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成完备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优化建议

形成完备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优化建议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要注重评估内容的反馈,从评估内容中要切实得看到课程质量所存在的问题和亟须改进的地方,大力促进课程设置的优化,对课程与课程间的衔接、教材的选用、教学条件及环境等内容也要进行评估和改革,努力为研究生营造一个“软实力”与“硬实力”兼具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再次彰显评估的目的和价值。

形成完备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优化建议

随着国家研究生课程改革建设的不断推进,课程质量评估的体系也需适时跟进。目前的评估体系需要重新设计。笔者拟从主体、方式和内容三个方面入手,以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两个方面为着力点,从而形成完备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

1.评估主体多元化

在课程质量评估的问题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课程质量评估的方法之所以不完善,首要原因就是评估主体方面存在问题,缺少互动和衔接,严重影响了评估的全面性。进入21世纪,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课程质量评估所需的主体多元化构建已经成为不可绕转的话题,在具体实践中也无法避免,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主体。[28]

首先,需要校内外专家、学生、教师、社会评估机构、管理人员以及院校领导共同参与,环环相扣,保证评估的实施在各方面得到应有的保障,从而获得可靠性。其次,要丰富具体主体项下的评估形态,如学生评教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评价老师,还可以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让学生对课程中自己的“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评学中除教师参与到评价学生的活动之外,还可以允许教师进行同行评价、同行“取经”和同行反馈,从而让授课教师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丰富自己。最后,就是要解决评估主体之间缺少互动以及评估结果缺乏衔接的问题。为此,可以以季度或学期为单位开展评估经验交流会,让多方主体代表共同参与进来,分享各自的评估方法与经验,保证各方的评估始终同其他主体保持一致性、先进性,而不是“闭门造车”。对可以公开的评估经验可以进行公众号发布和平台交流,方便各方主体查阅和借鉴。针对评估结果缺乏衔接的问题,由于各方主体在评估时使用的指标不同,统一校内外各方的评估指标目前又很难实现,因此高校可以制定具体的换算公式对各方结果进行量化后推导出最终的评估分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换算公式需要得到各方共同认可,这样才能保证评估分值的公平、公正。

2.评估方式多样化(www.xing528.com)

评估方式和手段的丰富应不拘泥于只为了服务评估本身,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上来。由于课程的开设大多是在校内完成,所以对评估的方式应以校内活动形式为主体,兼具校外和网上等形式。在校内,可以采取培训会等形式,本着提高教师授课质量和方法的目的进行集体宣讲,大力培养年轻教师,为课程教学提供后备军。也可以采取督导制,[29]定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评估指标以及课程建设等问题进行认证,提出完善建议。所有的评估结果最终都会汇集到评估的管理人员项下,因此,要在信息上丰富与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将评估的可视化过程和最终的评估分值作为教学事务在宣传栏公开。各级领导也要对评估工作高度重视,形成管理工作检查制,研究生院和各院系教指委要定期对课程建设进行修订和研讨。校外层面,不仅要让社会评估机构的公正检测数据引入校内评估,还要鼓励社会评估机构出台大众媒体排名,利用好网络这一优势平台,让课程质量评估成为高校提升竞争力的又一面旗帜。

3.评估内容多维化

为了有效应对评估内容变动性较大等问题,各高校可以定期发布并适时更新《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内容项目指南》,让评估主体以及被评者有章可循,也让评估内容随动态发展而调整,不至于陷入死板。评估内容依然要以“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为重点,要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师用表、学生用表和调查问卷表。同时,要将课堂交流、课堂小结、期末试卷或其他形式的考试结果以及课程建设、课程质量的管理情况纳入综合评估,[30]保证评估内容的完备性。此外,要注重评估内容的反馈,从评估内容中要切实得看到课程质量所存在的问题和亟须改进的地方,大力促进课程设置的优化,对课程与课程间的衔接、教材的选用、教学条件及环境等内容也要进行评估和改革,努力为研究生营造一个“软实力”与“硬实力”兼具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再次彰显评估的目的和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