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季节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反季节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冷藏技术和大棚培育也是反季节食物上市的两种途径,但长时间冷藏会降低食物的口感。等到时令过去,市场上仍能看到反季的红提葡萄,其中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冷库。这样看来,在如此长时间运作的“超大号冰箱”中储存后的反季节食物的确是不大环保。这些农膜不仅破坏土壤环境而且影响对土壤赖以生存的作物生长,使其减产。反季节食物在丰富我们生活饮食的同时,也暗含着比时令食物更多的能源、物质付出。

反季节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反季节食物一般说的是反季节蔬菜和反季节水果这两种,从操作方式上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从遥远的地方跋山涉水运送而来的;一类是长时间储存在冷库中需要时取出的;最后一类则是大家较为熟悉的大棚作物。

(1)第一种情况主要依靠交通运输来缩短地理上的距离,由于云南、海南等地区一年四季都适宜种植各种蔬菜和水果,将在南方种植的辣椒番茄运到白雪皑皑的北方,就会摇身变为难得而又抢手的食物。海南每年冬季向北方城市供应300多万吨瓜菜,春节期间运送量尤其惊人。在物流行业尚未发达的时候,北方人大概依稀记得每一年的冬天中总有一段时间是只能以冬储白菜作为一家主菜。而如今,即使寒冬时节,我们都能够尝到各个地方、各个季节的特产和美食,越来越少的人家选择在冬天储存白菜。究其原因,物流的快速发展造就了现在的市场情况。虽然,冷藏技术和大棚培育也是反季节食物上市的两种途径,但长时间冷藏会降低食物的口感。大棚培育所受到的自然限制也有许多,很多食物想要反季节上市依然要依靠外地的输入。随着物流速度的快速提高,加上人们迫切地追求食物的新鲜以及地道的口味,广大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价格稍贵,但存放时间较短,在原产地生产经远途运输而来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产自国外,空运而来的进口水果,在最近几年备受人们的欢迎。

也许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价格不再是人们消费行为的第一决定因素,但也正是因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在环境保护方面对食物消费上更加注意。长距离的交通运输为这些食物增添了巨大的碳足迹。冬季中国市场的樱桃大多是从智利进口,现在智利的樱桃80%是出口到中国。当你在感叹智利樱桃的美味时,你要知道这些樱桃乘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才抵达中国。中国与智利距离大约为19 000千米,按照飞机长途运输碳足迹的计算方式,这颗小小樱桃的背后隐藏着2641千克的碳排放,大约需要种24棵树才能补偿(按照30年冷杉吸收CO2约111千克计算)。除此之外,各种进口食品、饮料等逐渐成为超市的宠儿,摆在比较显眼的地方以便售卖。它们大多通过航运的途径运送过来,而海上运输的碳足迹也是巨大的。

(2)第二种是利用物理方法使蔬菜水果能够长时间保质、保鲜。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要严格控制温度,根据不同作物的属性保持好环境的适宜温度,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蔬菜水果的腐坏,温度过低则会致其冻伤。例如,备受人们喜爱的红提葡萄,在八九月份盛产的时候摘下,喷洒或投放专用防腐保鲜剂后,装入保鲜袋置于冷库之中,温度保持在(-0.5±0.5) ℃。等到时令过去,市场上仍能看到反季的红提葡萄,其中便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冷库。又比如每年4月份的时候,生产大蒜时的副产品蒜薹会蜂拥上市。将蒜薹储藏起来带到冬天投放到市场上售卖,便成为反季节蔬菜了。

冷冻储存或保鲜储藏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力的消耗以及制冷剂的泄露风险。冷库中只要有储藏物就需要保持启动状态。一个100立方米容积的保鲜冷库每日大约需要消耗21度电,相当于排放了16.5千克的CO2,而一年的碳足迹大约有6017千克。现实情况下,大宗货物的冷藏需要更大容积的冷库,并且相同大小的冷冻库、低温库要比保鲜库耗电更多。除了电力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制冷剂的泄露风险同样也属于其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目前冷库采用的制冷剂基本上为液氨氟利昂。其中液氨为有毒气体,会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刺激人的皮肤、呼吸道等部位,可使人员出现中毒症状,并随着进一步的扩散可能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氟利昂的危害大家都比较熟悉,这种物质会解离氯离子自由基,破坏臭氧层,是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同时它也是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效果比二氧化碳还高,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引起海平面上升、全球性气候反常。这样看来,在如此长时间运作的“超大号冰箱”中储存后的反季节食物的确是不大环保。(www.xing528.com)

(3)第三种情况其实是我们比较容易碰到的一类,利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种植蔬菜水果,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控制其上市季节。这不仅为了提供反季节蔬菜水果,农户为了更好地保护作物不受恶劣天气的干扰,也会选择温室大棚进行培育,常见的作物有小白菜空心菜、黄瓜、番茄、草莓油桃等。这些食物我们一年四季都会常常看到,是因为目前大棚种植的技术比较成熟。然而,有些不法商贩经常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即激素。这些激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生长和早熟,使用激素后可增产20%左右。“催”出来的反季节水果,虽然颜色可人,但里面的果肉还未成熟,不但尝不到香甜的鲜味,营养成分自然也会“缩水”。食用过量的激素也会导致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出现性早熟等特征。同时,为了便于水果的贮藏和运输,果农会将快要成熟的水果提前摘下再用乙烯催熟。我们知道,像香蕉柿子苹果猕猴桃一类的呼吸跃变型水果本身就释放出少量乙烯来使果实成熟。使用人工催熟的方法,使用的乙烯必须是微量的。过量乙烯的使用可能会导致食用者产生头晕、乏力等症状。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大棚种植蔬菜,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大田生产。大棚蔬菜的碳足迹主要来自化肥施用,约占58.0%~82.4%。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棚蔬菜氮肥碳足迹低于种植业,并不是因为氮肥施用量低,而是大棚生产中地膜的消耗,构成了化学品碳排放的较高比例。大棚上的农膜几乎1~2年更换一次,如此多农膜并没有被回收利用,而是散落在自然环境中。这些农膜不仅破坏土壤环境而且影响对土壤赖以生存的作物生长,使其减产。与此同时,种植蔬菜种类单一、生产栽培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连作障碍日益严重,使得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能力下降。农民为防治出现的病害、增加产量,又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更进一步引发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反季节食物在丰富我们生活饮食的同时,也暗含着比时令食物更多的能源、物质付出。当我们在市场购物的时候,看到一些顶着“大棚蔬菜”“反季水果”标签的商品时,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心中都已了解反季节食物背后的这些“故事”,帮助我们更加健康、更加科学、更加环保地消费和享受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