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需课程评估体系的优化探讨

特需课程评估体系的优化探讨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需课程是一门校本课程,但又区别于传统的校本课程,因此,特需课程评价不是简单地对学生、教师与课程作出价值判断,而是强调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获得感。值得注意的是,特需课程评价高度重视自我评估,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都可展开自我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订持续改进的行动计划。

特需课程评估体系的优化探讨

特需课程是一门校本课程,但又区别于传统的校本课程,因此,特需课程评价不是简单地对学生、教师与课程作出价值判断,而是强调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获得感。由此,建构特需课程评价体系需兼顾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特需项目的理解与实施,具有可测量性(包括实施过程与效果);二是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具备一定的预见性,了解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和将要学习的内容,关注特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正确性;三是注重目标、内容与方法评估的公正性,主要体现实施过程中对于目标、内容与方法的适时调整和优化。建构特需课程评价体系时应以“尊重学生个性需求”为重要理念,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和兴趣发展需求,选择特需课程的项目时可以包括跟当前学习有关的项目,也可以包括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项目,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学业、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方面的发展。特需课程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人格与个性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聚焦于学生问题解决与学习能力提升,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强调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评价改进教学质量。而且评价主体不断扩大,包含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与社会成员等利益群体。

(一)特需课程的评价目标

特需课程需要促使学生获得成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通过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能力(抽象、概括)和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促进其兴趣与个性的发展;基于项目的体验式学习,重视学生经验习得与过程体验,培养其问题解决与协作能力;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学习与生活,同时致力于社会服务;促使学生多样性发展,并对未来发展赋予现实意义。

特需课程评价侧重于学生知识好奇心创造力独立性与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将课程学习与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相结合,强调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社会发展的对接。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与发展规划作出较准确的选择,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陪伴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修正课程实施目标。特需课程适合每个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强调自我意识以及学业水平提升的认同感,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二)特需课程的评价内容

特需课程实现了基于能力的学习与个性化学习之间的关系,基于自主学习的自我适应策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并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个性化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针对自身需求、技能和兴趣制订课程计划,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特需课程评价须实现能力与个性化学习的有效平衡,综合考虑现实问题以及与现代学习者成就相关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其一,对课程的评价,包括课程内容设置,即特需项目要尽量考虑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其二,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知识建构、自我调节、技能交流、团队合作、问题解决、技术使用等方面;其三,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度、学习结果、教师在特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与干预效果等方面。评价教师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特需课程这一特殊课程形态实施要求与传统课程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程的开展。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评价主要有:学生的经验、知识基础、操作技能以及社会性、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学生与同伴的关系,着重评估尊重与合作能力;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为学生建立高层次的行为标准。特需课程评价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采用以能力和个性化学习为特征的创新教学,突出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主导作用,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辅助引导作用。(www.xing528.com)

(三)特需课程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上,特需课程坚持质性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重视学生日常学习反馈,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与观察,了解学生日常表现,如学生上课的专注度与积极性等。另一方面,建立特需课程评价系统,包括管理者与教师两条路径,其中管理者方面包括了管理机制、建立他评指标以及他评要求(过程、阶段、成效等评价要求),教师方面包括了制订具体项目实施的制度以及制订学生和教师的自评指标和自评要求(学习设计、学习过程、学习成效等)。这些课程评价最终都聚焦于帮助学生学习,并使他们享受学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特需课程评价高度重视自我评估,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都可展开自我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订持续改进的行动计划。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质性评价主要采用对学生问卷调查,设计课程实施方法、评价机制以及学校保障等方面,同时结合具体项目渗透学科类的知识与技能、项目实施效果方面的测评。

(四)特需课程的评价原则

基于学生个性与潜能开发的特需课程,主要旨在鼓励个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社会、为他人服务,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评价体现出发展性、文化基础以及科学性等原则。发展性是特需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发展性评价适用于危机解决与创新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概念构建、问题解决与学习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根据社会情境制订相应的解决对策。文化基础是特需课程评价内容的重中之重,反映了特需课程的价值观,也是学生学习行为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形式。科学性是指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依据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根据科学的课程理论与教育管理理论建立起来的衡量与规范课程的尺度和基本规范体系。具有科学性原则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是在国家、上海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指导特需课程发展;二是依据学校的具体特点,将上实特色内容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三是充分利用学科特色,将学科的发展以及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对接,思考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评价体系;四是考虑特需课程评价利益主体,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等多元群体的需求,丰富完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特需课程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与社会责任心等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调查、动手操作与项目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发展自我激励和做出选择的能力,在个人自由与社会合作、个人发展与他人进步之间取得平衡,以此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能力;重视参与式学习体验,通过个人、小组与班级互动激发积极性,通过真实的学习体验进行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培养专注、合作、解决问题与决策的能力;鼓励独立,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环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调查来探索概念和获取知识,同时评价有突出学生发展的增量指标,即注重学生在特需学习前的起点、学习中的疑点、学习后的获得感。可见,特需课程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发展,依据学校要求与学科特点,力图满足学生多元的个性需求,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