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国际私法教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推进国际私法教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学习这一系列重要内容,可以较好地分析中国对外交往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而对于国际法教师而言,有责任也有义务比其他专业的教师更多地揭示外交理念和制度价值。[5]具体落实到国际私法教学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对国际礼让说及胡伯三原则的理解、直接与间接管辖权的协调、判决承认与执行机制的互惠原则等内容的讲授尤其重要。

推进国际私法教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经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指出,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正在面临着复杂的变化,酝酿着深刻的调整。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变局加速变化,中美经贸摩擦使国际交往的不确定性增加;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业已深入人心,我国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构筑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其中特别指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紧迫性,在分析和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法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加快提升涉外司法能力水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立足司法职能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学习这一系列重要内容,可以较好地分析中国对外交往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而对于国际法教师而言,有责任也有义务比其他专业的教师更多地揭示外交理念和制度价值。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关系而言,教导学生爱国,以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前提,以学者的良知、专业的学养、深厚的法理来引领学生以国际法的原则和制度维护国家利益。[5]

具体落实到国际私法教学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对国际礼让说及胡伯三原则的理解、直接与间接管辖权的协调、判决承认与执行机制的互惠原则等内容的讲授尤其重要。与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相比,中国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尚需完善,如何以大国司法理念推动我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重构,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也是中国彰显大国地位、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大国作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6]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强调五方面内容: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第二,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包容互鉴的文明交流;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作为经济大国,中国首先必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借助于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性管辖等原则维护中国公民在全球范围内的海外权益;但作为负责任的法治大国,中国亦需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尊重当事人协议管辖,通过不方便法院原则等规制平行诉讼,多措并举地增强外国法查明平台建设,通过引入法律互惠积极承认和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等,借助于这些具体的国际私法制度来增强中国司法在全球争议解决市场的吸引力[7](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