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需课程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与优化

特需课程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与优化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霍华德·加德纳指出,人的智力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本身解决问题或创造作品等所需要的能力。[10]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对特需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扩展了学生个体学习评估的基础。

特需课程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与优化

多元智能理论[9]为特需课程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来全面发展学生的多样化智能,进一步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霍华德·加德纳指出,人的智力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本身解决问题或创造作品等所需要的能力。[10]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对特需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扩展了学生个体学习评估的基础。结合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主张“情景化”评估,这种评估方式对以往的教育教学评估的功能方法进行改正,多元智能理论与以往“一元智能”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耳目一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时,多元智能理论给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评价带来诸多的启发。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针对各具特色的特需课程,以多维视角,民主、平等的心态来评价学生,建立特需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手段收集评价信息,真正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和改善教学活动的作用,评价体系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特需课程教学评价设计可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外界评价等多元评价模式。在评价开展时,教师应弱化评价主体的角色,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定位是评价主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的过程转变。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能更好地发展自身认识的智能,以评促学。除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技能,多元化的评价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多元化的评价的内容、方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也是有所差异的,智能结构不同,存在差异性。[11]每个人的智能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有的学生部分智能很早就表现出来,有的稍微晚点表现出来,所以不能过早地确定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相对发展较好的智能领域。(www.xing528.com)

特需课程的开设是引导教师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发展学生某些方面的智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教师看待学生时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智能是多种智能的组合。

信息技术特需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原理性知识内容,也包括操作性的实践内容等,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培养又是多方面的,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制订相对应的课程教学目标,然后灵活地选择评价的方式及评价内容。在评价的目标设定时,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核心素养都能有所提升,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在学习某一个内容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统与现代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多元评价,让评价的结果更合理科学,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不是在课程结束后才进行的,而是贯穿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定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态度起伏,从而为过程性评价提供相关材料。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阶段性的评价,并且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到每个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本人的学习情况,便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教师应时刻和学生保持交流沟通,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来全面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四)分为绝对性和相对性评价

每个学生的擅长不同,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评价也应有所差异,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发展潜能做出较为具体的明确的评价[12],也要针对不同学生,根据学生的特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各方面的智能。信息技术特需课程从课程的知识技能、信息应用技能、学习精神等各方面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将相对性评价引入评价标准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