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基础在特需课程构建中的启示

理论基础在特需课程构建中的启示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多元智能理论是特需课程构建的基础。对于上实特需课程的构建开发来说,这三大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一)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无论是人本主义还是建构主义,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特需课程的设计上,应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理论基础在特需课程构建中的启示

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多元智能理论是特需课程构建的基础。这三大教育理论对于我们如何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主张统一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感情和理智、情绪和行为,强调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要培养每个人在新的情景下的创造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

对于上实特需课程的构建开发来说,这三大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无论是人本主义还是建构主义,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对于课程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选择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从而让学生能够主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

特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在特需课程的开设中,课程相关知识是由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主动提出,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整个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特需课程中体现了个体的主动性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特需课程的构建应该以学生需要为基石,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造知识的兴趣。学校的课程建设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学生特需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学生制造探索与创造的广阔空间。

(二)重视个体潜能的开发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合理的和现实的,发挥人的潜能,超越现时的状态,是每一个人的最基本要求。他们主张,不仅要看到人是什么,而且也应看到人可以成为什么。不仅要看到人的表现和现状,也应当看到潜能。据此,人本主义教育倡导,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人内在潜能的发展,甚至认为,如何去发现儿童的潜能,使每个人的学习更接近于他的特殊潜能,是未来教育面临的最伟大的挑战。[16]

多元智能理论同样把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作为教育的宗旨,认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教育应当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以“知识爆炸”和产品不断更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培养以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为智力发展特征的高素质人才。[17]个体的智能是多元的,调动其智能优势进行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案,以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18]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特需课程的开发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让学生把其特长更多地展现并发挥出来,使学生利用各自的智力特点进行有效的学习。(www.xing528.com)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不仅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每个人的潜能是各具特色的。不论是发展的程度还是发展的方向,均是如此。正因为每个学生在实现自己的潜能方面,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和个性特征,所以,不存在任何时候对所有学生都适应的一成不变的课程程序或成就水平,必须提供形式广泛、不同幅度的课程,以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选择合适的课程,从而不断取得进步。[19]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虽然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结构,但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20]特需课程的开发者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把它作为实施教育和教学的依据。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学生优势智能领域的基础上,通过特需课程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能使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弥补,获得个人的最优化的发展。课程的内容、进度、形式也应该从学生个体的差异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课程,使得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在尊重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四)创设不同的教学模式

既然个体的智能是多元的,个体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就不能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应采用以个人需求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模式。特需课程的开发者应该为学生们提供发挥其特长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智能优势。同时要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创设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智能因素,促进个体的发展。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研究如何制订可行性计划及过程性管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特需课程的设计上,应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因需设课,创造不同的教学模式,是我校特需课程在设置时所遵循的准则。以特需课程“键盘优化研究”项目为例,该课程的课题来自学生的兴趣和师生的相互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不断地产生新发现和新认识。“键盘优化研究”项目以计算机与网络工作室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场所,学生利用每周固定时间和课余时间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项目研究方式采用学生自学、动手实践和师生讨论的学习方式,教师主要是观察、引导和评判。以任务驱动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通过课前上网查找资料、相关知识学习、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及课外情境创设、相互协作、会话,最终完成键盘优化的“意义建构”。

“键盘优化研究”这个项目是学生自己提出需求,然后指导教师采用座谈的方法进行教学,与学生一起确定这门课程的题目、教学需求、教学评价和教学安排等。在学习观方面,该课程的构建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如何对键盘进行优化设计,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查找市面上现有的键盘设计的方案,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对键盘优化设计的想法。本项目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共同研究键盘的优化方案。教师在本特需课程中的定位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在键盘优化研究中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与学是相互的,教师与学生在过程中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学生具有主动权。特需课程的内容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创设的情境和学习环境也可能不尽相同,有其特殊性、个性化的特点,合理创设教与学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迸发灵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