的收获。

二程采取多种方法教育学生,就是为了培养一些有独到见解的人,不是培养人云亦云的人。他说:“学者于圣人无卓然之独见,则是闻人之言云耳,因曰亦云耳而已。”(《二程集》第1195 页)又说:“君子之独见,非众人所能及也。”(《二程集》第1231 页)这种既非人云亦云,也非众人所及的见解是什么呢?他们说:“思索经义,不能于简策之外脱然有独见,资之何由深?居之何由安?非特误己,亦且误人也。”(《二程集》第1186 页)简策,这里可作为书本讲,就是说,思索经义要在书本之外有脱然独立的见解,不然的话,只从书本上说来说去,不仅害自己,而且也害别人。(www.xing528.com)

二程认为汉代以来,最有独立见解的人是汉朝董仲舒唐朝韩愈宋朝张载等人。汉武帝时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主张,是“董子所以度越诸子”的地方。韩愈是唐朝豪杰之士,他的《原道》“言语虽有病,然自孟子而后,能将许大见识寻求者,才见此人”(《二程集》第5 页)。至于张载,与二程处于同一时代,二程极其称赞《西铭》,认为此文“意极完备,乃仁之体也”(《二程集》第15 页)。又说:“横渠道尽高,言尽醇,自孟子后儒者,都无佗见识。”(《二程集》第196 页)由此看来,二程认为最有独到见解的人就是董仲舒、韩愈、张载等人,因为他们能发前圣所未发,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当然要以这些人为标准去奋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