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组织的磨合与融合:1963—1967

两组织的磨合与融合:1963—1967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突出的是,在1960年4月9日,“阿盟”理事会通过决议,为其成员国规定了在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国际斗争中所坚持的指导方针。以色列的“非洲政策”制定者梅厄夫人在1958至1966年间,曾对非洲进行5次访问,以色列其他高官也多次到非洲活动。在1963至196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成功地抵御了更多的阿拉伯国家的压力,没有让中东危机渗入到非统的政治中来。

两组织的磨合与融合:1963—1967

早在非统成立之前,阿拉伯世界与非洲关系就很紧密。“阿盟”建立以后,就立即表现了对非洲的浓厚兴趣。“阿盟”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表达了对包括非阿拉伯国家全体非洲世界的关切。1953年9月7日,又通过一项加强阿拉伯世界与非洲关系的决议,要求阿拉伯国家增加在非洲和亚洲的外交代表,鼓励与其他非洲和亚洲国家互相交换代表团,以加强友谊政治领域的合作和文化经济关系;要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加强“阿盟”成员国与亚非其他国家的关系,包括举行定期的高级别会议[26]而且,20世纪50年代,“阿盟”通过一些决议,决心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和在国际论坛上支持非洲。最突出的是,在1960年4月9日,“阿盟”理事会通过决议,为其成员国规定了在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国际斗争中所坚持的指导方针。决议还特别建议“阿盟”成员国与亚非国家起草一个联合国系统内部的联合行动计划。为了更好地在物资上和政治上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阿拉伯国家还让一些非洲民族解放组织在自己首都设立支部,如开罗和阿尔及尔等。尽管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状况不算富裕,但是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等“阿盟”国家还是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

1961年7月,非洲和阿拉伯间的一个国际组织——“卡萨布兰卡集团”成立,其成员有加纳、几内亚和马里等3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以及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等3个阿拉伯国家。“卡萨布兰卡集团”的创立显示了非洲与阿拉伯相互依存的利益。会议通过决议一方面表达了对阿尔及利亚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支持,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犹太主义者殖民巴勒斯坦人民的愤慨。尽管“卡萨布兰卡集团”的非洲国家把这个关于巴勒斯坦的决议看作对埃及立场支持的姿态,其成员国加纳、几内亚和马里还是坚持与以色列保持经济和外交等关系。另一个决议表达了对刚果(利)的卢蒙巴政府的支持和对法国在撒哈拉沙漠核武器实验进行了谴责。1962年4月,在“卡萨布兰卡集团”开罗会议上,一些阿拉伯和非洲国家显示对加强阿拉伯世界与非洲之间关系的兴趣和愿望。

中东危机在许多方面明显地影响了泛非主义。由于北非国家专注于中东危机,相比整个非洲,它们在政治上显露出更关注泛阿拉伯世界的倾向。这导致了撒哈拉以南的大多数非洲国家错误地推断出北非国家对泛非主义不感兴趣。最少在非统成立时,北非国家在泛非舞台上的作用,才使撒哈拉沙漠另一边的怀疑者信服所有非洲国家都接受了泛非主义。然而,甚至从积极地参与泛非事务中,北非国家就尽力获取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对自己的政治支持。但是,这种努力没有获得多少成效。在1964年非统第一届首脑会议期间,突尼斯总统恳切地求助于其他非洲国家的支持,并提醒,如果忽略了非洲大陆的一个重要部分所面临的问题,它们就不能继续提倡大陆的统一。大多数非洲国家保持不信服的态度。[27](www.xing528.com)

事实上,绝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刚刚取得独立之后,就与以色列建立了经济、政治和贸易关系。尤其是以色列发展农业、建立农业合作社组织,以及把沙漠改造成粮田的经验,对一些非洲国家有启迪作用。到1967年阿以“六五”战争爆发之际,以色列与23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为了争取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同情和支持,为了倾销产品和获得工业资源,以色列很重视发展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关系。以色列的“非洲政策”制定者梅厄夫人在1958至1966年间,曾对非洲进行5次访问,以色列其他高官也多次到非洲活动。

在1963至196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成功地抵御了更多的阿拉伯国家的压力,没有让中东危机渗入到非统的政治中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